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因为专家组抽查到你的电话,相关问题没有回答出来而导致文明城市没有被评上,我校将在宁波市通报批评,而你也将会在我校接受相关处分……”前几天,位于宁波的浙江万里学院的部分学生收到落款为校方的群发短信,内容是关于应对创建文明城市考察组的抽查电话,要求学生“务必严肃对待”。(东方早报8月8日)
我相信,就是稍微有些头脑的,在发上述群发短信时,都会想想,这样发,是不是太明目张胆了。须知,近年来遇到类似事件,上级会组织各单位开会,布置相关任务,对于一些不能提上台面的做法,基本上采取的方式是“口头”,并要求各单位只操作不宣传;而具体到各单位,会组织员工或学生开会,但会要求员工、学生对学校的要求“保密”,有的甚至还约法三章“说出去是要被处分的”。
依据当前的教育管理现实,符合逻辑的解释是,上级部门对学校提出了做好专家组抽查的要求,要求学校“万无一失”,而学校由于在放假之中,于是只有采取这种将上级的要求传达给学生的办法。
在笔者看来,对于此事,不能以学校发公告做说明为了结,而应该进一步调查。或有人认为,这样的事难以调查出一个结果,会不了了之,而且很多地方都这么做,只不过没有被曝光罢了,这是对这类事情的纵容。调查这类事件,不仅对治理文明评估、检查中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有益,而且有助于理清政府和学校,以及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权责关系。
毋庸置疑,在长期来的行政管理中,我国不少高校已经难以做到教育家办校,办学不是对教育负责、对学校负责,而是对上负责——包括这次学校的解释,不是对公众道歉、对学生道歉,而是为给上级带来麻烦深感不安,要出面为上级开脱解释。向学生群发配合专家调查的短信,从教育角度分析,是严重反教育的说谎教育,这要是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大学,相关人员将会引咎辞职。这是涉及突破教育底线的大事,而非一条短信那么简单。但遗憾的是,对于这类事,鲜有问责,因此,我们所见的就是,从内部秘而不宣的要求,到短信群发,突破教育底线的事现在做得越来越大胆。
突破教育底线的事为何越做越大胆?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