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的质量纠结和产品品质
李华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关于中国乳业标准的讨论仍然没有停息的迹象。继有关专家炮轰中国奶业标准过低之后,卫生部网站昨天(27日)回应了这些专家的"中国奶业标准全球最低"言论。认为2010年3月新公布的《生乳》标准将生乳中菌落总数指标从400万单位/毫升调整为200万单位/毫升,提高了生乳收购门槛,应该说是要求更加严格了。(中广网北京6月27日消息)
对于这个指标,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昨晚在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杨路采访时表示:这个指标仍然比发达国家高二十倍以上,就是说我国的牛奶理论上要比国外的牛奶细菌总数要多二十倍。但是另外一方面,乳品质量指标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安全指标,比如污染物、农兽药残留、菌落总数等,二是质量指标,比如蛋白质、脂肪等,三是感观指标,如色泽、气味等。其中安全指标是解决乳品中不应该有什么的问题,质量指标是解决乳品中应该有什么的问题。目前各方争论较多,质疑也较多的就是这两项指标。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就是 中国乳品的悲剧在于不该有的含量很高,比如菌落总数,我国的标准比国外标准高20倍;应该有的却含量不高,比如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国外标准一般为3点零克每100克以上,而我国的标准为2.9克每100克:
而且这位专家也说得很明白,有人就说,蛋白质高一点低一点无所谓,就是那么0.1嘛,原来2.95现在2.80就是0.15嘛,我们牛奶消费主要追求是什么,喝杯牛奶主要目的就是追求营养,你营养都拿走一部分低了,倒不入喝开水好了。
这似乎就是中国乳业正在陷入一个悖区中,该高的不高,不该高的却是不合适宜的高了许多倍,在中国喝不喝牛奶,本来说一个关乎民族体质的问题,现在却是人们不得不在为它的质量而担忧。
而且是在收购奶的时候,原料要求的蛋白质含量的每百克是2.80.但是牛奶的商品含量却是在2.90.那么期间要高出的含量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这些空挡之间0.1 的含量如何提高,其实就为一些人提供了机会,比如一些人在其中产假以提高蛋白含量也“创造”了“机会”。
我们注意到,农业部除了要将牛奶分级,还数次提到优质优价的问题。可以想见,今后我国的乳制品将呈现嫌贫爱富的景象。但是对于中国奶业来说,现在农业部的对牛奶的分级制度,看似是强调了牛奶的质量,但是那些质量部合格的牛奶制成的其他的奶制品,其实是在为那些不合格牛奶进入市场,又提供了放行的通道。
中国乳业的质量纠结和产品品质这一问题,迟早要有个具体的可以服众的说法,而且是关键的还是牛奶的质量忽然品质,而不是自己都不能自圆其说的等级说法。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