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产业关联度最强的产业之一,汽车产品的规模出口是世界汽车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世界汽车生产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汽车出口大国,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1826万辆和1806万辆,中国无疑是全球汽车生产的大国和汽车最大消费市场,但我国还不是汽车制造强国,汽车出口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汽车出口大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扩大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特别是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出口,是提高我国汽车工业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从生产大国迈向汽车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增速,并有望超过历史最高点(2008年)出口量。今年1到5月汽车出口29.9万辆,同比增长53.8%,出口金额36.3亿美元,增长47.7%,金额增幅比去年上升了13.1%,汽车出口品种均以载货车、小轿车、越野车为主,1到5月份小轿车、越野车出口11.5万辆和1.5万辆,分别增长了120.3%和87.6%,出口金额7.8亿美元和1.3亿美元,也分别增长了99.7%和112.9%。载货车出口1.2万辆,出口金额11.8亿美元,也分别增长了44.4%和36.2%,在出口国别中对俄罗斯、巴西国家的出口呈高速增长。1到5月份对俄罗斯和巴西出口分别为2.5万辆和4.1万辆,同比增长了6.1倍和6.9倍,出口金额也分别增长了6.8倍和4.8倍。汽车出口以国有、民营企业为主,出口金额分别为16亿美元和10.1亿美元,环比(音)为44.1%和27.8%。
在我国汽车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企业缺乏汽车出口长远的战略规划,出口存在一些盲目性,出口市场的秩序还有待于规范;二是对目标市场研究不够到位,一些产品的适应性不是很强,质量也不够稳定;三是境外营销网络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在一些出口市场上售后服务缺失;四是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竞争基本还是依靠价格,这种粗放式的出口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汽车出口必须通过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去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受到欧洲债务危机、中东局势动荡、日本大地震等突发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环境资源约束加强,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使汽车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融资难度也加大,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出口价格提升又存在一定困难,利润空间受到了一定挤压,加上近期国内销售市场的低迷,使汽车制造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机遇和优势的存在:
一是全球汽车市场空间巨大,汽车产品贸易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近10%,而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在世界汽车产品贸易中占比不足2%,占我国汽车产量的3%左右,汽车仍是我国比较优势明显,自主品牌出口增长潜力最大的商品。
二是中外汽车产业结构性互补的格局没有改变,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的国别主要是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地发展中国家,尚未与跨国公司形成正面竞争,发展潜力很大;
三是我国承接国际汽车产业转移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中国依然是国际汽车产业投资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
四是我国汽车产业整体实力保持了良好上升的势头,加强自主创新和发展自主品牌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五是我国汽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较强价格优势和竞争力。
近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推动我国汽车产品,特别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国际化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落实促进汽车产品出口的指导意见。2009年10月,商务部、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六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汽车出口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并在六大方面提出了25项政策措施,促进汽车出口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意见的要求,加快国家汽车和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强化汽车产品出口的技术基础,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二是大力推动国家汽车和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工作。近几年,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先后共同认定了12个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160家出口基地企业,大力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汽车整车出口,指导行业组织和出口基地,编织了“十二五”适合汽车出口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规划,推动汽车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各种鼓励政策支持汽车出口产品的认证、检测、检验、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带动地方对汽车产业投入十多亿元。
三是规范汽车出口秩序,打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在2006年联合出台了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管理办法,从生产环节入手严格市场准入资质,使出口管理制度与产业政策有机衔接和配合,抑制出口的短期行为,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推动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增强售后服务能力,提高出口增长质量和效益。办法实施以来,汽车出口经营单位数量大幅下降,但出口平均单价连续四年增长,企业效益明显增强,据统计,办法实施当年便增加企业利润,提高社会福利达100多亿元,试着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根据国务院关于引导展览业自主发展的要求,按照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原则,在没有中央财政补贴且未向任何企业摊派一分钱的前提下采取中国企业主办国际主要汽车生产国行业协会和主要跨国企业协办的国际化办展模式搭建了展示技术交易、交流、合资合作、致力于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于一体的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这一综合平台,受到国内外业界和新闻媒体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展览面积累积超过20万平方米,吸引国内外展商4000多家次,专业观众4万余人,效果超过预期。
五是开拓海外市场,商务部连续三年重点举办汽车出口市场政策法规宣讲会,先后邀请俄罗斯、叙利亚、乌克兰、南非、越南、阿尔及利亚、伊朗、埃及、菲律宾、印尼等我国汽车出口重点市场专家来华,免费为600多家重点出口企业提供了20多个海外市场的产业环境、准入政策、技术法规和产品认证制度的专题培训,受到汽车企业的欢迎。
六是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汽车出口的支持作用,推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国家汽车出口基地及重点汽车出口企业加强合作,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汽车出口的支持作用,取得了显着成效,2004到2010年在同期汽车整车出口规模增长7.5倍的情况下,获短期信用汽车出口保险支持的企业数量从5家增至121家,汽车企业投保规模从712万美元增至16.9亿美元,增幅超过了240倍,汽车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规模占汽车整车出口金额比重从原来的1.2%提高到37.6%。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关于促进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指导,全面推进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大贸易促进力度,进一步规范汽车出口秩序,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推动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持续健康的发展。
转变汽车外贸发展方式
评论
编辑推荐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