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薛九州中国书画名家协会副主席


 

      薛九州原名德海,听雨轩主人。1964年生于辽宁,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名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荣宝斋特邀画家,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九州国画院院长,中国苏州(太湖)画家村村长。

    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巡展,出国艺术对外使馆交流展,中日名家邀请展并获奖。 在大连、苏州、 广州举办个人画展。
钟情翰墨、善绘巨幅、绘画精于花、鸟、鱼、虫、气势磅礴、墨色淋漓、情趣妙生、讲究意境、致力创新、风格别具、章法简洁、品味高雅。

 

    作品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出版的《薛九州花鸟画集》、《水墨新韵.当代中国画名作精选集》、《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八大艺术巨匠》、《全国美术师作品集》、《中国画名家作品集》等 。三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多次在全国性大型书画展中获奖。其多幅作品被港、澳、台、东南亚、美、英等国家和地区书画收藏家及各级政府收藏。


 

著名画家薛九州 国画金龙鱼大家[摘自名家书画报]

神龙得其意 墨骨不忘形

 

---中国著名画家 国画金龙鱼大家薛九州

 

观薛九州金龙鱼作品,很有感触。古人谓绘画的最高境界为“得意忘形”。薛九州金龙鱼已深得龙鱼的内涵之精髓,然新墨骨技法又生动鲜活,正所谓形神共备,得意不忘形。

 

第一画家要结合时代的特点,挖掘作品题材的内涵。

 

孔子曰:“文章合为时而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提出“文以载道”的主张。他们强调的是作品要反映现实生活。而美术作品出了直接反映生活之外,还可以结合时代的特点,深刻挖掘题材内涵,间接赋予其时代精神。从古至今有很多成功艺术家都走过挖掘题材内涵、间接反映时代生活及精神思想的成功之路。明末遗民八大山人朱耷,他笔下的鹰,用冷眼观世态,以孤傲待众生;其笔下的山石竹兰都透露出倔强不屈的性情。这些作品都间接反映了一个前朝落魄皇族的心中不平和无言的抗争。一代宗师徐悲鸿在抗争时期创作一系列奔马作品,并赋予其雄健不屈的性格,借以体现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勇敢顽强,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样薛九州的金龙鱼创作也完全超越了其传统的富贵吉祥的内涵,而对其进行了重新挖掘。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处在经济不断腾飞、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变革时期。为反映这一时代特征,薛九州的金龙鱼已从传统的吉祥的符号完全脱胎换骨,作者在形象刻画上更注重突出其刚劲勇武、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以龙鱼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图腾—中国龙的现实版载体,来体现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时期的民族精神、人民风貌。这种深刻挖掘实现的飞跃,更好地体现了时代感,展现了时代精神,使作品的内涵也实现了质的升华。

 

第二艺术家的作品要继承传统,又走出传统,不断创新,作品才更有生命力。

 

美术大师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借鉴传统是艺术家走向成功的捷径。但学习传统,又囿于传统,最好的效果也只能是对古人的机械临摹,简单重复。其作品的生命已可想而知,这就是“似我者死”的道理。薛九州金龙鱼作品在创作技法上充分借鉴了前人的没骨技法,但他在技法上又不断创新突破,将前人用来表现人物、山水的皴擦技法,用在金龙鱼创作中,借以展现龙鱼肌理的质感和层次,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如此用新墨骨绘新神龙,在创作道路上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源于传统,又走出传统,大胆创新,更赋予了作品新鲜的生命力。

 

第三艺术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纵观我国美术发展史,许多艺术作品都已成为特定艺术家的独特艺术符号。像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墨虾、黄胄的毛驴、黄永玉的荷花都展示着艺术家独特的艺术个性,成为我国美术史上闪耀的明珠。和前人一样,薛九州也把金龙鱼创作当做自己一生的艺术追求,也在其艺术道路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其笔下的金龙鱼常常以巨幅呈现,气势宏大、章法简洁,笔墨流畅、生动鲜活、展示了艺术家非凡的创作力和独特的艺术形象。金龙鱼作品已深深打上了薛九州的烙印。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中国美术百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

 

小小金龙鱼,已藏大天地。而赋予其艺术生命力是艺术家独特的思想。这种独特的思想发人深思:艺术无处不在,精彩时时相随。就看我们艺术家怎样用慧眼去发现,用心灵去挖掘

 

书画名家报主编种少华

 

 

 

新没骨绘新神龙

 

——金龙鱼作品创作初探

 

          薛九州

金龙鱼是国画作品中相对较少的题材,关于金龙鱼创作的研究更是鲜见报端。几年来自己在这个相对冷僻的艺术领域展开了初步的探索。

自己在创作中主攻大写意,取材于花鸟鱼虫,都有心得。多年来致力于写意题材及技法的研究,不断开拓创新,独创了以金龙鱼为代表的鱼水族系列作品,以“新没骨”技法入画,以巨幅形式呈现,作品极富个性,拓宽了中国画的题材和技法。力求作品风格别致,章法简洁,气势磅礴,意境高雅,在国内外国画写意画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创作金龙鱼系列作品中,自己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艺术题材的拓宽。中华民族是以农耕为主的民族,农、林、牧、渔是原始农业的核心组成部分。这样从艺术活动开始,传统艺术家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原始农业生活中常见的家禽、家畜、家鱼身上。随着社会文明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更多的新生事物进入我们的生活。这样自己就将近几十年才进入我们生活的金龙鱼等水族鱼类丰富到创作题材中,打破了以鲤鱼、金鱼等传统题材为主的鱼类题材格局,丰富了国画的题材内容,增添了水族作品的活力。

二是题材内涵的挖掘。金龙鱼的起源历史比我们意识形态的龙的概念早多了。早在三亿四千五百万年以前,这批奴属骨舌鱼亚科(Family Osteoglo-ssidae)的骨舌鱼家庭,便已经活跃于冈瓦纳古大陆水域之中。它的发现始于1829 年,在南美亚马逊流域。真正作为观赏鱼引入水族箱是始于50年代后期的美国,直至80年代才逐渐在世界各地风行起来。由于其嘴上的两条胡须,加上闪光发亮的大鳞片及其古老的身世,使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自然而然地将它与神秘的龙联系起来,称其为“龙鱼”。在我国南部地区、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华人集中的地方,龙鱼被视为神鱼,认为可以旺家镇宅避邪,当作风水鱼来养,被视作家财和身份地位的象征。因而金龙鱼最早进入国画题材是作为吉祥、富贵的符号来呈现的。

金龙鱼之所以被称为“龙”与它的形态、神态及生活习性密切相关。龙鱼是热带鱼之王,性情威猛,,常常一怒撞断龙须,容不得其它的宠物鱼与它分享地盘,是名副其实的水中霸王。龙鱼的泳姿呈现出王者气势风范,威武雄壮。那雄俊优美的体态、宽大的鳞片、泛蓝的底色、灿烂的金光显示出金甲武士般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风。其寿命也可达数十年。龙鱼的习性与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有众多相似之外,因而龙的传人——中华民族的子孙,包括无数海外赤子都将金龙鱼当作虚化图腾龙的现实化身。以龙鱼作为体现民族魂——龙文化的象征,以其威武、雄壮的特质,体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因此自己在创作中则更注重挖掘金龙鱼更高层次人文精神的内涵。这样就先从金龙鱼的习性入手,找到龙鱼的习性与民族图腾龙的结合点,在创作中超越龙鱼富贵吉祥的内涵,赋予其民族图腾龙的精神品格,突出其刚健、威武、雄壮的内在气质,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哲学内涵,以龙鱼现龙神,以龙鱼喻龙人,体现龙的传人——中华民族子孙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这也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海内外中华民族子孙无比喜爱龙鱼的真正原因。这种精神内涵的挖掘和延伸,使艺术品与民族魂有机融合,实现了艺术的升华。

三是表现技法的创新。传统的表现鱼的题材作品,一般都以工笔和小写意为主。自己在此基础上,开拓以大写意为主的“新没骨”技法。

传统的“没骨”作为中国画技法,是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颜色或墨色绘成花叶。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作画时,要求画者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将墨,色,水,笔融于一体,在纸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此技法多用于花草树木题材。

自己在充分吸收传统没骨技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开拓创新,发展成独创的“新没骨”画法。首先是创作对象的拓展,将主要表现花草树木题材的没骨画法用以表现以金龙鱼为代表的水族系列题材,实现了成功的移植和发展。其次是对传统没骨技法的丰富创新。一方面充分吸收传统技法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墨色造型,重在蕴意,依势行笔,一气呵成。另一方面大胆创新,将塑造山水和人物的皴擦方法应用到鱼的塑造之中,增强鱼的质感,突出鱼肤色的层次,使造型更加生动鲜活,气韵流动。产生了大写意入笔、似工笔般逼真的艺术效果。这是金龙鱼没骨画法区别于传统没骨技法的最主要特征。如此就形成了以斗笔造型,渲染气势;以枯笔皴擦,丰富层次的“新没骨”技法。

四是创作意境的丰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是实现欣赏者与作品形成共鸣。以金龙鱼为代表的鱼水族系列虽源于自然,但要使其承载人文精神——龙图腾的品格,因此自己在创作中则赋予其人的神态、心态,超越自然的局限,使画面的事物形成类似你我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此构建了生活之中的意境,或开阔、或雄浑。画为心声,画中有我,我中有画,达成了艺术家与作品、作品与欣赏者、欣赏者与艺术家的浑然一体的情感流动。

五是表现形式的发展。传统观念中,花鸟鱼虫多为小品,借以怡情养性,聊抒胸怀。而尺幅规模较大的作品多为山水题材占据。且花鸟鱼虫本身气势小,大尺幅构图不宜把握。自己在创作中通过造势叠势的方式充分弥补了题材本身的不足。创作中先局部构图成势,再势势相叠,小势成大势,大势成大气,最后形成墨色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从而突破了题材本身的局限,完成了表现形式的超越。

 

薛九州作品 龙兴水起 180cmx70cm

 

 

浓淡透古意 虚实承韶华

 

——金龙鱼作品创作再探

        薛九州

金龙鱼作品创作伊始,我的创作思想就定位在走出世俗桎梏,反映民族精神。突出其刚健、威武、雄壮的内在气质,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哲学内涵,以龙鱼现龙神,以龙鱼喻龙人,体现龙的传人——中华民族子孙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为此我在创作的思想源泉上也定位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传承文化传统,以古导今,借古绘今,由古出新,探索出新没骨绘新神龙的成功之路。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强调大一统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思想,集中、统一是思想核心。表现为两方面:

 

第一是社会组织形式的统一

 

华夏民族是由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统一了炎帝部落及长江流域的蚩尤部落形成的,最后历史发展的主流仍是大一统。呈现出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形式的统一。而在西方部落之间的斗争往往形成开始各自独立、最后形式统一但结构松散的城邦。社会组织的统一对文化产生的要求就是

第二方面思想文化的统一。和龙图腾一样相似的原始的太阳崇拜也反映了统一的要求。中国神话传说中,九个太阳同时出现,是后羿射日完成了思想行为的统一。同样龙文化中也有几龙治水的说法。几龙治水是对当年农业收成的预示。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就越多。民间自古就有“龙多不下雨”的谚语。这里仍是强调统一集中指挥核心。而在中医处方中也同样体现着浓厚的大一统的哲学思想。用药要有君有臣,主次搭配才能成方。“君”“主”的思想同样要求要有核心。以上的传统思想不一定完全可取,但这种思想文化的确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思想。反映到艺术审美中就要求审美对象的集中统一,这样往往更符合审美习惯。

所以自己在创作中,特别是在作品构图的布局上,充分地考虑到这种审美心理,布局中力求主次分明、君臣有别。

首先在局部构图中,强调突出主体。作品的核心部分要由一条主龙鱼为中心,对其集中突出刻画。突出的方法为:一是比例的突出。中心龙鱼的比例在画面中要最大,是谓“君”,为“主”。其它陪衬龙鱼谓“臣”,为“客”,比例相对要小,根据构图的需要进行或大或小的穿插。这样以小衬大,以次显主,突出了中心龙鱼的地位。也暗合了传统思想中强调核心统一的审美要求。二是刻画详略的安排。对画面的中心龙要详细刻画,要求其形神兼备,气度不凡。突出新没骨技法的优势,在用墨上局部兼工带写,刻画细致入微;总体上又驰豪纵墨,渲染气势。而对其它陪衬龙鱼要布置好位置。按照主宾、次宾的地位安排好与中心龙鱼关系,或近或远,或密或疏布局相宜。在刻画上也安排好陪衬重点、次重点的笔墨,只突出其某方面的特点,或动势、或神态,不做全面描绘。三是笔墨浓淡的把握。国画创作要求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同时还要对干、湿的变化掌握纯熟。为突出中心龙鱼,对其刻画时用墨往往以焦、浓、重为主,兼以淡、清,配以干笔,强调其视觉冲击力。而对其他陪衬龙鱼用墨时往往以淡、清为主,兼以焦、浓、重,配以湿笔,强调其陪衬地位,要求其相对要虚、淡。这样主、宾、次宾龙鱼分别以重、淡、轻来显示其在画面的地位,从而达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效果。以上几方面的强调使画面主宾分明,详略得当。如果每条龙鱼都不分主次,将是“群龙无首”,与传统相背离;同时画面也重点不突出,神采不足,视觉冲击力弱。

其次是在作品总体布局中突出主势。为突出金龙鱼的内在精神,自己在创作中注重强调形成气势。先局部构图成势,再势势相叠,小势成大势,大势成大气,最后形成墨色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但在构图成势时,仍注重贯穿传统文化的统一、集中思想。具体方式为:一是突出主势,强调中心龙鱼的主体地位。创作时,特别是创作较大尺幅的作品时,要构成两个以上的鱼势。其中的中心龙鱼所在的鱼势最大,鱼的数量也最多,形成一个群龙拱卫中心龙鱼的团队,使其成为画面的最核心部分。二是强调小势服从大势,周边服从核心。为突出衬托中心最大的鱼势,构图时要安排其它相对较小的鱼势来陪衬烘托。但陪衬的鱼势一定要与中心鱼势相呼应,开合收放完全统一,使鱼势间或顾盼相通,或相依相随,彼此密切相连,气韵相通,浑然一体。根据三角构图原理,各鱼势间共同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核心鱼势居中,前后两个较小鱼势陪衬呼应,形成一个气势磅礴的画面:宛如帝王出行,前方先锋导引开道,后面随员迤逦相随,中间的帝王在侍从众星捧月般的簇拥下,气宇轩昂地威武前行。如此方能尽显王气龙威。整个画面的意境也更豪迈、雄壮。

国画源于传统,必须继承传统,更要传承传统。从文化精髓中吸取古意,撷取韶华是自己创作的思想核心。新没骨绘新神龙的构图探索,自己也只是刚迈出尝试的脚步,随着更多的艺术沉淀,未来探索的思路会更开阔,前进的步伐会更稳健,艺术的结晶也将更耀眼夺目。

薛九州作品 龙腾瀚海 245cmx10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