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参加了重庆市援建崇州灾区总结表彰大会,鄙人忝列83名被表彰者之列;周四又拿到了证书、奖杯与奖金,说实话,不激动,却很忐忑。不激动是因为我这个年龄对获不获奖已经很淡漠了,能够做点事,写点文章,就很满足了,对于获奖,已经不新鲜不刺激无所谓了。几十年间,得了一大堆奖状奖章证书之类,还不晓得怎样处置呢,留之无用,弃之不妥,倒成了麻烦事。
为啥忐忑?是因为我去过援建的许多工地、现场,看到许多渝崇两地的群众、工人、干部以及志愿者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无尽的心力与智慧,真正辛苦的是他们,最应表彰的是他们,被我采写过的许多优秀人物却不在表彰名单中,故而忐忑。我知道,表彰名额有限,是按单位分配的,我所代表的是市作协,作协只有我一个人去崇州采写过援建,写出了三万字的报告文学《崇州人民不会忘记》。(此文被重庆日报整版摘载,全文发于《重庆文学》,并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收入《国家行动》报告文学专辑,崇州市还将之收入《丰碑·感恩重庆》一书。华龙网及国内诸多网站也曾连续发出。还于去年底收入我的报告文学集《烈日下爱在生长》。)于是我就自然而然地被表彰了。
呵呵,我知道有人对奖金很感兴趣,不少,2000元,一半上交给老婆付本月的电费,今年天太热了,估计电费超历史新纪录;另一半,给扶助的乡下孩子交学费,也算用到实处了。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