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中国电信首次开办“天翼大讲堂”,将中国电信的八大产品基地推向前台。在此次讲座中,中国电信着重推介了“天翼空间”和“爱音乐”两项业务。实际上,该讲座是中国电信推进“能力开放”的又一个动作。
“通过一站式在线合作门户和互联网业界通用的标准化API接口,协助广大合作伙伴利用中国电信提供的规模化核心资源与服务,进而共创商业价值。”中国电信创新业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周小平在8月30日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仪式之后,面向应用开发者、SP/CP宣布。
“不甘心”心态下的开放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期运营商影响力减弱。早在8月2011年互联网大会召开时,尽管运营商都很高调地亮相会场,但许多业界人士表示运营商在产业链影响力在减弱,走向“管道化”。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CEO告诉记者,运营商早期过于封闭,导致在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弱势,如在移动支付领域并没有占据多少市场。
对此,运营商“不甘心”,其进一步实施“能力开放”、与业界各方广泛合作就显得非常必要。可以看到,今年2月底,中国电信成立创新业务事业部,6月成立移动互联网开放合作联盟,到8月30日,首次面向应用开发公司、SP/CP公布“能力开放”的具体细节。这一系列的动作充分体现了中国电信“能力开放”的诚意和决心。
“移动互联网是一场新的革命,基础网络提速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市场竞争环境和业务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原来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都是在自己的空间开发自己的业务,构建了一个个”封闭的花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开放合作大势所趋。”周小平表示。
周小平介绍了中国电信能力开放的总体策略,即中国电信将积极整合自身用户资源、通信能力、销售渠道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通过一站式在线合作门户和互联网业界通用的标准化API接口,协助广大合作伙伴利用中国电信提供的规模化核心资源与服务,进而共创商业价值。
对于运营商较互联网能力开放的区别,中国电信应用商店运营中心副主任蓝青表示,中国电信开放能力资源有比较高的稀缺性,安全可靠稳定,而且计费很准确。
据悉,中国电信还推出了能力开放统一合作门户open.189.cn.该门户是国内运营商推出的首个开放平台,将成为中国电信能力开放的服务平台和合作窗口。
行业应用具最大合作空间
在蓝青看来,目前中国电信实施开放,与各方最大的合作空间在行业应用,因为中国电信的行业方案比较成熟,且已经拥有较多的客户,所以合作起来可以提供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创新应用。
周小平介绍了中国电信能力开放情况下成功的三个案例。一是天翼账号统一认证功能。如电信与新浪微博合作,用户使用天翼账号直接登录新浪微博,在用户授权下,新浪微博及其合作应用访问天翼账号提供的相关信息后即将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与合作伙伴分享。截至今年6月,纳入天翼账号的电信用户达到8123万,包括固话和手机用户,中国电信计划2012年前所有中国电信用户均纳入天翼账号管理体系。
二是协同通信能力合作。如阿里巴巴商务号码以及网盛生意通。中国电信对外开放的通信基础能力,包括短信发送、即时通信、语音通信、电话会议、视频会议以及通信录功能,并提供话单生成、计费结算、技术支持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有140余家合作伙伴接入协同通信开放平台。截至8月份,通过网盛订购生意通的用户已经达到15万。
三是定位功能。如中国电信开放定位能力与搜狐开发的“图搜天下”上线半年来,销售用户已超过4万。截至2011年7月,该产品共接入230余家合作伙伴,每月成功定位数超过1亿次。定位能力开放伙伴封装后,可以应用于应急通信、警务、工商、城管、物流、快递等行业。
下一步重点:支付能力
2011年3月,中国电信支付公司正式成立,名为“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然而,截至第二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中国电信对该牌照申请仍在“走流程”。业内人士认为受公司历史及申请时间所限,中国电信真正获得牌照许可恐怕还需一段时间。不过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中国电信的支付业务发展很快,进一步的“能力开放”会给许多公司带来好处,牌照只是时间问题。
据周小平介绍,中国电信推出的翼支付是以中国电信自有账户为核心的支付能力服务。中国电信欢迎应用开发者集成翼支付的能力,由Web /WAP、短信、语音、客户端等多种接入渠道实现翼支付账户或相关联账户(银行、公交、第三方)的消费支付。
翼支付目前主要规划了五种支付方式:一是手机客户端支付能力,目前已经支持翼支付客户、WAP网银与支付宝,计划9月底提供可供第三方集成的支付插件;二是Web /WAP支付能力,目前已集成31家Web网银和WAP网银、支付宝、财付通的B2C支付服务;三是语音支付能力,目前可支持12家银行信用卡的语音支付,支持无磁有密、无磁无密支付;四是小额代收费支付能力,计划明年2月份对外提供可供第三方集成的SDK;五是银行卡通代扣支付能力,计划今年底实现卡通支付能力,计划明年实现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