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壮的音乐、嘹亮的口号、新鲜的空气,在阳光下做一套广播体操,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记忆。如今,这种记忆离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广播体操所代表的集体主义也在价值观日益多元的今天被边缘化。8月8日,第九套广播体操正式发布,还能帮我们重新唤回那段远去的集体记忆吗?(8月22日《齐鲁晚报》)
与以往几套广播体操不同是,第九套广播体操是专门为成年人设计的,这原本是一件强身健体、全民运动的大好事,却引来不同声音,诸如绑架童年说、政治身体说、集体主义塑造说等等。一套广播体操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时代、一段特定的成长历程、一个特定的集体主义记忆,被渗透以上功能并不影响广播操科学、健身、普及和趣味等特性发挥。作为在清脆嘹亮有力的口令下成长的一代代反而并未感觉被广播操绑架、被政治染色,而是感觉在做操中调整了心态,放松了精神,陶冶了情操,至今强壮、硬朗的身子骨不能说与当时坚持锻炼没有关系。
然而这样一种不分场合、不分人群、不分器械甚至不论年龄的简单有效的广播操在当下却遇冷,原因当然"一大筐",诸如没有场地、无人组织、员工分散、不合时等等。然而在现代人的身体素质亚健康的语境下,这"一大筐"理由都是"浮云"。就拿公务员群体来说,据调查,江苏省直机关公务员有四成患有临床疾病;河北省直某机关公务员中"亚健康"比例高达77%;浙江省温州市三万名公务员中也有七成处在"亚健康"状态……公务员如此,其他人群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即便农民工,看似有劲有体力,但劳动与运动是风马之事。
其实广播操这个真的应该有,从身体的角度看,可以让大脑充分休息放松,可以降低疲劳,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加快呼吸、脉搏和血液循环,可以提高体内排泄功能;从健美的角度看,可以矫正身体姿势,使自己形态优美,在轻松、优美的旋律下做操,能高增强人的协调性和节奏敢;从操作性看,动作简便易学、负荷适中、适用面广、音乐优美、节律适中适合各类人群锻炼,这无疑各种单位关注职工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的便捷务实之举。可以说,做广播操有多利无一害。
当务之急,惟有矫正误读,加大宣传,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把做广播操升级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才能有可能顺利将广播操推进下去。这里最关键的举措就是完善硬件与软件的铺垫措施,所谓硬件就是保证有做广播操的场地,譬如向全民开发廉价的健身场馆;所谓软件就是各地把做广播明确写进《全民健身条例》,各单位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政府要加大对全民健身的财政投入,在劳动何种增加广播操时间约定,各居委会要承担其监督、敦促的职责等。
当然广播操不宜千篇一律,激励企业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编制一些科学、易学的健身操,譬如餐饮业,编制一套盘子操、餐巾操……既锻炼自身,又娱乐宾客,又不耽误营业,兼具广告效应。同时单位还要充分敦促工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譬如给职工发放健身卡、组织球赛、开设瑜伽培训班等。
总之,广播操并没有弥漫政治色彩,广播操并非与集体主义说教捆绑,广播操与企业效益不对立而统一。对公众来说,广播操就是一个集体锻炼方式而已,赋予多少色彩不过是庸人自扰。但愿第九套广播操成为职工健康权维护的起点,企业文化的亮点,全民健身的转折点。
给广播操“上色”纯属庸人自扰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