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所皆知的唐代高僧玄奘曾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演义过西行游记。但是比他还早300年到达印度的中国大和尚,却是法显等几位晋朝出家人。
法显大师俗姓龚,乎阳郡武阳即今山西省襄丘县人。兄弟四人,其中三人都於幼年夭折,父母为求他畏寿,三岁时就送佛寺出家当沙弥。由於他在家经常患病,送佛寺住就好了,就让他继绣留居。父母相继逝世後,便决心正式出家。20岁时受具足戒。他是一个好学不倦、勤於探索的青年,时常慨叹律藏传译不全,发愿去印度求法。
晋安帝隆安三年(399),他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四人一同从长安出发西行。隆安四年,在途经范川(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在张掖与另一批西行求法僧宝云、智严、慧简、僧绍、僧景等五人相遇,遂结伴同往。在敦煌得到敦煌太守李浩的供养,沿着以死人枯骨为标志的无垠沙漠,步行十七天到达鄯善国。因交通梗阻,转向西北往武夷,当时该地诸寺都奉行上座部佛教,规则严谨,漠僧到此不共住,智账、慧简、慧嵬三人返高昌,法跟等七人折西南行,再次在沙漠中走了一个月另五天,於隆安五年(401)到达于阗国(今新疆和田),在那里参加行像盛会後继纫行进,到与印度接境的竭又国,列席国王举行的五年布施大会。
晋元兴元年(402),法显等越过葱岭,进入北印度的陀历国,又西南行,渡新头河,抵乌苌国,就在那裹过夏,其後南下列弗楼沙,宝云、僧景随慧达回国,慧应在该国佛鉢寺病逝。只剩下法显和慧景、道整三人。元兴二年(403)初,南度小雪山,慧景冻死。法显、道整二人辗转进入中印度摩陀罗国,又东南行,渡恒河,到南印度诸圆。他们瞻礼佛陀遗迹,听列大石山五层伽蓝的传说,於晋义熙元年(405)回到巴连弗邑,在这里住了三年,搜集到经律论六部,井学习印度语文,抄写律本,达到他们求法的愿望。因道整自愿留居印度,法显便独自东返,於义熙四年(408)到达东印度多摩梨帝国,在此为了写经与画像又住了两年。
义熙五年(409)冬,法显从该国海口搭商人大船西南行离印度到狮子国。义熙六年,他在狮子国都城观看了三月佛牙大游行,并为继续搜求经律在岛国住了两年(410—411),抄得四部,就搭中国商船队由海道返国。在海上遇到大风,漂流了105天到“耶婆提”(即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尔善尔科),在那里住了五个月,於义熙九年(413)启程返国,航行115天,回到祖国青岛崂山。
前後经历十五年,游学三十余国,这是以往求法僧人所没有过的经历,他到青州受到太守孪嶷的礼遇。义熙九年(413)南下抵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他在道场寺会同佛陀跋陀罗及宝云等从事翻译。与他同去印度求法的共十人,或半途折回,或病死异邦,或久留不还,只有他一人孜孜不倦,终於圆满夙愿,求得经律,又冒了海行的危险回到祖国,翻译流通。这种勇猛精进的为法忘身精神,确是後人学习的楷模。他在建康住了四、五年,於422年译事告一段落後前往荆州辛寺(今湖北武汉境内)在那里圆寂。
法显与佛陀跋多罗共同译出(摩诃僧祗律》40卷、《大般泥洹经》6卷、《僧祗比丘戒本》1卷、《僧祗尼戒本》1卷等。所译僧祗律在北方盛行,所得《杂阿含经》梵本,後由求那跋陀罗译出。他携归的《方等般泥洹经》,开後来义学一派。他所著《历游天竺记传》,现名《佛国记》,又名《法颇传》1卷,是他前往印度归国後自记行程的作品)也是古代著名的旅行传记。它不但是4世纪时亚洲的佛教史料,而且为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的交通史料,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日本学者足立喜六著《考证法颁传》,对本书作了详细的考证。《佛国记》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