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珠海市委员会
http://www.zhsw.gov.cn/sww_gqf/tsw/xxxgb/201008/t20100813_132756.html
珠海市青年创业情况调研报告
团市委社工部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市青年就业创业,以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我市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2009年4月至5月,共青团珠海市委员会、珠海市青年联合会、珠海青年创业基金针对我市大学生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情况专题调研”。
一、专题调研的背景及意义
200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蔓延,我国经济开始遇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2009年,预计全国、全省有接近610万、33万大学生走向社会寻找工作岗位。我市有在校大学生超过10万人,预计2009年在珠海毕业的高校毕业生超过1.2万人。如何吸引、挽留高素质人才为我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做出更卓越的贡献,成为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历来是共青团组织的优良传统。2008年,团市委、市青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适时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同时组成了专门团队研究部署如何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具体落实。2008年7月,团市委、市青联提出,以打造主题为“青春梦想由我创”的珠海、澳门大学生创业大赛,向两地高校大学生宣扬我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建设的成果,宣扬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落户珠海,在珠海创业、工作,从而为我市生态文明示范市的建设添砖加瓦。
二、2008珠澳大学生创业大赛回顾及2009年珠港澳青年创业大赛展望
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团市委、市青联、珠海青年创业基金成功举办了“2008珠澳大学生创业大赛”。 大赛得到了珠海、澳门两地大学生的热烈追捧,活动火爆程度远超预期。大赛一共有367个项目团队报名参赛,根据赛制,30支队伍进入初赛,6支队伍进入决赛。纵观整个大赛,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突出实战性。大赛严格按照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所需要的商业技能及商业运作的真实环境确立评审原则和标准,并设立商业实战环节,专门考察参赛选手的实际商业能力。
2、突出可行性。从创意策划阶段开始,大赛就以发现具有商业和市场价值的可行项目,促成至少两个以上项目签约投资为目标,以项目的可行性为首,特邀投资人设立10万元奖金和300万元创业投资,并成立项目投资评估小组,对参赛项目进行投资可行性评估,确定投资意向。
3、突出教育性。大赛重要的意义和目的之一在于对大学生进行直观的创业教育。为此,大赛成立了创业导师团,聘请青年企业家以及金融、法律、财务方面的专家担任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创业,对有潜质的创业项目进行长期跟踪辅导和帮扶。大赛还开创性地在珠海大学园区各高校进行路演推广活动,指导大学生报名参赛,同时邀请青年企业家和大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促进大学生对创业的正确认识。
4、突出创新性。大赛积极鼓励大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对创新型创业项目给予重点关注,进入决赛的6支项目团队都在技术研发或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
5、突出参与性。一是大赛和媒体进行紧密合作,并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据初步统计,各类报纸共发布大赛新闻及专版报道共18条(篇),广播电视共播出大赛新闻及专题节目20条(次),大赛报名期间在四个重点电视频道黄金时间以每天20次的密度播出大赛广告;大赛官方网站日点击量达到3万人次,论坛访问量5万人次。二是直接参与人数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在珠海大学园区8所高校进行的路演推广活动共有超过3000名大学生参与,共有367支项目团队超过2000名大学生报名参赛,大学生对大赛的知晓率超过90%。
“2008珠澳大学生创业大赛”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肯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甘霖同志、市委副书记钱芳莉同志分别做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大赛的意义,并要求团市委、市青联继续举办此类活动。根据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共青团珠海市委员会主动联系高新区、市科技局、市劳动局,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在成功举办2008年珠澳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基础上,扩大规模,联合举办2009珠港澳青年创业大赛,并为新赛季大赛注入更多的新元素:
1、全方位青年参与。2009创业大赛将参赛对象扩展为35岁以下青年,为配合珠海中山江门经济圈建设,以实际行动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大赛将首次不限制户籍及学历,由珠海本地青年为主扩展到中山、江门和港澳地区,参与和影响人群将更为广泛。
2、全方位商业包装。2009创业大赛将首次以完整赛季的概念进行整体策划,将比赛、受众和商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商业包装,开创崭新商业模式。
3、全方位媒体宣传。2009创业大赛将全方位整合媒体渠道资源,提供无隙链接的媒体传播整体解决方案。大赛赛事报道和品牌传播将涵盖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视听媒体,可读、可看、可听、可写、可说。
4、全方位创业扶持。2009创业大赛将围绕扶持青年创业,进一步通过建立创业导师团、青年创业服务中心、青年创业基地、青年创业论坛、青年创业学院、青年创业精英训练营,加强青年创业辅导和教育。同时,邀请更多的投资人,筹集更多创业投资,创办融合创业服务、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青年创业社区,积极争取出台落实更多扶持青年创业政策,帮助有志青年实现创业梦想。
5、全方位实战演练。2009创业大赛将更加突出实战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商业实战的环节将贯穿整个决赛阶段,比赛的题目和形式将更为贴近实际商业环境。
三、专题调研的具体情况
为了更深入了解青年意愿,把握青年需求,把“2009珠港澳青年创业大赛”打造成实效、高效的大赛,团市委、市青联针对我市高校大学生做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网络问卷调查形式,在设定的时间内共回收有效答卷2555份。这些问卷的调查对象是面对珠海市各大高校的在校生,包括中山大学珠海分校,暨南大学珠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分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遵义医学院,联合国际学院等,现针对对问卷的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珠海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59.9%的学生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28.8%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办一个公司;1.8%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发一项前沿的科技项目。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认为,创业是指某个人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由此可见,88.7%以上的学生对创业这一概念认识错位,单纯地将创业理解为一家公司,或者一份事业,忽略创业的基本内涵。
在问及所学专业对创业的影响关系时,28.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密切相关;55.0%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关系不大;13.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基本没关系;2.7%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根本没关系。由此说明,71.2%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对创业的影响关系并不大或者并不影响。
在创业障碍的选择上,80%以上的学生共同认为,创业存在的障碍分别是:资金不足、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其中,认为经验不足的学生占82.0%;认为缺乏社会关系的学生占85.6%;认为资金不足的学生占84.7%。其它影响因素为:有39.6%的学生认为创业障碍包括没有好的创业方向,开拓市场困难;38.7%的学生认为创业障碍包括缺乏人才和核心技术;42.3%的学生认为创业障碍包括缺乏有合作精神的创业团队的学生(表1)。


2、珠海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和想法
在2555份有效问卷中,有88.3%的大学生表示考虑过自主创业,只有11.7%的学生不曾考虑过自主创业。说明珠海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非常高,接近九成。然而,将创业意愿付诸实践的学生却不足五成,仅有45.9%的学生表示有过创业经历或正在创业,而54.1%的学生不曾有过创业经历。
38.7%的学生表示会请教有经验的创业人士为自己的创业做准备;29.7%的学生表示创业前会到相关企业见习;21.6%的学生表示会看相关书籍,了解政策为创业做准备;但仅有9.9%的学生将参加创业大赛作为创业的敲门砖。创业大赛是大学生完善创业计划的有效平台,通过为大学生建立起广泛的社会联系,促使大学生认识自身创业计划的优劣势,并且引导大学生解决其创业计划的瓶颈问题。而从学生的选择情况看,学生对创业大赛的性质,提供的服务了解还不够。因此,加大对创业大赛的全方位宣传,成为大赛关键点所在。
而创业选择的领域上,五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占学生比例53.2%;20.7%的学生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17.1的学生选择与自己专业相结合的领域;9.0%的学生选择当今热门的发展领域。
创业的态度上,近七成的大学生持乐观自信的态度。50.5%的学生认为前景不错,但有压力;18.0%的大学充满自信;29.7%的学生觉得挺茫然。
3、珠海大学生在创业所需的条件上的相关情况
在知识和技能对创业要求的满足程度上,三成的学生持肯定态度,仅有4.5%的学生认为已有知识和技能已满足创业的需求;25.2%的学生认为基本能满足;41.1%的学生并不肯定,28.8%的学生认为完全不够。由此说明,珠海大学生在创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上还有待加强。而58.6%的大学生表示希望通过创业实践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4.4%的学生希望通过创业导师一对一指导;13.5%的学生选择通过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途径。
创业计划书的写作方面,五成的大学生写过创业计划书,占学生比例50.5%,但熟悉创业计划书写作的却不足一成,只有9.0%。比较熟悉创业计划书写作的也只有27.9%;了解一点的有38.7%;一点都不知道的占24.3%。
在创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方面,近四成的大学生还是比较了解创业的政策和法规,33.3%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关注政策法规,比较清楚;9.0%的学生经常关注,十分清楚。而超过六成的学生希望政府在放宽贷款政策,协助融资、税收优惠、放宽注册审批及简化审批程、提供创业场地四方面做出努力,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表3)。

81.1%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团市委举办的2008年珠澳大学生创业大赛,其中52.3%的大学生表示了解并关注大赛。有25.3%的学生认为该大赛效果很好,激发了同学的创业热情;36.0%的大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超过八成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2009年继续举办创业大赛,并且有55.0%的大学生表示会参加大赛。
四、推动我市青年创业的思考
据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对中美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数达到70%,实际创业的人数占到20%,而中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达到80%,但是,真正能够实现创业的只有0.01%。创业大赛为大学生们的创业梦想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但是梦想如何落地才是关键。
从调研情况可以看出,我市大学生创业意愿很高(占88.3%),但由于受制于资金不足、场地限制、社会阅历、个人素质、法律法规等因素,付诸创业行动的比例低,成功创业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为了帮助青年提高创业成功率,全国各地都纷纷推出各项措施:上海市成立了5亿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会”解决创业起步资金难问题,推出青年创业园协助初创者解决场地、税收等问题,举办创业之星评选活动等宣扬创业氛围。苏州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青年创业培训问题,并通过网上创业学院辅助青年创业,协助解决青年创业实际问题。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提高我市青年创业成功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政府物业,建立珠海青年创业基地。
2004年,珠海市对全市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了清理,建议市政府在清理出的闲置物业中,选择适当场所,建立“珠海青年创业基地”,为优秀创业项目提供场地支持。团市委、市青联将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进驻青年创业基地的项目和团队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引,从源头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使创业梦想成为创业现实,使好项目得以落地发芽。
2、以社会资金为主,以财政资金为辅,实现珠海青年创业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创业项目由谁来投资?”这是困扰青年创业者的一个难题。2008年,团市委整合社会资源,由珠海鑫圣投资有限公司捐资100万元,成立了珠海青年创业基金。今年,“珠港澳青年创业大赛”将参与对象扩展到珠海、香港、澳门三地,并且鼓励除了大学生以外更多的青年参与进来,“激发创业潜能,造就创业人才”。100万元的基金由于总体资金量小,对青年创业扶持力度有限。建议市政府从市财政或市就业专项资金中每年拨出500万元注入到珠海青年创业基金,通过基金的规范运作,实现珠海青年创业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3、整合珠海青年创业优惠政策,打造青年创业服务链。
由于青年创业项目绝大部分都是首次创业,没有物资基础,资金有限,唯有以专利、专业技术或者高新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近期国家和广东省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青年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建议市政府协调税务、工商、经贸、财政等职能部门结合珠海实际,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对青年创业给予最大优惠,为在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的项目提供实实在在的帮扶。
4、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鼓励青年创业的气氛和环境。
建议加大对青年创业的舆论宣传力度,在“两报两台”中开辟“青年创业就业专栏”,宣传国家、省和珠海市鼓励创业的政策和成功创业的青年典范,树立良好标杆作用,缔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并支持青年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