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所的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欧洲,那时候上流社会贵族们需要有一个聚会与交流的地方,在那里谈一些国家大事、文学艺术、骑马射击的心得等等。会所是由英文Clubhouse翻译过来,先有Club后有House,也就是先有「会」,再有「所」。会所的出现,是都市生活必然的产物,是给「会」一个室内活动的场所,比如香港有赛马会、高尔球会、游艇会。
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所也在变化,现在很多的房地产,都以「会所+地产」的方式来做楼盘的销售卖点,当然里面的功能也非常的多,包括健身、休闲和娱乐。一般来说,开发商来找我去做会所,我会提出几个问题,第一:你有多大的决心去打造?第二:你的业务是要满足什么样的人群需要?第三:你是自己经营还是聘请专业的团体去经营?第四:你是想快速赚钱还是有长远打算?
我认为设计公司跟客户之间是双向选择,客户找到我,大家洽谈的过程,其实是彼此互相了解的过程。会所这种项目的影响是比较长远的,所以不能没有认真考虑好便盲目去做。有想法但不懂得经营又不请专业人士去规划,肯定是不可行的。我希望为客户提供超值的设计或服务,客户的收益越多,就意味着我们设计越成功。我经常会乐意「越权」去帮客户做一些非室内设计本身事情,这也是为了项目最终能够顺畅。如果碰到经验比较少的开发商,我甚至会帮他做品牌的策略,包括营销方针,希望可以和客户达成一种长期的共赢。
我们之前设计过的会所种类有很多,房地产类的住客会所最为常见,这类会所充当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设计上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寻找一种和谐的手法,让商业与艺术共存。很多时候住客会所首先充当售楼处功能,但是售楼之后如何让它变成为住宅服务的场所,就是需要去认真思考。我认为售楼处回收还是有不少方式的:例如变身成小区的历史博物馆,或者是前期就考虑与园林进行融合,或者是直接模糊空间概念做成「泛会所」……这些想法有不少在我们的项目中也得到了实现。这也证明了追求质量才是正道,会所的设计主题和经营定位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要特别注重区域性和人脉的核心效应,就像前面所说的,是先有「会」,然后才有「所」。
近年我们也一直在研究和设计高尔夫会所,高尔夫会所是会所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在传统的高尔夫运动中,人们一致认为,高尔夫会所是对这种运动的一种延伸,并将其称之为「第十九个球洞」。对于高尔夫会所的设计,一个公认的规则就是当你坐在会所中休息时,如果能看到第十八个和第十九个球洞所处的绿地,同时也可以望见第一和第十个的开球台,那么这个会所就算是非常成功了。当然,会所室内空间的功能分布须按球会会员的活动流程来设计,为会员提供方便和高尚的活动场所。高尔夫会所应该更多地融入高尔夫文化,会所理应拥有一些球友所不能涉猎到的高尔夫收藏品,把经典的高尔夫历史收藏品布置在一个博物馆氛围的空间里,像讲故事一样,将高尔夫的起源,历史背景、着装文化、球具演变等等,在一个个空间里用时尚的手法呈现出来。
会所是为特定人群服务的,是为了让这些特定人群能够在特定空间中得到享受与满足。多一些思考,设计会来得更有意义,会所的生命也会更加灿烂。
——摘自《安毕恩斯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