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曝出黑心饮料事件后,除了一个新名词“起云剂”(又称塑化剂)再次丰富了普通人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面对出现在奶制品、面包、果汁饮料等食品标签上名目繁多的各种添加剂,很多人再次对大陆食品安全问题抱以担忧。这种毒性据称是三聚氰胺20倍的工业原料,被生产商非法添加进食品中,以至于有台湾专家惊呼这是“30年来最严重食品掺毒事件”。
塑化剂究竟是什么
塑化剂DEHP是指“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是一种有毒的化工业用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记者查询到,在2004年底,深圳一家香料公司对“一种起云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了专利,这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唯一一个关于起云剂的专利。在该发明提要中称:“本发明能有助于释放与保留果汁饮料的香气,包埋果汁饮料的异味、杂味,也能增强果汁饮料口感的润滑性、厚实感,尤其是有效改良果汁饮料的天然感观。”
这个专利说明,印证了起云剂可以让本来寡淡的兑水果汁,变得黏稠,看起来像真的果汁。本次受黑心起云剂牵连的,除了运动饮料、各种果汁,还有益生菌、乳酸菌、果冻、果酱等食品。只不过在食品工业中允许使用的起云剂,一般由棕榈油加乳化剂混合,制成水包油的结构,脂肪球均匀分散遮挡光线,就让果汁看起来特别真实。而台湾昱伸公司的起云剂为降低添加棕榈油的经济成本,还添加了便宜的塑化剂。
注意事项
塑化剂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在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下来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
塑化剂DEHP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由于幼儿正处于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发育期,DEHP对幼儿带来的潜在危害会更大。
食用后果 1、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2、目前虽无法证实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对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3、邻苯二甲酸酯可能影响胎儿和婴幼儿体内荷尔蒙分泌,引发激素失调,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塑化剂是怎么发现的
今年4月,台湾中部卫生单位例行抽验食品,将康富公司制造的益生菌粉末送“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检验。台湾食品药物管理部门杨姓研究员在地方卫生局送来的药物抽样本中,意外发现,里面竟含有DEHP(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酯“),浓度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食品药物管理部门旋即主动与地方卫生单位及检调单位共同进行调查,往上追查源头,检验十余种原料后,发现是其中之一种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物“起云剂”含DEHP,同一时刻亦往下调查受影响的产品,才揭发整个黑幕。因为原本该添加起云剂,因混加塑化剂成本更低廉,效果更好,真是为了赚钱,丧尽天良。
“黑心学徒”惹的祸?
调查发现,塑化剂并非新生事物,被添加到台湾食品中竟已有数十年历史。
台湾媒体1日曝出,为食品商提供塑化剂添加剂的两家源头企业昱伸香料公司与宾汉香料公司,两家老板30年前在同一家店当学徒,师出同门。二人接受调查时称,“当年师傅就是这么教的”。
媒体评论指出,台湾食品安全的良好信誉一朝断送,不能完全归咎给一个黑心师傅调教出的两个黑心学徒,200多家现代化厂商一同栽在有毒添加剂里,无数硕博士同败在两名黑手学徒手下,证明食品企业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已极薄弱,不能不令人担忧。
质检总局暂停进口含塑化剂饮料
针对日前台湾地区发现的饮料等食品非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事件,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已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认真排查。经查,广东、福建两省已发现台湾问题产品,其中包括知名饮料品牌“统一”。昨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自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和食品添加剂。
国家质检总局昨天发布公告,自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和食品添加剂。从5月23日至31日,台湾方面向大陆通报受塑化剂影响的食品生产企业已达10家,统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赫然上榜。
国家质检总局昨天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台湾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检验监管的公告》。除上述内容外,国家质检总局还公布了暂停进口台湾食品生产企业的名单。公告表示,近日,台湾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台湾部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在其生产的起云剂中违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非食用物质,并导致使用违法企业生产的起云剂的下游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受到污染。为保证大陆消费者健康,保障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就进一步加强进口台湾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检验监管发布公告。
公告要求,自6月1日起,对允许进口的上述台湾产品必须凭台湾方面有资质的实验室出具的不含邻苯二甲酸酯的检验证明报检,不能提供检验证明的暂停进口。
公告指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上述产品含邻苯二甲酸酯的,该产品不得进口,并暂停其生产企业的相关产品进口。同时公布了暂停进口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名单。
台产塑化剂流毒两岸四地
当前,可能被塑化剂污染的台湾产品包括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连水果糖浆、儿童钙片、乳酸菌咀嚼片也赫然在列。不幸的是,污染目录还将随时间而增长。
台湾师范大学5月31日发表塑化剂研究成果报告指出,塑化剂会干扰人类内分泌系统,长期食用易罹患心血管、肝脏、泌尿、生殖等疾病。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日前采取了200名香港市民的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发现居然有99%的血液样本中验出了塑化剂。
有台湾食品专家指出,塑化剂比三聚氰胺更毒20倍,1个人喝1杯500毫升掺塑化剂饮料就已经超过单日食量上限,所以塑化剂事件堪称“30年最严重的食品掺毒事件”。
台“卫生署”6月1日的最新报告指出,台湾已向15个国家和地区通报塑化剂污染情况,其中,向大陆通报了7家厂商和17项产品。迹象表明,这场非法食品添加剂酿成的安全危机,已经波及大陆、港澳以及所有进口台湾食品的地区。
根据台湾卫生部门发布的统计数字,到5月31日,台湾共查获含有毒塑化剂成分的产品746项,共涉及216家厂商。此外,5月31日台湾各县市卫生部门开展大规模清查行动以来,共检查2700多家厂商,其中180多家被限时整改。
台“卫生署”报告显示,台湾总计通报15个国家与地区,其中,通报大陆目前共计7家厂商,17项产品。换言之,出口大陆的17项产品可能被塑化剂污染。
大陆台商生产的食品饮料是否含塑化剂,仍有待排查。统一集团称,相关添加剂只在台湾地区的产品中使用,大陆统一品牌饮料不含该成分,不受事件影响。
连日来,香港的台式饮料连锁店纷纷关门待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5月30日公布首批在市面抽查的台湾饮品塑化剂化验结果,9款样本中,两款运动饮料“动力运动饮料”和“动力运动饮品柠檬口味”证实“有毒”,最高超标17倍,当日起禁止进口,其余21个样本尚在检验中。另外,香港有售的台湾白兰氏“超能金刚成长钙片”亦发现含有塑化剂,台“卫生署”已要求进口商回收。
6月1日,澳门卫生局对澳门药物进行检验后,发现来自台湾一款胃药含有塑化剂,卫生局已令进口商、药房及药行回收。目前约有1600种台湾产药品在澳门出售,澳门卫生局表示将严谨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