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政治”与“送你葱”


        在我很小的时候,几家亲戚走得很近。有一回姑妈从表哥的家长会上回来,跟父亲说:老师批评表哥了,因为他在作文里说“冰溶了,解冻了,春天来了”,这话有“政治”问题!我在旁边听得一头雾水,直至今天,也仍不明白这话有什么不对——可“政治”这个词儿,却从此深深印在我脑海里!

自那以后,这个词儿在生活中出现频率渐渐高起来。譬如学生毕业填表,便有“政治面目”一栏。内容当然很简单,无非是“共青团员”或“群众”这两类——至于“少先队员”算不算“政治面目”,我已经记不得了。

不过上小学时,没入队的淘气包被称为“非队员”。老师常常吩咐:“下课后队员迎宾练队,非队员可以回家了!”——别看不起少先队员,能参加迎宾活动,也算是一级“政治待遇”!

再后来,“政治”陡然升温,报纸上用大号铅字印着“政治挂帅”字样。甭管啥大事难事,只要一抓“政治”,马上迎刃而解!

日常生活中,“政治”成为极严肃的话题。一个人犯了“生活错误”尚可挽救,若犯了“政治错误”,便几乎无药可救!

及至文革,“政治”更成为“全天候”主题,每个人都变成了“政治人”,谁也躲不开!人人都参加“革命组织”,你是“井冈山兵团”,我是“不怕牺牲战斗队”。一家两口子观点不同,躺在被窝儿里还辩论谁的政治立场更坚定!

我家那时住四合院,到晚上吃完饭,你就听吧,北屋开始“晚汇报”了,全家操着某省口音齐声祝颂:“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副……”然后是一声女高音:“大海航行靠舵手——预备,起!”接着便是全家齐唱、声震屋瓦!不一时,南屋也响起京腔的合诵合唱……家家轮一遍,气氛热烈!——那时就是夜里睡觉,梦的也都是“政治”!

直到30年前改革开放,人们才渐渐领悟:把百姓日夜浸泡在“政治”里,看得比吃喝拉撒、生产教育都重要,是件多么荒唐的事!

 然而有些事从来如此,大家也就习焉不察了。譬如有人要问我:究竟什么是“政治”?恐怕一时还真答不上来。

我特意翻了好几部词典,发现“政治”一词在古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政事得以治理”,这本身不是名词,可以不去管它。另一个“指治理国家所施行的一切措施。”——也就是说,“政治”是指国家政府的一整套工作,跟老百姓本来没关系,除非你也去当官。

不过在现代,“政治”一词又被赋予新义,《汉语大词典》阐释得很清楚:

【政治】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你看,在“政治”的现代阐释中,出现了“个人”的身影,老百姓也可参与过去被政府官员包办的事,这显然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然而个人如何参与现代“政治”呢?是不是一个老百姓整天关注国家大事,就是参与“政治”了?无疑,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百姓另有生计主业:或做工、或务农、或行医、或经商……当然,在工作之余,也完全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干点别的,如一位菜场女工就可以业余高歌《今夜无人入睡》,还慷慨地“送你葱”……(注)但你无权要求她干了一天活、又练了一阵歌,在操持全家炊事洗涤杂务之余,还要强打精神关注电视上某领导讲了啥话、外国又发生了啥大事……

那么菜场女工难道就跟“政治”绝缘了么?当然不是。她的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是在五年一届的人民代表换届选举中,投下她庄严的一票,选举信得过的代表,去替她参政议政、从事治理国家的一切活动!而且,当她所选举的代表、官员不能维护好她的利益时,她也完全有权力去质问、弹劾,把她送出去的“葱”再收回来!

当然,这一切都是理想状态下的“政治”。我们多年习惯的“政治”恰恰与此相反——高调强调平日“关心政治”,到行使自己政治权力时,反而马马虎虎、一投了之!

还记得,我们那时人人都能紧跟政治形势。一面吃着玉米面窝头就熬卞萝卜(一开锅盖臭味飘半条胡同的那种),穿着补钉衣裤、脚踏常把指甲磨出血的塑料凉鞋,一面涌上街头高唱“古巴西、洋基诺”(至今不知是什么意思,大概是古巴好、美国坏的意思吧?抗议美国侵略古巴,或聚精会神关注“美帝悍然轰炸北部湾”的新闻报导……这些几乎成为一代青年精神生活的全部——尽管无论国事还是天下事,都不会因这我们些人的关注而改变分毫!

至于另一种政治生活——人大代表选举,在我大半生的回忆中却印象淡漠。似乎有几次,是到了现场才见到一些展板材料。至于候选人的名字,除了本单位的,一概没听过。介绍材料也十分简略,大家似乎都很忙,急急投下一票,便赶着干自己的事去了。

当然,很多事也怪不得别人。例如也有候选人推荐活动,也有公示等等,可自己从没留意过,理所当然地认为那都是“上面”的事。有材料也不认真看,有沟通机会也不主动利用、认真咨询。明知宪法也赋予自己被选举的权利,但对争当代表的事,似乎想都没想过……

这种对“政治”的颠倒认识,眼下似乎仍有延续之势。我发现许多年轻人仍然热衷于“放眼世界”,对远在天边的事兴趣浓烈,张口就是“某某亡我之心不死”“中某必有一战”……似乎只要他乐意,伸手拨动地球仪即可改变世界!——这让我看到了曾经可笑的自己。

也许,更多地关心身边的事、关心自己的权益,才是真正的“关心政治”。米价涨了、油价涨了,下月续签合同、不知房租又要涨多少……我曾投过一票的那位代表,您替我说话了吗?您对此做了些什么?您可别开会时尽在“本本”上翻纸牌啊!

顺带有一事不明,求教各位:现代语汇中的“政治”一词,是谁最先使用的?是中国自创,还是借鉴外来语?哪位知道,还望赐教!)

注:近日在电视达人秀节目中有卖菜女工高歌帕瓦罗蒂《今夜无人入睡》,歌词皆为菜名,结句为“送你葱”,一时火遍网络!http://v.hihour.com/hishow/GBEUIVRA.shtml

(本博客文章均属原创,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插图来自网上。第三图为1955年普选宣传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