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以开发换维护”是强权逻辑


    

“以开发换维护”是强权逻辑
千亩公园成别墅区还是“森林重庆”吗?
今年5月以来,居住在重庆北部新区奥林匹克花园小区的居民发现,紧邻小区的溪谷公园里陆续进驻施工队伍,大批树木被砍、草地被毁,数十栋别墅即将在此开建。而据记者调查,自2006年以来,这片大约1000亩的山地公园,在周边居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规划经过调整,大片绿地变身“别墅区”。(6月4日《 新京报 》)

千亩公园变脸成别墅区,最受益的就是开发商,还有地方政府,因为公园维护需要支出一大笔钱,而变成了别墅,不仅受益颇多,而且不用再支出,以开发换维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官家算法”,是一种强权逻辑,与民意无关,与城市规划无关。

据某位官员的解释,允许企业占绿地建房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政府当时没有足够资金维护绿地,只能拿出30%的建设用地指标吸引开发商,在承担绿地维护的前提下,允许他们投资建房。没有足够的资金维护绿地,或许是实情,但却不能如此“甩包袱”,因为事关老百姓利益,事关城市的规划。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正义程序。毕竟公园绿地纳入城市人均绿地占有面积指标统计,这种绿地原则上只能增加;同时,公共绿地规划调整,须经上级政府报人大机构征求意见或批准,要向所涉及的周边市民进行公示。然而,无论是公示还是批准,一切皆无,但并不妨碍开发商在尚未获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依然继续在奥林匹亚山上违规施工。开发商之所以有如此的底气,无非是因为有地方政府这顶“保护伞”。

以开发换维护,看似很无奈,也看似很“理直气壮”,但显然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一个不合法的“动作”,一个侵犯老百姓利益的“行为”,无论如何不会给老百姓带来幸福,相反,后患无穷。这事发生在重庆,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因为重庆已经提出了建设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 如此做法,明显与此相违背。该谁来问责千亩公园成别墅区 这样的怪事呢?

“以开发换维护”是强权逻辑,如何对得住“五个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