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崛起谈几点认识和思考。
首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关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绝不能脱离现有工业基础,另搞一套新的产业体系,必须要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要在不脱离现有工业基础的前提下,重视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二),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要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催生和发展新兴产业。既要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又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共同创造和分享国际创新成果。
三),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的关系,要合理规划、统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同时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形成新的增长点,大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
四),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关系,对于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在产业培育和发展前期,要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性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
第二,必须扎实做好专项规划和政策设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重大任务,必须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要按照决定的要求抓紧编制相关规划,进一步明确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内涵,统筹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同时,要加强相关规划和政策之间的衔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突出,要针对它的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资金体系,创新支持方式。
第三,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高端制造业的主要部分,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思路是面向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性制造。做大做强航空装备和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航空装备方面,以市场可大规模应用的重点产品研制为主线,统筹航空技术研发、产业化、市场开发与服务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飞机研制,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重点突破发动机重要机载系统和关键设备,提高航空大部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先进航展设备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建立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
轨道交通装备方面,要围绕高速、重载、快捷三个方向,重点研发高速列车、中转列车、城际和城市快捷轨道车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建成研发设计试验研制标准体系,依托轨道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
海洋工程装备方面,面向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需要和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装备。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装备,特种资源开发装备,大型海上结构物、海下系统以及关键设备与系统。同时,扶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海底矿产资源装备、海洋监测设备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新领域。
智能制造装备方面,要按照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专用装备,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此,我们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要组织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工程,深海工程装备产业化创新工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长信提升工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等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发展新优势。要以推进高端装备示范应用为目标,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工程,南海油气开发装备示范工程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创新模式、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要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产业生产关键环节,加大科技投入,依托优势企业加强产学研用结合,集中优势力量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形成自主技术和标准,把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齐心协力创新发展,努力为实现建设制造业强国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相木谈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