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http://www.jztlc.com/index/finance/2011/0607/183287.html), 自5月中旬在欧洲多国疯狂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目前仍处于扩散状态,这种可能会引起出血性腹泻、血管和肾功能受损甚至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以致死亡的疫情已极大触动着全球各国卫生部门的“神经”。我国卫生部应急办已于6月初发布通知防控输入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病例的监测,一旦发现有临床表现且有旅行史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加剧,A股市场大炒抗生素概念的热度也随之上升。据悉,包括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在内的多个品种医药上市公司便成为此次概念的受益者。然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却对抗生素疗法表示异议。相关专家近日公开对外表示,欧洲部分国家受污染蔬菜引起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不应以抗生素治疗。除却卫生部门及食品安全部门的“高级戒备”外,坊间传言此次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主要致病菌株对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呋喃类、多粘菌素B及氯霉素的敏感率较高,也使得涉及这些药品生产的上市公司备受青睐。据悉,仅是头孢类抗生素一类,国内可能受惠于此概念的主要厂商便包括鲁抗医药 、哈药股份、华北制药、浙江医药等多家上市公司,而诸如上海医药和莱美药业也因其产品线中分别拥有“多粘菌素B打针剂”和喹诺酮类药品而获得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看到这个报道,我为我国经济界对于医学知识的缺乏,甚至空白,表示非常的遗憾。这个现象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的从事经济行业的人员,很多人都可能英年早逝,因为根本就是没有医学常识。
研究早就表明,头孢类和氨基糖甙类的抗生素可以导致肠出血大肠杆菌细胞壁破裂,释放大量毒素,加重中毒和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而喹诺酮类的药物则可以导致细菌内毒大量积累,升高数十倍以上。所以,为了应对大肠杆菌的感染,是不可能准备这类抗生素的。
相反,为了应对大肠杆菌,应该准备消毒剂,甚至大蒜,都比上面这些抗生素有可能有价值。
为什么不宜对大量病原体感染使用大量抗生素呢?因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一句古话叫做,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当我们使用大量抗生素针对大量病原体使用时,可能导致大量病原体短期内死亡,这些死亡的病原体尸体含有大量毒素,可以导致人体的生理功能衰竭。最典型的就是,当使用大量青霉素治疗梅毒感染时,会引起赫斯麦反应,导致梅毒症状的加剧。而肠出血大肠杆菌大量感染时,此时使用不恰当的抗生素,则会有生命危险。
另据报道,国际在线专稿(http://news.sina.com.cn/w/2011-06-07/172722600254.shtml):据《印度时报》6月7日报道,德国卫生部官员警告称,恐怖分子可能会利用德国爆发的“毒黄瓜”事件,传播致命的大肠杆菌等致命细菌。一些“流氓组织”也可能将细菌注入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德国卫生部官员警告称,一批有毒的豆芽可能是最近“毒黄瓜”事件的罪魁祸首,德国柏林维汪提斯医院(Vivantes)的主治医师克劳斯-迪特·扎斯特洛夫(Klaus-Dieter Zastrow)呼吁对此进行调查,他说:“可能有人故意投毒传播病菌。” 英国全国基础设施保护中心(Centre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Infrastructure)警告称,英国正面临“基地”等恐怖组织的威胁,这些恐怖组织可能在生产商和零售商的食品、饮料之中下毒,从而引发大规模人员伤亡。为此,食品和饮料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超市,应该进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查。
对于这种指控,我认为,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恐怖分子利用细菌进行恐怖细菌,应该用更加恐怖和方便的病原体,比如伤寒杆菌等沙门氏菌或者痢疾杆菌,因为这些病原菌的症状更加有震撼力,也更加能引起大范围的感染。当然,如果是霍乱,那就更厉害了。(请原谅我又谈到生化武器,我曾经答应过我的朋友,不再讨论生化武器了。我再次谈这个问题,只是希望有关媒体不要把什么都与反恐联系起来,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