企业咨询中几个实用的研究方法2 系统动力学方法


   TT@电商 2011年07月31日 11:12 阅读(11) 评论(0) 分类:research

  

  

  

  汤胤 http://tangyin.tel

  统计学曾经统治管理学科的研究大部分领域相当多年,对抽象的数字颠来倒去地折腾让很多人望而生畏,不过由于近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模型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了。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可以拓宽一点眼界,寻找更实用更直观的研究方法。

  

  2 系统动力学仿真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上世纪70年代才发展出来的方法,由麻省理工学院的Jay Forrester开发,相比抽象的数学公式,它相当成功地对社会、生活、经济、管理问题中内部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非常直观的描述(建模)。如果这些还让你很抽象,一本流行一时的书《第五项修炼》可能会让大家感觉熟悉,作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是Forrester的弟子。Forrester是RAM内存的发明人,典型的工科人。彼得·圣吉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定量的系统动力学简化成很简单的定性模型而引入管理领域,做了很好的科普化工作。因此系统动力学既可以定量分析也可以定性分析。

  

  西方人做事情喜欢分而治之,举当下很多领导的分工方式为例,凡有一项任务,领导首先是将其分解为若干子任务,然后分给若干下属执行(至于自己干不干就看自己懒不懒了)——这就是还原论,它严重忽视了系统内部诸元素互相影响这一问题,这也是导致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哲学根源。可悲的是我们不少半桶水西医的医生学会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罔顾西医背后的科学精神,这是后话。

  

  我们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这样子简单切割开来处理的,很远古的中国人都知道,牙齿和头发不好是肾有问题,发烧可能是着凉引起不应该散热而应该捂好被子焗汗。让中国人感到亲切的是,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哲学范式来自于古老东方的整体论——Forrester老头正是看到了西方还原论的重大缺陷而开发— 大概让西方人很费脑筋的整体互动,对中国人来说,如同生活常识般简单吧,哈哈,哈哈。。。也不要得意忘形,中国古老的整体论从来没有定量化过。

  

  在《第五项修炼》中,有个啤酒游戏,很能说明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现象的来源。但那个例子还嫌复杂,这里可以举一个更简单的例子,QQ是怎样做大的?

  上图说明,QQ用户存在一定基数以后,就对没上QQ的人构成吸引力,因为他有很多好友在QQ上,为了不中断与好友的文化联系(加文化二字意味着即时通讯这种方式无法用简单的电话短信等替代),他有很大程度也会选择上QQ。图中箭头上有个“+”号,说明QQ用户数量对其外部引力有正向刺激,QQ用户数量越多,其对外界的吸引力也越大,反过来QQ对外界引力越大,也会引起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循环往复,即所谓的“滚雪球”效应,动力学中叫做“正反馈”。这个简单的示意图推演出来的潜台词是,处在“正反馈”中的QQ,你要与其竞争,要么你有特殊的吸引力,要么你有更多的用户基础,要么QQ高层发生了若干致命的战略错误(例如早年试行过收费政策等),3Q大战中逼用户切割的错误还只能算在战术层面。这也是百度hi,msn,ommo,飞信等后进者无法成功的原因,也是王志东历经新浪点点通,UC朗玛,点击科技等无数即时通讯情结却无一不宣告失败的原因,也是淘宝旺旺只能(或能够)偏安一偶的原因——淘宝旺旺具备淘宝平台的特殊吸引力,也有一定用户基础。

  

  有人会不会在这里插话,若要在这情况下击败QQ,谁最有可能?就目前的局势,要说有可能,只有体制内的霸王中移动,注意不是目前的飞信产品。然而中移动不具备互联网DNA,体制僵化,利益链条盘根错节,所做事情只怕会让你失望。罗川出走就是明证。

  

  这样子表达问题,是不是比饼图和直方图更有说服力呢?当然经济问题、管理问题不会如此简单,只不过图中变量更多而已。它可以用在更多场合,如产品市场竞争模型,企业薪酬制度的设计等等。有谁尝试一下用系统动力学图来表示一下中国房价是如何上涨的?

  

  上图只是一个定性模型,在很多战略层面场合已经足够。如果你想让领导更信服,可以把这个定性模型改造成定量模型,简单的说就是在图中的主体加上“存量”因素,如QQ用户数量,主体之间的关系改造成如自来水一样的“流量”,既然有“流量”就会有“速率”,这样整个模型就可以仿真运行了。仿真过程中的结果保存下来,做定量分析就不难了。

  

  加一个复杂点的系统动力学图,关于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仿真运行的结果清楚地显示了库存的变化。

  

  (这两个图我忘记从哪儿来的了,若有侵犯版权,请直接联系我)

  系统动力学同样有缺点。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系统动力学方法仍然属于由上至下的设计,这就要求人类扮演“上帝”的角色,这事实上不可能。要是都知晓天下事理,人类也不至于一个通货膨胀或房价暴涨都搞不定。因此整体论范式下,还发展了很多方法,例如基于主体的仿真(Agent-Base Simulation)等,那就比较接近由下至上的设计,当然只是比较接近而已,主体本身的行为逻辑(logic)的设计仍然以来于人的主观认识和不断试错。

  

  系统动力学推荐软件Vensim,相当于傻瓜机,若你想要个单反,可以学学Dynamo语言。

  

  

  参考链接:

  http://wiki.mbalib.com/wiki/系统动力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