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和讯网主办的微博营销产业化和资本化沙龙在北京举行,证券日报副总编辑马方业认为目前微博产业化还处在这么一个过程中时,谈资本化为时过早。以下为发言实录:
马方业:我玩微博也是一个业余粉丝级的。我做了接近20年的媒体,媒体就是两个内容,一是内容部分,一是营销部分。把微博定义成自媒体,自媒体也是媒体,所以它也有两块,一块是内容,一块是营销。在传统媒体待时间长了,广告人员提升、工资很高,采编苦哈哈的,老喊我的工资怎么这么低,因为我们不是利润中心,只能这么安慰自己。所以做新闻人都特别辛苦。
微博作为自媒体,已经把内容和营销合二为一了,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进。今天的题目谈的是“微博营销的产业化和资本化”。但是现在这个事情,对平安这种大的企业绝对是非常有利的,因为你是一个大企业,有一个大品牌,有一个大资金,你的产融资本可以放在一块,所以非常有利于大企业。品牌产业化、平台运用的产业化,这两个产业化,尤其是品牌产业化对大企业来讲绝对是最有利的。其他中小企业或者创业型企业,谁理你,没有说服力,即使拉上小S、大S,也花不起这个钱,所以对大企业来讲非常有利。所以我认为中国微博营销产业化、资本化现在仅仅处于先驱阶段,小企业如果里微博营销没准成为先烈,大企业可能成为先驱。
整个新闻,甚至财经新闻人思维的转型,以及产业的整合,应该是接下来很重要的事情。对我们传统的纸质媒体影响肯定很大,因为现在纸质媒体希望要只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经营,又要懂采编,但是往往都是两张皮,上至最高领导,行业性的就是新闻出版署,行政还有工信部,他们要求的不一样,他们要求采编改变采编,经营就是经营,所以天天查你这个软文,你这个是不是广告,你这个是不是有偿新闻。如果从我们采编部门和经营部门打通的角度上去做的话,我觉得跟这个节拍有点不太相符。
对于我们大型企业,尤其是市场营销部门影响很大。营销部门就要与时俱进,就要借助于互联网时代,借助于微博时代,是一个自媒体,自媒体首先就要说自己,自己作为一个大企业,就得靠自己。以前这一块业务往往是外包、游离给公关行业、公关公司,公关行业、公关公司更多的是帮忙散稿子、沟通、花钱、吃饭,搞得媒体饭好吃、胃太难受,但是也得去做。对我们公关行业公司的影响非常巨大,这里就有可能会产生剧烈的产业整合,你是自媒体,自己做的还是外包,这方面会有一个融合。有一些广告公司可能在这一波微博时代来临的时候被淘汰,就靠几个关系没有用,没有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部门已经把核心竞争力夺过来了。
资本化的问题。
现在产业化还处在这么一个过程中时,谈资本化为时过早。内容上很容易被人喷粪,因为这里情绪化、碎片化非常明显,如何整合这些人群。现在中国人都在讲圈子文化,和讯是一个圈子,我们是外面的,我们要进你们圈子也很难,所以这是圈子和圈子之间的文化,如何把这种碎片化,单个的人组成一个圈子,这已经开始了。
比如财经的东西,好的东西搜不到,这一点可以改进。第一我们的微博编辑、财经编辑应该会识货,因为你现在点击时,往往今天哪个股票可能要涨,这肯定点击。这一点倾向从我们网络媒体、微博媒体上如何去纠正,从我们自己根源上去纠正,我觉得这需要专业水平的问题。在座都是比较专业的,你们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取向。
郭美美事件,作为微博本身这个产业,在认证体系、诚信上还没有做到让大家放心,这些东西还需要一个过程。纯粹的流量,真正的商务人士是不会天天坐在那,所以微博是一个双刃剑,真正坐在那的往往都是没事的,很多人说微博杀了我们的时间。80后、90后购买力有多大,真正影响有多少,人数很多,但是权重很低。权重如何高,就需要建圈子。因为年轻人和娱乐化的东西多。
投行要对新兴的自媒体估值也要有转型,因为大家都说中国概念泡沫连连,到底是真泡沫还是假泡沫,一个小S带着上亿的人,这些人有没有价值,怎么量化,传统的估值模式、模型在这儿不适用。这个互动的权重是多少,我觉得投行界需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模型出来,全社会对这些媒体评价。因为本身给你一个高的估值,企业真正上了市、资本化、IPO了,怎么填补这个巨大的泡沫,巨大的估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企业如何把这个估值修复、熨平,这需要真的东西。但是现在看起来,微博上并没有产生更多实质挣钱的东西,主要还是花钱,还不是利润的东西。所以这时候谈资本化,我觉得起来为时尚早,但是我们今天谈这个话题不早,这应该是和讯做的一个贡献
微博营销谈资本化为时过早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