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动态 110817


  双鹭药业:投石问路,布局未来

  机构:兴业证券

  研究员:王晞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公司2011-2013年EPS至1.57、1.45、1.78元(其中2011年主营业务EPS1.05元)

  主要观点:

  1. 合作方技术水平先进:此次项目合作方PNUVAX公司是一家位于加拿大的研发型生物制药企业,主要在从事疫苗和生物制品的开发,拥有研发、生产肺炎疫苗的专有技术及龋齿疫苗的国际专利许可。此外,该公司还独家拥有购买蒙特利尔工厂生产设施的权利,该工厂完全依照WHOcGMP标准建造,厂房面积9,000多平方米,拥有独立的原核(产能:2,500L)和哺乳动物细胞(产能:3,000L)生产区域,扩建后哺乳动物细胞生产平台产能将达到30,000L,这些设备都为合资公司未来实现产品的在地中试及生产提供了有力条件。

  2. 23价肺炎疫苗国内市场前景广阔:23价肺炎疫苗是一种灭活多糖类疫苗,含有23种常见肺炎球菌荚膜型,可用于预防肺炎球菌所致的肺炎、脑膜炎、中耳炎等疾病,对高危人群能显著降低其病死亡率,可广泛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是国际上的疫苗大品种。目前在国内销售的23价肺炎疫苗主要有纽莫法(默沙东产品,由智飞生物代销,2010年批签发48万支)、优博23(赛诺菲巴斯德产品,2010年批签发229万支)以及国产成都所产品(2010年批签发342万支),作为二类疫苗中的高端品种,上述产品的售价均在150元以上。随着国内对肺炎疫苗认知的深入和跨国企业推广力度的加大,肺炎疫苗有望成为及流脑和Hib疫苗后又一个终端市场超过20亿元的二类疫苗大品种,如果公司的疫苗产品能够在3-4年内问世,则有可能争取到相当部分国内市场份额。

  3. 首次海外投资,意在布局未来:从历史上看,公司管理层有着非常精准的对外投资眼光,从参股普仁红到入股麦迪、星昊,以至近期在新乡合资建立综合性医院,都在获取丰厚投资收益的同时支持了公司的大健康产业链布局。此次合资设立PNUVAXSL作为公司首笔大规模海外投资具有投石问路的意义,不仅为公司未来进军高端疫苗和单抗等新一代生物药打下了基础,其内外兼修(海外业务获取投资收益+国内获得新药独家经销权)的业务模式未来也有望在更多的新药引进中使用。

  

  华东医药:医药主业利润增速在30%以上

  机构:东方证券

  研究员:李淑花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预计公司2011、2012、2013年每股收益为0.95元(原预测为1.04元、下调8.65%)、1.17元(原预测为1.24元、下调5.65%)、1.45元(原预测为1.48元、下调2.03%)

  主要观点:

  1. 医药主业表现体现出较高成长性。因公司2010年中期财务报表中包含原控股子公司杨歧房产销售收入5826万元及净利润1150万元,扣除该部分因素影响,公司2011年上半年合并报表销售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3.78%和31.63%,主业表现体现出较高成长性。

  2. 医药商业和工业齐头并进。其中母公司即商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18.98%;实现净利润6080万元,同比增长24.96%;公司控股子公司中美华东即工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74亿元,同比增长26.29%;实现净利润17012万元,同比增长18.92%。医药工业业务中,预计百令胶囊和卡博平的增速分别在50%和30%,其中由于公司发酵虫草菌粉产能无法跟上,上半年百令胶囊市场供应甚至出现断档情况,而免疫抑制剂类部分产品近年来因国内移植手术量在低位徘徊,目前销售增长较慢。

  3. 毛利率水平提升明显。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9.7%,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毛利率水平上升3.5个百分点,商业业务毛利率水平上升0.65个百分点,提升均较为明显,在产能受限情况下,品种的进一步优化预计为工业毛利率提升带来空间,同时商业业务纯销占比上升。

  4. 短期贷款增加明显,现金流逐步转好。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为8.44亿元,相比期初增长了156.55%,一方面得益于货款回笼情况改善明显,另一方面来自于短期借款大幅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121万元,同比上年同期提升76.49%,尽管仍为负值,但预期未来改善仍将可持续,其中准货币应收票据期末为5.54亿元,相比期初增长了51.04%,未来回笼的确定性较大。

  东阿阿胶:阿胶块旺季销量有望改善

  机构:兴业证券

  研究员:王晞

  评级:推荐

  盈利预计:预测公司2011-2013年的EPS分别为1.27,1.76和2.34元。

  主要观点:

  1. 投资要点事件:东阿阿胶发布2011年半年报:2011年上半实现营业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2.92%;净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46.5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0亿元,同比增长47.3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28亿元,同比增长40.62%;每股收益0.69元。

  2. 点评:2011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2%。2011年上半年度公司各块业务的增长概况为:1)、“阿胶系列产品”(包括阿胶块、复方阿胶浆和阿胶系列保健品)实现销售收入9.92亿,同比增长17.33%;2)、“医药商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45亿,同比大幅下降55.83%(2011年上半年医药商业收入大幅下降主要归咎于合并报表范围的变化——公司在2010年8月出售了原持股51%的山东阿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36%的股权,该公司本期不再合并报表)。

  3. 2011年上半年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6.57%。2011年上半年度,公司利润增速大幅快于收入增速主要得益于公司整体毛利同比大幅上升10.66个百分点。具体来看,两方面的因素提升了公司的毛利率:1)、阿胶系列产品整体毛利率同比上升2.15个百分点;2)、高毛利的阿胶系列产品占公司收入的比重提升了9.5个百分点。

  4. 2011年上半年阿胶块销量出现下滑,下半年有望有所改善。公司阿胶系列产品中,对阿胶块的定位为“提价控量”,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公司阿胶块出厂价已经从2004年的158元/kg已近提高到目前的954元/kg,自2010年1月来的5次提价累计幅度更超过140%。1)、伴随公司2010年来高频率及大幅度地提价,阿胶块的销量也随之出现变化。针对此我们结合母公司的季度收入变化对阿胶块销量的变化大致作出一个分析(表2):我们预计2010年1季度,在公司1月份两次提价背景之下,阿胶块销量出现同比约70%的增长,之后伴随公司2010年5月、10月及2011年1月的3次提价,公司阿胶块销量同比增速出现放缓,2010年2季度至2011年2季度预计阿胶块的销量同比增速预计分别约为5%、-15%、-20%、-30%及-40%;2)、3、4季度为阿胶的传统销售旺季,我们预计阿胶块2011年下半年的销量同比下降幅度会较上半年度有所缩窄。

  5. 逐步实现“阿胶全产业链掌控”的战略明确。公司实现阿胶全产业链掌控战略包括3个部分:1)进一步加强对上游驴皮资源的掌控力度:未来公司将从国内及国外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强对驴皮资源的掌控。首先,在国内,公司将在山东、新疆、甘肃、内蒙、辽宁、山西、河南等15个驴皮高产地区进一步建设驴皮收购基地及养殖基地,通过与当地政府合作,给予养驴农户一定的补贴,并提供技术及种驴,最终提高公司对国内驴皮资源的掌控。再次,在国外,公司将加大从埃及、秘鲁、墨西哥、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进口驴皮的力度。2)阿胶系列产品具有不同的定位:阿胶块提价控量、阿胶浆放量并着力培育阿胶保健品大品种。3)加强对渠道的掌控并开拓新的销售模式:首先公司将积极对渠道实施扁平化管理,力争经销商不超过2级,并且向商业前5强集中,以更有效地对渠道进行管理(国药股份、上海医药、广州药业、九州通、华润北药);再次,公司将积极开拓医院及商超渠道,实现药店、商超、医院渠道的比例达到5:3:2;最后,公司同时会积极开拓电子商务,会员制,店中店、旗舰店等销售模式。

  华兰生物:公司仍是血液制品和疫苗业务的优良标的

  机构:东方证券

  研究员:李淑花

  评级:增持

  盈利预计:维持预计11-13年每股收益为1.08元、1.12元和1.35元

  主要观点:

  1. 血液制品增速良好,公司尽力弥补对明年的影响:公司今年上半年血液制品收入为4.17亿,同比增加21.52%,我们预计下半年将基本维持20%的增速。虽然从8月1日起公司在贵州的五家单采浆站被贵州省卫生厅关停,但由于血液制品3个月检疫期的存在,我们认为对本年业绩不会有太大冲击。公司一方面做好三个月前采集的原料血浆的检测和投产,另外加快重庆子公司进度、并提升存量浆站采浆能力,以及争取新建浆站,尽量减小关停浆站对2012年业务的影响。我们预计除可以进口的白蛋白外,其他血液产品价格或将有所提升。此次贵州省关停浆站致使行业采浆量减少约20%,使原本就供不应求的血液制品越发紧缺。血液制品中白蛋白由于可以进口价格或可维持,而静丙和凝血因子VIII等则可能将逼近最高零售价。因此我们认为公司也能从行业的景气弥补一部分损失。

  2. 除甲流以外的其他疫苗收入快速增长:这部分业务的收入为0.41亿元,同比增加38.89%。报告期内公司下属疫苗公司基本完成了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生产计划并按程序申报批签发。儿童剂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获批正式生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开始上市销售。我们认为这部分疫苗收入在下半年增速将进一步提高。而在研的手足口病EV71病毒灭活疫苗项目,百白破.乙肝.Hib联合疫苗项目,肺炎疫苗项目,通用流感疫苗项目等均给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不过甲流疫苗收入只有0.12亿元,而去年同期为2.42亿元,本期同比下降达95%,是总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剩余714万剂仍有较大可能会在下半年确认。

  3. 毛利率略有下降,三费控制尚可。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为71.41%,同比下降7.29%,其中人血白蛋白毛利率为70.87%,同比上升4.63%,但其他产品毛利率均有下降,尤其是毛利率高达87.83%的甲流疫苗本期在收入结构中占比急速下降,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公司总体期间费用率为12.7%,同比上升1.65个百分点,控制尚可。

  恒瑞医药:研发进展顺利,制剂认证维护价格

  机构:东方证券

  研究员:李淑花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预计公司2011-2013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9亿元,11.23亿元、13.57亿元,预测每股收益为0.81元、1.00元、1.21元

  主要观点:

  1. 上半年手术用药增长迅速。我们估算抗肿瘤药增速在5%左右,手术用药增速在50%左右,抗生素业务同比不增长。其中新药S-1增长情况非常不错,下半年态势仍将延续,明年有望达到1-2个亿销售规模,从而推动肿瘤药的增速重新回升。另外造影剂受限于产能问题上半年增速放缓,根据中报披露,造影剂新厂区已经通过GMP认证,下半年有望开始投产,从而为造影剂成长带来推动力。

  2. 艾瑞昔布是公司下一阶段推广重点。公司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艾瑞昔布已经获得药品批准文号,将成为下一阶段公司推广重点。预计从今年9月份开始,公司将合面展开艾瑞昔布的推广工作,其中包括启动四期临床,在医院加大学术营销力度、开办各种学术营销会议等。

  3. 重磅新药研发进展顺利。公司重磅新药研发进展顺利,其中阿帕替尼以VEGF为靶标,肺癌实验预计三期临床今年年底结束,明年年初上报新药审评,胃癌三期刚开始,预计明年上半年结束。阿帕替尼上市后可能首先申请的是四线用药,由于广谱效果不错,以后会逐步向前做。鉴于阿帕替尼在国内积累了数百种临床案例,国内上百家医院都有涉及,很多专家均较为认可,未来产品上市后,市场预计启动较快。另外瑞格列汀现在国内已经进入二期临床,法米替尼也处于二期临床早期阶段,进展顺利。

  4. 制剂认证保障公司利润空间。以肿瘤药为例,该系列品种目前并无太多降价空间,另外公司也正提前做准备,除已经申请的伊立替康外,几个主要肿瘤药如多西他赛、奥沙利铂等,都将向FDA和欧盟递交制剂认证申请,预计今明两年多个产品都会拿到美国和欧盟的认证,对招标价格会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精华制药:中药增长缓步恢复,成本上涨压低业绩

  机构:东方证券

  研究员:庄琰

  评级:增持

  盈利预计:略微调整公司2011年-2012年业绩预测至0.67元(原0.69元),0.71元/股(原0.73元)

  主要观点:

  1. 政府补贴与中药销售改善带动业绩大幅增长。公司在上半年业绩的大幅增长仍主要来自于第一季度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奖励补贴资金1640万的营业外收入,占上半年利润总额的3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利润增长14.34%,主要来自于中药销售的恢复。在去年四季度公司开始加大营销变革后,公司中药销售重拾增长,上半年中药制剂销售同比增长18.62%,呈缓步恢复的态势,但恢复速度比我们预期略低;原料药方面受到产能的局限,今年销售收入略有减少,基本符合我们预期。

  2. 成本高企影响业绩,三项费用控制得当。公司上半年利润增长低于收入增长,其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高企的成本影响;其中中药制剂业务成本上涨39.66%,毛利率同比下滑4.61个百分点,是降低盈利水平的主要原因。公司上半年费用控制良好,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仅上涨3.73%和8.4%,部分抵消了公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影响尝试进入中药衍生品领域,销售能力仍有瓶颈。为了实现十二五销售收入与净利润均以30%左右增长的目标,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外延式的扩张,向上下游拓展产业链。上半年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在亳州建设了中药材加工基地;此次公司又公告收购并设立季德胜蛇药片衍生产品公司,尝试利用季德胜蛇药片的绝密品种优势进军药妆消毒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我们认为公司具有做大做强的动力,但目前来看,销售瓶颈依然是制约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司主要产品王氏保赤丸、金荞麦片和大柴胡颗粒等几大中药产品均有良好的市场空间;但销售改变是逐渐的过程,需要继续观察未来几个季度的销售增长情况。

  仁和药业:融资项目合理调整,增发顺利推进

  机构:广发证券

  研究员:贺菊颖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维持对公司2011-2013年的盈利预测分别为0.53/0.70/0.93元,分别同比增长52%/32%/33%

  主要观点:

  1. 由于收购樟树医药集团持有的药都药业及樟树制药股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公司此次暂不通过募集资金实施收购该项目,相应地融资规模从9亿元下降至6亿元左右,股本摊薄最多不超过8%(原来为不超过12%)。从定向增发的流程来看,我们预计年内完成再融资的可能性较大。

  2. 经营继续快速增长,内生性拐点明确。2009年底以来,公司对内部销售进行了重大调整,积极推行销售渠道改革、销售终端改革和推进二类产品销售为主要内容的“两改一推进工程”。随着销售调整渐入尾声,今年一季度开始公司经营重回快速增长的通道,我们预计全年仍将维持较快增长速度。拟收购的江西制药是江西省第一家医药企业,拥有近337个化药普药的文号,在原料药和注射剂型等产品比较有特色,重点产品包括克拉维酸钾、硫酸小诺霉素以及硫酸庆大霉素等。随着江西制药甩掉历史包袱、获得技改资金支持,今年有望盈利大幅增长。

  通化东宝:扣非后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

  机构:东方证券

  研究员:李淑花

  评级:增持

  盈利预计:2011-2013年扣非后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原预测为0.08元,上调50%)、0.15元(原预测为0.12元,上调25%)、0.18元(原预测为0.16元,上调12.5%)

  主要观点:

  1. 通化东宝公布2011年中报,今年1-6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2%,营业利润为0.6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5.73%,利润总额为0.6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5.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2.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为0.56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90.10%,扣非后每股收益0.07元。

  2. 扣非后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尽管大幅下滑,但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公司有一笔较大的投资收益,即出售通葡部分股份获得5400万一次性收益,单看上半年扣非后利润增速则在90%左右,尽管二季度受累于销售费用大幅提升,导致利润环比一季度出现下降,但不能掩饰公司在主业上的强劲恢复。另外公司上半年计入参股甘礼药业获得的640万投资收益,亦是主业增长的另一原因,下半年随着甘礼股权出售工作的完成,这一块业务将不再贡献利润。

  3. 甘舒霖笔上市,胰岛素业务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胰岛素业务实现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速在19.97%,上半年公司的拳头产品甘舒霖笔上市,得到市场多数医生客户的认可,目前公司已经形成胰岛素注射系列产品:甘舒霖+甘舒霖笔+东宝针组合,未来甘舒霖在胰岛素新增市场的占有率预计将有明显提高。

  4. 产能利用率提高推动毛利率上升。公司2011年1-6月份综合毛利率为64.9%,同比上升6.1个百分点,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产能利用率的上升,胰岛素收入规模的上升有效降低了单位摊薄成本。1-6月份管理费用率为14.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30.8%,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为推广甘舒霖笔公司召开系列学术研讨会,销售费用在二季度上升明显。

  东阿阿胶2011年中报点评:阿胶块调整基本到位,迎接旺季到来

  机构:广发证券

  研究员:葛峥

  评级:买入

  盈利预计:维持2011~2013年EPS1.34/1.82/2.45元的盈利预测

  主要观点:

  1.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为12.80亿元和4.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2%和47.34%;实现扣非后的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40.62%;实现每股收益0.69元(其中投资理财产品贡献0.04元),完全符合我们预期。

  2. 阿胶块基本调整到位,迎接旺季到来预计上半年阿胶块同比增长5~10%,由于年初对阿胶块一次性提价幅度较高,致使上半年阿胶块销量有所下滑。我们认为短期提价幅度较大对销售带来的阵痛在所难免,但东阿阿胶的核心品牌价值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需要给公司一些时间进行调整。6月单月终端销售企稳已是一个积极信号,我们预计8月开始随着阿胶消费旺季即将来临、经销商开始备货,调整会逐步到位。复方阿胶浆在广告投放推动下,上半年同比增长25~30%。

  3. 价值回归道路不变今后阿胶价值回归的道路仍旧会坚定的走下去,公司会加强对终端的把控,做强药店、医院、商超和直营店四个销售终端,探索店中店、直营店、会员制和电子商务等多种营销模式,逐渐消化提价的负面影响。

  4. 发展战略清晰,打造全产业链掌控型企业公司的战略发展非常清晰,即围绕阿胶主业,打造全产业链掌控型的企业。

  5. 公司拟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把控驴皮资源,国内加强收购基地结网和养殖基地建设,国外加大进口力度。中游制造业,价值回归的道路不变并将坚定的走下去,阿胶块限量提价,阿胶浆放量提价,挖掘阿胶其他衍生品的市场潜力。下游向以治未病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业拓展。构建全产业链掌控型的企业模式,将是公司未来核心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