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到今天,中国房市新政已经搞了6年多了。从不同舆论交锋中也产生了两大流派。一派称之为同情学者的降价派,另一种是强硬到底的坚挺升值派。但无论哪一种流派,都没有说清楚,未来中国房价到底向何处去发展。
为了填补这项空白,笔者愿意在以往坚称中国城市化进程还有30年黄金期的基础上,再预测一下未来中国房地价格的升值止步期,将会在中国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的时候才能够止步进入平价僵持期。而在此之前偶然出现的局部降价现象,皆是暂时的政策房市扭曲,而不应该是早到的升值潜能衰退。对此笔者可与两会期间的名家言论对赌与对照。
例如两会期政协副主席厉无畏认为:限购令出台后,交易量下降。房价,是涨不上去的;但是不是会跌,这就不一定。
张泓铭认为:我的判断是未来五年,泡沫本身并没有减少,但随着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泡沫相对减少了。然而,不要快速减少,稳定很重要。房价稳定不等于绝对下降,这个要搞清楚。
王健林认为:稀释泡沫和挤出泡沫并不完全等于降房价。挤出泡沫应是大力建设保障房,推出行政限购限售措施等。此外,解决土地财政的难题。
厉无畏也认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适当收取房产税,应该用来补贴廉租房和公租房﹑保障房,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收入分配的一种调整。地方财政不该完全依靠卖地来解决,地是有限的。从最近两三年来看,土地收入在财政当中的比重已在下降,主要还是应该靠发展产业﹑发展经济来解决。
上述这些言论都是新京报在1个多月前采访几位大理论家的观点。而笔者则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仅有30多年,如果从1992年邓小平讲话正式兴起房地产市场算起,那也仅有20年时间。如果我们放眼一看美国人搞了200多年房地产自由竞争市场,现在还在繁荣发展他的特有的“移民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做法,就知道中国房地产的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即使到了30年后实现了城市化率70%发达国家目标,房满为患了,将来还可以按美国式的“移民刺激房地产”改革,照样可以延续房地产市场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现在人们就预言“房价进入拐点的下降趋势”为时尚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