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立智库助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媒体报道,近日,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论证和筹备,“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和“上海金融业联合会航运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至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两大“智库平台”落成。此举大力提升了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在国际、国内的话语权。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高知识、高智慧的工程,先谋后动,减少失误,借助智库论证、决策,上海此举本身就是很有智慧的举动。
上海建设金融航运中心,这是国家战略,上海使命,《国务院推进上海建设金融航运中心意见》中确立的目标是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目前,上海集中了股票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黄金市场,是全球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金融创新的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上海已成为中国境内产品最全的金融交易中心,并初步建成了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日前,上海市市长韩正与国际金融高参们一起,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大力推动直接融资”两个中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听取大家关于“十二五”期间抓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和国际经济金融格局调整的战略机遇,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真知灼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近日指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要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心。我们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在兄弟省市和海内外朋友的关心和帮助下,进一步完善地方层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协调推进机制,主动加强与国家层面的协调推进机制的沟通,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全力营造有利于金融发展的人才环境、创新环境、信用环境、监管环境和法制环境。我们将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认真开展金融领域的先行先试,努力使上海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和实验区。上海正着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我们希望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的集聚,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营造更好的环境。欢迎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建议和支持。
上海市市长韩正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到决定性关键时刻,上海正在紧紧抓住五个要素,重点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在国家部门的指导下,始终把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二是大力集聚金融机构,营造更好更宽松的环境,吸引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市场运作机构,欢迎和鼓励更多的中外金融机构落户,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机构总部和功能性金融机构集聚地;三是推动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围绕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在“一行三会”等国家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先行先试,大力推动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四是加快集聚金融人才,进一步从制度、政策、服务等金融人才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中外优秀金融人才近悦远来;五是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从法制建设、政策措施、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等多方面入手,着力营造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法制、税收、信用和监管环境。
“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仅靠经验,靠少数人的智慧是很难作出正确决策的,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前所作的指示揭示了“智库时代”到来的契机。
智库,也称“思想库”,即智囊机构、智囊团,是指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在处理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为决策者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出谋划策的公共研究机构。按照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库——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弗兰克·科尔博莫的定义,智库就是一个“思想工厂”,一个没有学生的大学,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和坚定追求,却同时无拘无束、异想天开的“头脑风暴”中心,一个敢于超越一切现有智慧、敢于挑战和蔑视现有权威的“战略思想中心”。为决策提供参考,严格意义上的智库是独立于政府机构的民间组织。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人才是金融的支柱,智库是金融的灵魂。中国不仅要有“官员智库”、“专家智库”,还需要“民间智库”。通过参与政府决策咨询、专题调研、参与制定金融改革与发展规划等,官员智库在宏观政策信息有优势,专家在理论创新有优势,民间智库在国情、市场方面有敏锐的洞察力,应把各方优势发挥出来。有评论说得好:代表老百姓智慧的中国民间智库,立足基层,从下至上发出了民间声音。民间视角是亲切独特的,也是卓有价值的。
据报道,上海金融业联合会理事长由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担任,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宁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院长王江等业内知名专家担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专家委员会主要由国家有关部委专家型领导,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金融机构专家型领导组成,委员任期为两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两大“智库”名单
专家委员会第一批委员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项俊波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
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
中国人寿(集团)公司董事长杨超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会主席刘鸿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
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一批委员
花旗集团国际银行业务主席、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
前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
摩根斯坦利董事长兼总裁约翰·麦克
高盛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布兰可芬
美林集团副董事长马伟栋
日本东京三菱日联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畔柳信雄
伦敦证券交易所CEO劳拉·菲思
瑞士银行CEO马塞尔·罗内尔
香港证监会前主席、现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
汇丰银行董事局副主席、前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
参考文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脚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走向纵深
上海建国际金融中心要闯“深河”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到决定性关键时刻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战略、路径与突破口
俞正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步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渐入攻坚期 “上海坐标”崛起
金融的未来
亚洲银行家
金融中心建设纵览
国内主要银行薪资待遇、舒适度、发展性调查结果大曝光
深圳金融发展报告2007
以战略人才引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深圳金融业领跑全国 创新市场机制构成核心竞争力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到底有多大?
南科大对教育 “去行政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