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温事故”能否让中国经济高速列车放慢前进脚步


  高速奔跑的中国经济列车看上去放慢了脚步。上半年GDP数据的公布,更是印证了中国经济在放慢脚步:从去年四季度同比增长9.8%,到今年一季度9.7%,再到今年二季度9.5%。从统计数据上来看,我国GDP增速已经连续3个季度回落。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上半年经济放缓是主动调整的结果,是政策收缩出现的一个结果,从某种程度来讲是不可避免的。“三驾马车”的动力都还比较强劲,无需过度担心滞胀或是硬着陆风险。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中国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他同时承认,“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这种回落是“与基数有关,也是我们宏观调控所期望达到的一个回落”。
      
  如果把当前的GDP增速放在一个较短周期看,则可以表述为适度放缓。有关专家和机构普遍认为经济适度放缓是我国宏观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就像一个人跑步一样,不能老是以加速度在冲刺,他必须要放慢一下脚步,做一下调整,为以后跑得更好积蓄力量。如果当前的GDP增速放在一个较长的周期里看,则可表述为短暂放缓。有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三驾马车”的动力都还比较强劲,无需过度担心滞胀或是硬着陆风险。预计今年我国经济仍将可能是一个平稳增长的过程。还有专家给出了更长远的预期,认为我国经济未来10年内,继续保持10%左右的增长趋势是可能的。

  关于影响我国经济增速的因素,众多专家一致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控制CPI过快上涨仍然是关键词,这两者还将在短期内左右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增长速度。专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上就是自主增长状态的形成。而推进自主增长的要点之一就是扩大内需。专家们提到保障房,提到工资增长计划,提到完善社保和发展公共事业,提到扩内需的重要行业――汽车,等等,通过这些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诸多的内需“储备”项目,因此对未来的经济增长也有了进一步的信心。

  关于CPI,很多专家认为,CPI应该客观对待。综合起来看,一是我国通胀将可能持续较长时间,温和通胀将是常态,但不必担心恶性通胀,中国可以容忍一定的通胀率,只要其低于经济增长率就可以接受;二是优化治理通胀政策工具,慎用货币政策;三是应区分“核心CPI”与“基础CPI”,如此能更真实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达到经济调控的精准性。

  20年前邓小平南巡时,一句“发展才是硬道理”成就了中国今日经济高速发展的风貌,发展还是硬道理下中国更需展现更多经济软实力。中国近几年大干快上作风隐含的风险始终存在,上周六发生的08年来中国最严重的铁路事故正好给当局敲一记警钟,也触动中国宏观调控的神经。

  面对依赖政府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甬温事故”事件不仅引发中国对铁路建设投资安全性及速度过快的质疑,也让中国铁路相关个股及债券亦哀鸿遍野,同时也动摇着外界对中国高铁乃至中国经济的信心。该事件可能会让中国对政府投资的项目更谨慎,更关注投资效果和质量,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建设一些面子工程。他们认为,“铁路事故的确值得深思,我们需要反思目前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么快的增长速度如何持续?更关注经济增长质量,更关注如何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中国只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放慢经济增长步伐,加大对民生投入,才能确保经济走稳走好。

  有人将中国高铁比作中国经济,两者发展速度都太快,债务杠杆(成本)太高,由于内在结构存在错配与不稳定的风险,制造了系统性的安全隐患。中国高铁与中国经济都应该放慢发展脚步,让处于不同发展速度的内部各种系统首先解决结构性的错配问题,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后,发展速度才有安全的保障。否则,一辆带病疾驰的列车在混乱的系统上运行,惨剧是不可避免的。

  温州动车事故会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吗?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该起事故“可能成为中国发展模式的转折点”。他在报告中说道:“今后几年政府部门可能会刻意放慢GDP增速,逐步但稳定地减至7%-8%,同时投入更多时间来解决人为性快速增长所产生的问题。”沈明高指出,我认为这种无望心态是政府的巨大政治风险,其程度甚至超过近来南中国海问题紧张局势所带来的风险。人们丧失地不仅仅是信心,还有对政府部门的全部希望,这对任何一国政府而言都是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称,“虽然中央政府已经主动调低了‘十二五’GDP增长目标,但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冲动仍然很大,盲目追求速度,追求投资规模,结构调整就变的很困难。”他指出,铁路的速度太快容易出问题,经济增长的速度太快也容易出问题,中国经济增长太快其实隐含了很多风险,包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泡沫等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布兰查德曾说,“从出口为主导的经济转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将关系到一系列的结构变动,例如人们的储蓄、投资等。经济学家认为,尽管人民币汇率和中国工人的薪酬都处于变动之中,但这两者的变化对全局经济只有微小的作用。长远看来,中国若要平衡其经济,需要提供容易负担的社会服务,如教育、医疗等”,这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尽管民众改革的愿望迫切,但政府能否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还有很长的路要做。一些年轻人表示对政府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方式非常失望,他们不信腐败、贿赂等国内根深蒂固的问题能快速解决,或者很快改变。

  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几乎每年增长都在10%上下。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尽管过去的8年间,中国名义GDP翻了一番,但是人们对此几乎没有任何感觉。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快速增长了。就业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解决。经济发展的目标应该转移到生活质量上。如果体系设置合理,5%的增长率可以很好地改善生活质量。因此,中国在对发展和稳定进行权衡时可以更加保守,可持续比速度更重要。

  求快求多求超越的发展模式,必然由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在权力不受监督的体制下,注定诱发官员贪污腐败,贿赂盛行,偷工减料,原材料伪劣,整个工程质量低劣,安全事故频发。已经有铁道部长等十多个铁道高官因贪污受贿落马就是铁证。中国改革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但是现在越改革市场经济越来越严重。市场不能配置经济资源就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民生被践踏就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邪恶压制公平正义就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社会没有约束失衡就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中国不是离市场经济越来越近,而是这个目标越来越遥远。中国经济高速列车需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认真吸取几十年来发展的教训了,其根本出路在于改变中国发展模式,而要改变这种模式则在于政治体制改革,还权于民。

  欲速则不达 中国经济该放慢脚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