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仁、亲爱的战友:
六月的天空,飘逸童稚的气息。置身如此的时空,会让自己不知不觉年轻几分,但也会让自己不得不面对如此的场景:四岁半大的儿子翰钦,每当做错一件事情,都会说:“对不起,翰钦错了。”当我们度过众多这样的六月,岁月的年轮让我们学会对所犯错误的掩饰和辩解,惭愧!
让自己来一次忏悔,来一次检讨吧,证明自己童心未泯。尽管我不曾想,我给我的战友、我的同仁发出的第一封信会是以这样的方式,但依然认为这不失为最好的方式。
检讨之一:生命是脆弱的,心灵是孤独的,自己是否有如父亲、兄长般去呵护,让每一个脆弱的生命,让每一个孤单的心灵,都生活得幸福、舒畅而坚强。
“5.17”会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痛,当然也是你们心中的痛。安全,不是一句口号,而应是一次次的行动;它不应是制度性强加,而应是自我性警醒。爱自己,爱生命,每时每刻,每天每年,作为我再一次的请求,也作为我永远的祈祷。
检讨之二:市场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存在并得以延续发展的唯一理由,对此自己是否倾注了全部的心力?
“规模优先,效益并重”的营销战略确定后,我们虽然赢取了一系列的订单,但自己跟踪的项目却未能如愿,以致五月底六月初的生产处于不饱和乃至半停产的状态,这难道不是我的错?在此,向我的同仁、我的战友致以歉意。
我得感谢营销一线的同仁,是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的生产展现出良好的开端。尽管市场拓展困难重重,不确定因素众多,但我们的营销战略不会改变,我们的年度目标不会改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市场拓展的信心不会改变。
检讨之三:每一个项目都是我们展示给客户、社会的镜子,我们必须用心去擦才会使其锃亮,**项目,我自己真的用心了吗?
也许是我们陶醉在年初项目的组织中,对**项目有点漫不经心,从资金的组织、材料的采购、构件的制造、到现场的施工,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状况,甚至造成了一些混乱,乃至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一切,归根于我对钢结构业务的一窍不通,缺乏对工程业务的全局性思考与部署,而最为深层的则是作为公司的最高指挥者却没有全身心的去做。
检讨之四: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筑宝重工失血太多,身体羸弱,我却未能及时为它造血、输血,致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受其制肘,块块受困,处处被动。
我一直希望,并努力追求,让筑宝重工的现金流畅通起来,以保障员工工资的及时发放,项目资金的有效到位。但时至今日,仍未达到。如何造血、如何输血?我们仍在苦苦思考,积极探索,希望能给筑宝未来打开一条“财”路。
检讨之五:我一直讲钢结构竞争是“刀片上跳舞”,钢结构利润是“针尖上削铁”,成本优势将是未来企业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但我们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何在?在于我们各个环节专业管理水平不高,资源整合的力道不够。钢材、焊材、油漆、废钢、气体、余料尚未能够得到有效地控制与利用,材料使用中的随意、随便、随性现象较为突出,采购、仓储、制造、技术、质检、财务、项目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不对称,人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给生产组织和现场施工带来困难,作为财务、仓储、采购的分管者,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检讨之六:企业的“企”是人字头,没有了人,企业就到此为止了。人是未来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但一些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仍然未能得到及时补充。
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地区,蔓延全国的“用工荒”,再一次证明得员工者得天下。年初我们加大了人才招聘的力度,有效补充了我们的制造队伍,但营销、项目、技术、采购等部门的力量仍然薄弱。对员工的培训还没有摆到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培训资金投入不足,以人为本还仅仅是句口号,没有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一些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的出现,表明我们还不是一支训练有素、能征善战的制造队伍,我深感重任在肩、时间紧迫、压力巨大。
检讨之七:无论是政治经济学,还是经济政治学,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呵护和政府的支持,作为射阳临港经济发展的先导者,理应能够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配备,但筑宝重工还没有。
我也曾静思和反省自己的协调能力和处事艺术,但始终未找到破解之道,很是愧疚。再深思,根源仍在我们自己,自身不硬,必受其困。
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土壤、适宜的水分,是种子发芽生根、持续生长的必备要素。筑宝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要素?我孜孜以求为公司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幸福的大家庭,让每位员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公司体面工作,在社会自豪生活。无论是公司还是员工,都能活出面子来,我矢志不渝!
检讨之八:一位伟人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层管理干部和高层管理团队是带领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没有这支力量的强大支持,筑宝重工的生存就很困难,更何谈发展?!对于不懂钢结构的我来说,更是如此。但来到筑宝的这六个月,我和一些管理者还没有好好的交过心,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批评,甚至是指责和愤懑。我也曾用时间短、工作忙来宽慰自己,也曾提醒自己一定要安排出时间和他们聊聊天,哪怕是叙叙家常,让他们抒发内心的压力、困惑、委屈和不满,但现实中的我却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起码是直到现在,而他们却一直在默默的支持我、鼓励我,让筑宝重工能有今天,在此鞠躬致谢。
记得一位员工曾对我说: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称职的标准,就是看他能否将差的员工变成好的员工,好的员工变成优秀的员工。沟通和示范是推动员工进步的两大动力,从这个角度看,我还不是一个称职的管理者。
检讨之九:激情创新世界,是星宝的精神,也是筑宝的灵魂。我们是否时刻保持着工作的激情、创新的动力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我曾反复自问。
回顾这些日子,筑宝重工的确是在困难、挫折和挑战中生存与发展,甚至是在灾难中前行的,我们的管理团队出现一些牢骚、抱怨、指责,甚至是一些忿愤的情绪,这也属正常,我也很理解。但这只能是企业发展中的插曲,而不应成为企业前进中的主流。企业进步的主流应当是保持充沛的激情、旺盛的创新和希望的愿景。纵观世界,哪一家百年企业,哪一家伟大公司,不曾经历过困难、挫折与挑战,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或许,应当检讨的远远不止这些,像季度的旅游一直未能成行,员工的培训仍然没能有序,月度的计划难以执行到位,等等。我虔诚的希望我的同仁、我的战友,不断提出批评和建议,正如我给筑宝重工拟定的广告语:“用心,兑现承诺”,我也会用心修正我的思维和行动。
不曾想,这第一封信会用如此长的时间,而且是在两个不连续的行程、两个不同的场景中,连端午的粽香都早早从身边飘过。但,这几天,阳光格外的灿烂。
我祈祷:筑宝重工的未来也会格外灿烂!
你并肩的同仁、战友:韦桂华
二O一一年六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