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如此金融市场,中国企业该何去何从。


杨涛:如此金融市场,中国企业该何去何从。

  杨涛:IBC(整合品牌传播)实战专家/中华民族品牌联合会品牌顾问/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品牌专家/中国市场品牌大全品牌顾问/全球品牌网专栏作家/北京普菲思诺品牌管理机构董事长/多家品牌/营销/管理类媒体专栏作家/多家报社和企业顾问;企业问题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企业往往离不开两个重要相关利益者,一、政府、二、金融单位。在中国国情下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这两项是重中之重。2011年可以说是神经紧绷的一年,总感觉经济的链条式越来越紧,接近崩溃,令人担忧;银行日益趋近的金融政策使得原来就没有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倍感重负,不发展就是等待死亡,发展资金何来,成本的无限增加,使得原本低廉的利润空间变微乎其微;解决其现状无非是扩大规模或提高利润,但是这一切话说回来还是“资金”在此前提下,应景而生得民间资本市场自然异常火爆,手续简单、效率高、操作灵活这些都是中小企业做梦都想的事情,真是急其所急,正是因为如此民间资本的高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致命的威胁,无人监管的自治体系、信用体系、评估风险体系等等;

民间资本的出现其本身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借助民间资本的行业也多半是保持高速发展、高额利润的;例如房地产,能源等;其强大的资金需求量及高额回报都是信贷公司所青睐的,高房价的出现可以说,民间资本也为其浓墨重彩的抹上了一笔,其高成本的融资渠道不断的催生着各行各业的终端表现。

2010-2011年度金融市场可谓是一场杀戮,政策紧缩的背后市场一片寂静与观望,企业家的冬天比以往来的要早一点,经历了2008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诸多企业本来已经是满目苍夷还未恢复,这样严峻的考验他们的路在何方,着实在一路迷茫。

当下的局势可谓是“前有堵截后又追兵”金融系统受国际局势及政策调控一度几乎和企业分手拜拜,而往已信赖的民间资本在“石小红、金立斌”的公众案件下,自成的信用体系危危可及,很多人相信这只是个开始,民间资本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外表华丽里面全是贪婪和病毒,一旦打开就有可能万劫不复;所以在此局势下企业如何善用民间资本或是如何重新建设自己的融资渠道是尤为关键的。

在这一切的前提下,企业家必须冷静的考虑企业的每一步,这无一不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状态;反过头我们看看企业和企业家们他们到底该做些什么,路在何方?

首先,战略布局是时时刻刻要关注的问题,此一步错,全盘皆输,此一步赢,步步为赢,企业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更要关注的就是战略布局和抗风险能力,政策性强的行业往往企业能力就低,市场性强的企业能力绝对就强,与谁相关和依靠谁很重要,受政策影响的在战略布局中往往被定义中短期利润来源像是打手,不是核心业务和企业心脏,市场性强的不受市场调控的往往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绝对,当然这个里面也有个导向问题,若发展政策导向的想必在企业之初会有一个井喷的发展一路绿灯,但是最终企业要想生存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布局就是自我调剂,通过失此顾彼的手段来拉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式企业在风云巨变的市场中屹立不倒。

其次,价值链博弈,降低成本及形成生命链条,单枪匹马的时代早已过去,“整合”已经是必经之路,相关利益者向来都是利益共同体,通过上下游的产业整合、资源共享,形成生命链条,自我供给,共同发展,是当下比较时新的手法。

最后,战略转型;此一技如同36技最后一计,走为上计,很多人不屑于此计,把走等同于逃、放弃,做企业没有那么多的英雄豪气,就算是有那生存能力则是第一,战略转型是企业运作的一个基础动作,即不是逼不得已也不是无路可走,根据行业评估及企业自评的综合诊断,转型可以更有利企业发展,又何乐而不为,更多时候战略转型是企业发展的标志动作。转型的前提是要对企业相关的各项资源和相关进行梳理及重新评估定位,就如同踢足球或打篮球一样一旦发现阵型不对就要及时调整;转型不等于转行,企业误区就在于此,拍脑门做决定轻易的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即无技术又无人才,最后导致失败,发现还不如不转。作为企业家一定要科学,不能想当然,永远认为别人的行业比较所从事的行业简单易操作,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大错特错;所谓转型,是把自己的各项资源重新排列组合,目的是为了更有效、更健康的来应对行业发展及企业发展,通过上下游、边缘产业及企业成员业态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