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前提来对照比较教科马与文本马的差异
理思
马克思哲学史研室 湖北阳新435200
本文说的教科马所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本文说的文本马所指的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书信、文章、著作中存在的马克思思想的真实性。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中共中央编译局还没有成立之前,就已经在中国民间传播着。实际上,当第一版《全集》出版之后,中国学术界是坚持相信俄苏化、时代化、大众化确定和建构的《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框架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文本马的真实思想。这也因为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思想,曾经指导过中国共产党在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和建立新中国,在指导过制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这个历史阶段中是有丰功伟绩而永存史册的贡献。
但是,当我们通过反反复复地展开深读细研本国文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书信、文章、著作之后,在全面系统地展开《文本研究与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思路》从而找到文本马,在1837年11月写《给父亲的信》表明:他是“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的这一定位,并向他的父亲表明这种“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的特性是:“决不任意分割它们”。实际上,“它们”所指的是“事物本身”的两个要素即思维和思维的存在(物质),那是不可分割的“自身存在”。
这样,文本马也就将“德国哲学的基地”、“黑格尔体系的基地”、“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以及“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内容等等是分割:思维(感觉、主观、意识)与思维的存在(物质、实体、自在、客体)对立的虚假存在的哲学。同时,文本马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部分”,也就是前苏在赋加的标题[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的这个小册子(参见《全集》第42卷、第156-181页),文本马在以格言的范式: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而作过淋漓尽致的批判和揭露。理当说,文本马是立足在“现实的物”来展开批判、揭开了“抽象的物”那不是“现实的物”。
由此,文本马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这部书稿,是立足“在现实中存在的那样”来展开的。实际上,立足“在现实中存在的那样”的这一创立,也就是实现了他在写《给父亲的信》而确定的“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的重大理论的立足地问题。
然而,当文本马在决定与恩格斯共同合作钻研的见解的第一部著作,那就是立足在“在现实中存在的那样”而展开批判、揭开了产生《神圣家族》的思想根基的秘密。
实际上,文本马在与恩格斯共同合作的第二部著作,是在更加深入地从“在现实中存在的那样”来展开:批判产生《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德国哲学的基地”、“黑格尔体系的基地”、“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并在第一章的开篇用:“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的标题,而做了彻底地、全面系统地揭穿了所有在阻碍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保守僵化的思想根基,那就是从“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形式而产生的、而造成的,也就是从这种抽象形式在设置着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各种各样的障碍。
这样,我们也就对文本马在与文本恩共同合作钻研的见解,实际上是通过批判、揭开了产生《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的神秘主义的秘密。也可以说,这两部书的书名,就是文本马揭露滋生保守僵化阻碍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批判对象:揭开了《神圣家族》是在为“神圣”的“家族”的自身地位和自身利益,才要阻碍对现存社会的改变;揭穿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在为“一般意识形态”的自身地位和自身利益,在不允许现实的人去“改变事物的现状”。——这就是文本马在揭开“抽象神秘主义”的秘密的真实思想的真实存在。
因此,文本马一方面在揭开了是《神圣家族》在充当国家、社会的统治者的虚假存在;另一方面在揭穿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产生的“一般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那是从“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内容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文本马将“一般意识形态”纳入到在现实中存在的现实关系去观察、去考证它的实质,那是虚假存在:
因为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现实中存在的“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它是从“1、交往和生产力”的生产工具在推进改变生产方式——并随之就会发生:“2、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变革。那么,在过去的生产工具的生产方式而产生的“神对家族”必然性地会沦为贫民。同时,“一般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也会随着新的生产工具和新的生产方式而一起而成为:“1、历史”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而决不是新的生产工具的新的生产方式而存在的“一般意识形态”。这就是文本马在揭穿了产生《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现实存在的真相和事实:“2、关于意识的生产”在这一章节的真实思想。
实际上,当文本马在揭穿了产生《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之后的同时,那是创立了用“唯物主义”而命名的“世界观”、“历史观”来运用“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的基本理论。因此,《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文本马在给现实世界的现实生活的现实的人:创立了一种观察自己的现实世界存在着的现实事物去改变现存事物的原理的方法;创立了一种考察自己的历史进程而存在的“经验的事实”去证明什么是现存事物,什么是现实事物的原理和方法;创立了一种用唯物主义世界观、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去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三段式展开“改变事物的现状”的现实理性的基础理论。
实际上,那是由于文本马的文体范式,是以批判、揭露的方式在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所创立的基础理论,因此也就很难被坚持俄苏化、时代化、大众化而确定和建构的《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中国学者和中国读者而理解。
在其事实上,这也因为中国学者是在长期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环境下展开学习、展开接受和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原理观,所以也就对文本马的真实思想的立足地与黑格尔的立足地的倒置的真实性而不理解。同时,也就是由于立足在“哲学基本问题”的抽象形式,也就既读不通文本马批判、揭露的是什么,也读不懂文本马在批判、揭露之中是在创立什么。因此,中国人虽然拥有了本国文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书信、文章、著作,却只能将这套《全集》而当做是摘录“语录”来为自我意识地论:“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的文本学。其实,是供文本马的某句、某个概念、某段在论自我意识的思想观点,而真正的文本马的真实思想只能长期在文本中沉睡——这就是在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马克思学”的研究者,却为什么找不到真正的马克思的根本原因。
当然,在中国那是因为长期坚持俄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原理观,以及长期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是在用它来正确指导搞“阶级斗争”的思想,也在搞“阶级斗争”的这个阶段的现实和历史而证明它的确是正确的思想。但,它决不是在指导摘掉了右派、摘掉了地、富、坏,以及走资派的帽子的正确思想。实际上,从邓小平同志将地、富、反、坏、右,以及走资派的帽子摘掉的哪一天起: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个凡是”的“正确思想”,就决定它不是搞改革开放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思想”。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现实和历史所实施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政治路线而制定各项决策,那是以邓小平理论在开辟的改革开放、而提出的“解放思想”;再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确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用“先进文化”加“先进生产力”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这一定位;再到提出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设建小康社会和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等等这些现实理性来指导全国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
因此,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滋生“两个凡是”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思想,已经成为那个时代化的精神。实际上,摆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的面前是有两个重大理论问题而没有解决:
第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是,反映“阶级斗争”的思想立足地是究竟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抽象关系来理解它呢,还是从“在现实中存在的那样”的现实关系来理解它?
第二个重大理论问题是,搞“阶级斗争”的意图和目的是在为信仰的精神观念而理解的呢,还是在为现实观从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的物质生活而理解的?
实际上,这两个重大理论问题就是对照比较教科马与文本马的差异的两个前提。也就是说,教科马与文本马在这两个重大理论问题的两个前提上那是完全不同的。
实际上,文本马是立足“在现实中存在的那样”的“现实关系”而确立的是“反映现实事物”来理解“阶级斗争”,而且是为了解放无产阶级的生存问题,在从具备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的物质结果的现实存在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去理解“阶级斗争”的发展趋势。可是,教科马是立足在“哲学基本问题”的抽象形式而确立“阶级斗争”,是为精神信仰的观念来搞“阶级斗争”。这就存在着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要澄清:究竟是教科马的次生前提的次生理论是正确的,还是文本马的原生前提的原初理论是正确的?
那么,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时代而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去确定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理性,哪是从什么样的前提来确定和建构呢?是仍然坚持教科马是正确的呢,还是“回到文本马”在创立的?
当然,我们认为那种在将中国人而当做在精神信仰存在的抽象的人理解是错误的。只有将中国人当做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实的人,来确立现实事物改变现存事物的现实形式而理解现实内容才是正确的。
实际上,我们也从“两个以”的现实存在而看到了、也生活过: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两个凡是”的社会主义是在思想和行动上不自由、在生活水平上是在发放凭票定量、定消费的日子那是不好过的。实际上,这种社会主义在对广大的农村、农业、农民来说,是最不公平的。
实际上,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看到了中国人在思想和行动上,只要不做违法的事,是自由的。而且在生活水平是基本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而进入到同步。特别是对广大的农村、农业、农民来说,在将农副产品放到市场经济中去决定是最合理的、是最公平的。同时,中国人再也不是过着哪种凭票定量、定消费的过日子。
当然,在中国人之中,就有人是不会从现实生活的前提来思考现实的人的生存问题,他们是从精神信仰的前提来思考抽象的人的生存问题。综上所述,已经证明文本马是从现实生活的前提来思考现实的人的生存问题,只有教科马才是从精神信仰来思考抽象的人的生存问题。这就存在一个合法性的重大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而产生的教科马,不能姓马克思的主义,而只能姓费尔巴哈的主义或姓列宁的主义。换句话来说,教科马只有改姓才有合法性。因为教科马从“解释世界”的看法的立足地,再到“解释世界”看法的内容,以及确立的联系和根据等等都实属文本马批判、揭穿的复生。因此,教科马不能姓马克思。这是通过深读细研本国文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书信、文章、著作而产生出的阅读权、理解权、考真权在赋予的义务和责任来证明的。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 理思 2011-8-30日
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