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地


血地
陈岩锋
 
 
2010年6月25日从京港澳高速到石家庄,小麦已经收割完毕,玉米露出绿嫩的叶子。武广高速铁路正在加紧建设,不日京广线贯通,旅行更为便利与快捷。匝道下来,出了收费站不远,接地导游便上了我们的车。沿着一条清澈的河流,河流旁边花草烂漫,驶向共国血色圣地之一的西柏坡。
沿途未有触目的风景,无非是一些馒头状绿色覆盖的山丘,平淡的使人乏味。道路比一般的景区宽阔而平坦,很明显是为了方便领导视察血地而刻意铺设。倘若不是共国将这里树为纪念的据点,恐怕除了土著与隐士,谁也不会到此一游。
车停靠在国家安全教育馆前的停车场,馆前摆放着庆祝共国成立60周年时在天安门展示的彩车。中午在西柏坡纪念观餐厅就餐。虽然此时过了游客集中到来的高峰,饭菜也没见得做得精致,并不因为游客减少口味更为适宜,依旧难以下咽。但对于内战时期的共军和现在生活于社会底层的,不得不说,我们的要求过于挑剔了。
饭店门口有卖工艺品的流动商贩,工艺品做工粗糙而品种单一,虽然价格便宜,但生意较为惨淡。
沿着狭径下去,就是所谓的血色中央。据绍介这些房屋为后建的伪古迹;旧址因建设水库已被淹没。将虚假当作真实,是政治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权力的体现:我们说有了,于是就有了。无论为何,掌权者即是立法者,不容挑战血地的权威,否则必将受到整肃。
共国后代给共国创造者创造的生活条件并不差,单门独院像乡间别墅,根据共国党史的描述当时无比艰苦,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前所未有的平等。也不知是爷爷还是孙子说的属实。作为过路人评说也没有依据与权利。聊无情感与思想冷漠的像逛大街一样逛着玩,也许是最佳的状态。
与另外一个血地延安相似,西柏坡也有一些铿锵有力穿着十分革命吃公家饭的小女将。长相也是比较俊俏,稚嫩的小脸涂得花里胡哨。难道是他们既爱红妆又爱武装?倘若是,革自己的命也不失是进步,可如今它们已完成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过渡,只有那些对执政党不满的才会想到革命,而它们已经告别革命了。
环绕着下去,面前即是淹没了血地遗迹的湖水。虽天气稍微炎热,一波涟漪一帘微风徐徐袭来也觉得凉爽了些。禁不住在湖边驻足良久,呼唤清新驱除掉血雨腥风的污染。水库北边是西柏坡纪念馆,据说耗费巨额资金才建成。这已违反共国创建者倡导的艰苦朴素作风。然而,破旧立新却是共国的基石。也就不能说这是错谬了。
并未原路返回,而是快速登上了纪念馆后面的山顶。出汗不但可以涤荡身体的病菌也可以消除精神的霉菌。然后很兴奋地在自然与共国的馈赠下留下了自己的影子。
17点多从山坡下来,车已经等待我们多时。原路返回,晚宿石家庄市内位于建设南大街的自家快捷酒店。晚上外出活动,在路边吃烧烤喝扎啤。店主讲的是流利的国语,交流不存在任何语障。直到夜深人静酒足饭饱才回酒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