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卧龙:政策“乏力” 房价回调难“惊艳”


  国家对楼市调控以来,效果逐渐显现,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重庆、佛山、宁波等二三线城市都先后出现房价“倒挂”现象,也就是二手房价格要高于新房价格。这种现象曾在2007年出现过,紧接着2008年房价就普遍开始下跌,今年又一次出现“倒挂”,那么会不会再次迎来楼市“拐点”呢?由于今年情况与往年不同,“拐点”肯定会来到,但不要对降价幅度期望过高。

  “倒挂”为房价回调先兆

  国家调控趋紧,限购抑制了需求,信贷政策的紧缩加大了开发商的资金链压力,这种形势下,开发商一旦坚持不住,就会开始降价促销,加快资金回笼,所以一手房的价格就会出现松动。相比较而言,二手房主就要“淡定”很多,他们没有资金的压力,在政策面前“耗得起”,所以二手房的价格就相对坚挺,“倒挂”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当一二手房价格差距长期存在时,二手房的需求就会被分流,二手房市场将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等到二手房主沉不住气开始降价时,房市整体的降价现象就会出现,“拐点”也就到来了。所以房价的“倒挂”通常被认为是房价回调的先期征兆。

  降价只是个别现象

  今年在国家调控不断加码的情况下,多地都出现了房价“倒挂”的现象,可以预见,楼市的“拐点”肯定会到来,但是这一次“拐点”的降价幅度却不会很大。与2008年不同,今年的调控虽然严厉,但开发商的情况却大不一样,“限购”之后,全国性的大型房企虽然在一线城市的销售业绩受到影响,但是却在二三线城市得到了弥补,业绩量仍然可观,盈利依旧很高,所以他们现在的资金链并不紧张;受影响较大的是一些中小开发商,他们的项目有限,资金相对紧张,调控之下,如果不降价促销就会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所以目前市场上降价的多是中小开发商。当然,房企巨头也有“降价促销”的,不过这种“降价”中“假摔”成分过多,开发商仅以个别楼盘做诱饵,或者提高报价再打折,总体的情况是房价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下降,开发商不过在试探市场的反应。降价虽然在各地都有出现,但无一例外都是呈点状分布的个别现象,市场还远未达到大面积降价的程度。

  政策“乏力” 房价回调有限

  国家虽然一再强调调控方向不变、力度不松,但从新一轮“限购”政策的开展和执行来看,情况并非这样。目前二三线城市中出台“限购”政策的仅有台州和衢州,并且制定的政策都非常宽松,而其它很多城市连宽松的“限购”都不接受,纷纷采用“限价”来规避限购,国家对此类情况采取的是默认态度,如此一来,调控实际上就是放松了。开发商当然会看到政府的犹豫,政策放松,他们自然会选择观望,所以,指望他们在这个时候大幅降价基本没有可能。再加上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得房屋的建设成本大大增加,政策再紧,开发商也不会“赔本儿赚吆喝”,顶多在利润上作出少许让步,何况现在政策有宽松的趋势呢。所以目前形势下,房价即便是降也不会降得太多。

  调控有一个延续性,上半年严厉的调控效果现在正开始显现,所以房价所谓的“拐点”应该不远,但是少了调控的持续性,拐点即使有,也不会给人“惊艳”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