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30年,有的地方政府不但不改革行政管理制度,反而顽固坚持和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和既得利益,变成了万能强势大政府,无事不管无所不包,做了很多越位于市场的错事,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
一是有的政府部门有悖市场法则,仍在配置资源,收权扩权,审批项目、资金,引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
二是有的地方政府强权干预主导经济,容易引发命令经济和刮风经济,引发GDP大跃进,政府主导金融超发货币,引发通货膨胀。
三是有的政府官员越位市场,过多干预经济、插手项目,容易引发官商结合、权贵资本,扩大了权力寻租的空间,从而加剧腐败。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的败落就是明显一例。
这次广东又走在了全国前面,大胆实施政府职能的改革与转变,适应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可谓抓到节骨眼和关键点上。广东省委汪洋书记是真正的改革家,我们寄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好干部主导中国的改革大潮。
7月14日,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文件起草领导小组组长朱明国在介绍《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时表示,政府将购买服务、权利让步,逐步分解和转移到社会组织中去:第一,把政府目前能下放的权力都下放;第二,从过去的万能政府变成有限政府;第三,政府关键是做好服务,提供好对管理者的管理,不是直接管经济社会中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社会组织实现社会管理、社会自治;第四,政府把一些权力让渡到社会组织中去,让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定发挥作用;第五,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第六,政府培训社会义工和志愿者人员来发挥他们的作用。朱明国还表示,会适当考虑从外来工当中吸收国家公务员。《决定》草案要求培育社会建设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保障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各阶层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特邀政风监督员制度,深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府参事反应社情民意“直通车”制度。
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伟人邓小平到南海划圈,广东任仲夷率先提出建经济特区,得到小平首肯,引领了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潮头,才有了深圳的崛起、全国巨变和香港的回归。
当第二轮以政府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启动时,广东又一次带头在全国首抓政府职能改革,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又让全国人民看到深层次体制改革的曙光和希望。
第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是政府主导下的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三农配套改革,都是政府在革别人的命,强力推进效果很好。
第二轮改革是政府革自己的命,主动削减权力,转变职能,很难自己刀削自己把,导致行政体制改革喊的多做的少,特别难推进。在这种难上加难的新一轮改革中,广东又难能可贵地站在前面,引领这次伟大改革,精神可贵、可喜可贺!
政府用自身转型和改革才能带动和保证经济转型,政府要主动实行三个转变:一是由集权审批型变成公共服务型,二是由强行干预型变成政策调控型,三是由万能强制型变成高效精干型,才能全方位转方式、调结构,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广东又引领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大潮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