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周太平


人要有信仰,活着才有意义!周太平先生通过研究发现:
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对概念做一下解释,首先,信念是以情感为要素的,人要接受一些信念首先在情感上接受它,但是只有情感还是不够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要有理性作为支撑。只有理性思维才能使人拥有正确的认识,也才能形成坚定的信念。最后信念是以客观的事实为条件的,信其真和其为真是两回事。这就是说信念有真实的和虚假的区分。1922—1971苏联哲学家科普宁认为,“信念是正确的或错误的,取决于它是否在某种事实中得到证实。”作为正确的信念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它能经得起理性的论据、逻辑的推断和事实的证明,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并在各种证明和检验后会愈发显得不可动摇;反之,作为建立在对客观事物错误认识基础上的信念,是无法从理论和事实得到证明的,是经受不住实践的检验的。
 信仰是以信念为基础的,但信仰比信念有更加深刻的含义。“信念往往是具体的,可以表现为人对一时一事的现象持有某种观念和态度,也可以表现为对宇宙和人生的总体性、普遍性的观念和态度。当它成为人的一定总体性、普遍性的观念和态度时,信念就成为信仰。信仰,是人们关于普遍、最高(极高)价值的信念。”信仰的中文意思是信心瞻仰之意,它表现为“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信仰是由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所构筑的信念体系,是个人用以衡量利害关系和精神追求的最高准则。不论哪种内容和形式的信仰,都是把某种信念置于思想和行动的统摄地位之上,使之成为价值意识活动的调节中枢。
  信仰的突出特征是精神层面的超越性。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和生理需要外,人们总是追寻更高的价值意义。人生是有限的,信仰作为人的精神支柱,体现出人们决心超越有限、渴望无限的终极意义。因此,信仰是人生的信念、目标、意志和创造力的最终来源。“没有信仰的人,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希望、信念和目标,没有意志和创造力,生命对他们来说只是时间的流逝和谋求欲望需要的满足,是没有价值的。”
信仰支柱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可靠落实,其最根本的意义就是能够赋予短暂人生以永恒的意义。这种精神可以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决不能离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信仰支柱的基础之上的。
  信仰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有信仰与没有信仰是不一样的,信仰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信仰的人,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有信仰的人,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
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组织或阶层,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成员团结奋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功能,社会秩序的控制功能,社会力量的凝聚功能,行为选择的动力功能等等。
  信仰有科学信仰和非科学信仰之分。非科学信仰是盲从和迷信。科学信仰来自人们对实质和理想的正确认识。
  事实上,宗教是一种信仰,但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不信仰宗教并不等于没有信仰。信仰的内容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任何一种东西,只要你相信它,并以此解释你存在的理由,它就是你的精神支柱。宗教信仰是一种非理智的信仰,它只要求人们相信它的教义,而不必知道“为什么”。还有很多信仰是建立在理智地了解所信仰的思想和学说的意义的基础上。如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等。
  不同类型的生活目的构成了这个世界芸芸众生的信仰基础,也可以说是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复合反映。当人们信仰的某种价值超越了单纯为了个体功利的目的,变成群体、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时,对这种价值的信仰就会从纯粹为了个体追求的层面上升到社会利益的层面,从物质的、有形的层面上升到精神的、抽象的层面,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上升到人类社会与宇宙的无限性。
 
在成就中国企业卓越化和国际化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

我的梦想是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卓越企业和国际化的公司,实现强企、强民和强国,最终实现我的个人价值!

 经营管理顾问:周太平

官方博客:zhoutaiping.blog.163.comzhoutaiping.chinavalue.net

 
 
 
生活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