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调控的结果可能是价格更高(回首半年糖价调控)


   大陆一直在进行艰苦卓绝的物价控制,回首半年政府对白糖价格的调控可谓甚是努力。政府通过不断抛售国家储备糖,将年初7200元/吨的白糖价格打压到最低6500元/吨。

   甚至市场还出现有趣现象:主产区广西大型糖厂出厂价坚持7150元/吨不调价,市场价一直在6800元/吨徘徊。因买卖双方互不相让一季度糖厂们销售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业绩同比下降30%。 

   半年过去了,政府对糖价的稳定效果如何呢?

   实际情况是,政府不时抛售白糖,价格从6500到6800,都比糖厂出厂价格低。可有趣的是,前几日在期货价格6800元/吨,现货价格7150元/吨,国储糖在广西的抛售价格最高竟然达到7400元/吨。

  为何如此怪异?在7,8,9三月的夏季用糖高峰期,政府应该继续保持低价加大抛售力度以平稳市场。却为何拍出一个比市场价格还高的交易价格呢?

  原来,市场因为进入消费旺季,需求方想要获得大宗白糖已经不得不出一个比市场价更高的价格才能获得,单靠从国外进口储备的那点白糖怎么够?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能不续涨!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连年气候异常,白糖减产。同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料业,饼干业等对白糖需求增加,中国存在一定的白糖缺口需要进口来供给。所以,单靠行政命令压制糖价,难以解决市场需求问题,哪怕是糖厂们把白糖低价销售一空,最后还是会有一些需求方因无糖可买不得不出更高价格去国际市场购买。

     今年,中国就是遇到这个问题。长期限价,7150元的白糖价格并没有反应真实市场供需关系,人为控制的结果是糖厂们将白糖销售一空,需求方却依然嗷嗷待哺。于是,国际糖价在中国购买力的支撑下,再加上本身减产因素自然会再上一个台阶。

  结果就是近日国际白糖价格连续大涨不断刷新历史高位,达到惊人的价格。国储糖若要再从主产地巴西进口白糖进行储备现在得每吨花费8000元以上才能买到。

  既然这样,反观国内糖厂们的售价7150元/吨是高还是低已然再清楚不过。不仅如此,若进入7,8,9需求旺季,需求方一看国际糖价飞升,低价糖时代一去不返。纷纷进场抢购的结果或许会导致明年我们就要进入万元/吨时代。

  越来越高的价格,不得不让人反思是不是该减少一些计划经济调控的思路,尽量不去干预市场运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