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医药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看病难、吃药贵已经成为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问题了。这一年多来,天价医药、齐二药、安徽华源“欣弗”事件等等,给我们整个卫生和医药行业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坏,从事医药卫生的人在社会上已基本上变成“坏人”,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第二,整个医药行业效益下滑,特别是民族医药工业面临着生存危机。虽然滇虹个企业是中美合资企业,但我还是要站在民族工业的立场上来说点话。近十年来,中国的医药增长远远高于GDP增长达到18%,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是这十年来,行业的盈利水平却一直在下滑。整个医药行业06年大概有5000多亿,除去医疗器械、医用氧,药品这块大概不到3000亿,就按3000亿来算吧。以工业8%的纯利润来算,3000亿的市场算下来也就240亿的利润。商业的统计比较一致,都说不到0.6%,就算是0.6%,纯利润也不过18亿,1万多家医药经营企业,06年挣了18个亿。在240亿的工业利润中,大部分属于外企和合资企业,民族医药工业挣不到100个亿,这不过是国外投入一个新药研究的钱。让我们用什么去创新?让这个行业怎么去发展?到现在为止,过GMP认证的企业有近5000家,以这样的盈利水平,最少3000家将面临生存危机。GMP认证以后,整个行业投入1500亿人民币,现在就算是3000亿的市场,这5000家制药厂的产能我想应该在6000~8000亿,从全国的情况看,过了GMP认证的药企有将近60%~70%的厂房设备是闲置的。就云南省来讲,医药是重点产业,但却有一半以上药厂设备利用率不到10%。由于GMP的投入及种种原因,整个医药行业向银行贷款是3000亿,这笔钱的还款日期也到了,银行加紧逼债,我觉得目前整个行业很艰难。
第三,从政策上看,97年启动的医改在去年宣布失败了。发改委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一直在推行药品降价,但是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我觉得这种一味的降价是“头疼医脚”的做法。名为整风,实为降价的招标采购,前几年大家在讨论觉得不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可能要放弃。不过从去年以来,这种招标采购又不断延伸出四川模式、南京模式、云南宣威模式等等,看来必须要将革命进行到底。作为制药行业来讲,肯定要停止抱怨来认真对待。最近几大部委也公布了:招标不挂网属于非法,所以我们要很认真的来面对这些问题。
从去年以来,上报产品的自查自纠,就是要把那些仿制、重复建设的抑制住;药厂GMP飞行检查;驻厂督察员等等一系列制度都在加大对整个行业的整治力度。06年局里面出了一个“24号令”,大家都觉得应用于OTC品种不恰当,因为这对品牌是种打压。“24号令”一出,就不是让咱们向高看齐,不是向品牌看齐了。因为没有品牌就只能竞争价格,竞争价格了,假药劣药也就出现了。我们尽管提了一些建议,但对“24号令”还是必须要执行。这方面我们公司虽然在提建议,希望能将RX与OTC在24号令中区别对待,但也积极响应,06年12月31日我们的OTC品种就改了包装。
医药行业这么乱的根源我觉得是因为十多年前医药行业就完全进入市场化了,但医疗体系还处在计划经济,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医药和一个完全计划经济的医疗它怎能不打架?!问题就在于这里,一个市场经济,一个计划经济必然会产生“以药养医”,所以问题是在这个根源上。我们大家也有共识,是“以药养医”造成现在的混乱。不管怎么说,目前整顿药品的注册、整顿生产和市场的秩序,最受打压的是民族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可以肯定的是,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会提升,民族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会受到进一步打压。当然,我在不同的场合也讲大家要停止抱怨,要以正面的心态来对待国家这一轮一轮的整顿,因为这最终对我们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希望这些整顿能够改变我们“一小、二多、三低”的现状。
“一小”,是指生产企业规模小。“二多”,是生产企业数量多,有5000多家;产品重复多,一个批文可以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生产。我查了一下,就六味地黄丸全国就有800个批文,有800个厂可以生产。“三低”,是我们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低。刚才我报的几个数据说明我们的经济效益低。那么既然市场和社会、产业和国家都不需要那么多的重复产品、企业和批文,我们要做好这样的准备,就是先破后立,打掉再来。做好5000家生产企业变成1500家、做好1~2万家经营企业变为3000~5000家经营企业的准备,这肯定是未来的趋势。我觉得最近几年整个企业的转型,整个物流流通整合,基本药物定点生产等等都是一些趋势。对于大企业来说尚可以高枕无忧,但是对民族工业中小企业来说,怎样认清这个趋势很重要,对于很多只有地标升国标的普药,无营销渠道,无品牌的小企业来说,适时退出也许是个明智的选择。
第四,就是国际化的问题。我们中国是化学原料的出口大国,可能除了印度就是我们了。外国人都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环节给我们做了,把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都留给自己做。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了,政府已把“又快又好”发展改为“又好又快”发展,所以我们还得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我记得在“九五”计划中提出“争取把二到三个中国药进入到西方主流市场。”到今天已经“十一五”了,还没有一个药进入到西方主流市场。面对前景广阔的植物药和传统药,我们06年中药产品出口10亿美金,其中制剂1.35美金,大部分卖到香港和新加坡,出口的80%为原料或提取物,还处于低级竞争。我们知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的竞争体现在四个层次,原料的输出是最低级的竞争,第二级的竞争是产品的输出,第三级的竞争是资本的输出,最高级别的竞争是知识的输出。一个可口可乐品牌进来,我们全国的汽水厂就变成他们的灌装车间了。仅仅把产品卖出去并不是国际化,只有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整合才是真正的国际化。知识、品牌、知识产权、国际专利这些才是最高级别的竞争。刚才我讲的这些事实虽然残酷,但对我们行业来讲,其实也是一种机会。
第五,行业发展的机会。最近一周我把“十一五”中医药行业的中央政策好好的学习了一下,发现这个“十一五”在医药行业里面主要有三个重点:改革、创新、国际化。
1、“改革”是要把医药行业的混乱局面改变,治本就是“改医重于降药”,这一点我觉得大家的思路都明确了;
2、“创新”。改革开放将近30年了,我们基本上从引进、消化、吸收到现在党中央提出“自主创新”,我觉得是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给我们带来的自信,同时也是一种思想、理念上的飞跃。我觉得这个“自主创新”大概有这么三个方面: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植物药。生物制药方面,实际上我们和西方起点是一样的。现代中药在“十一五”中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临床急需、疗效突出的有特色的大品种、大品牌、大企业。”只有大企业产生大品种,然后把大品牌打造出来,这是一个发展方向,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在现代中药发展上,工艺标准、质量控制、制剂水平要有一些突破,再加上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现代中药才可能搞下去。在植物药方面,争取利用我们中药的资源和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新药。对于中药专项,国家在“十一五”期间会有几十个亿的投入,这对我们来讲也是个机会。
3、国际化。WTO以后我们国内市场已经是国际市场了,我们不得不国际化。对民族制药企业来讲,我觉得国际化首先就是用国际的标准做中国的市场,先在十三亿人口的市场把品牌打造起来,如果你是影响到十三亿人口的大品牌那你就是国际品牌。另外一点我觉得我们中国可能得走印度的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怎么走出去呢?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出去,因为这不是完全的国际化,可能我们要搞一些参股控股、并购、境外上市、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等等。走到这一步,是有可能的。
下面我想谈谈医药行业怎么去发展?刚才我说了滇虹药业虽然是中美合资,但我更多的还是站在民族医药工业上来讲话。医药行业的今天是残酷的,明天更残酷,因为在重新洗牌,但是后天就是美好的,因为医药工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但是大家必须有这个心理准备,就是一半以上的企业可能不会再看到后天的太阳。我想我们医药行业如果要发展,第一要针对国家大力推进的新农合、社区医疗、定点生产等等新情况积极应对,把握机会,顺势而为,只有顺应了这个大环境,在这个大时代才可以发展;第二,从目前各种迹象来看,今后几年医药工业企业的发展总的趋势是大的做强,小的做死。但不是简单的死,可不可以考虑在大产业整合的前提下来调整结构、优势互补、共建网络、分享价值。那怎么来做这种整合呢?无外乎资本是最好的纽带,但它不是唯一的纽带,也可以用品牌来整合啊。资本整合的如东盛、三九,好像做的也不是太顺利,应可考虑用品牌来整合;第三、加强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只有创新这条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理念创新、营销方法创新、管理运营模式的创新、工艺的创新,这些创新是短期活命法,长期活命法就是要开发新产品。过去的竞争靠的是机会,现在靠的是营销,以后靠的是真正的有科技含量可以治病的产品。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谈一下协会在整个医药行业应该发挥的作用。首先我们协会的宗旨是:为会员服务,努力促进和提高我国非处方药物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倡导负责任的自我药疗。就目前情况,我觉得我们协会,第一、要站在发展中国OTC产业的立场上,反映中国OTC产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会员都是来自企业,对这个行业有较深认识,积极与政府对话,提升我们协会地位,当好政府的参谋;第二、推动中国OTC产业的发展,逐步提高OTC药物在整个医药市场中的比重。现在,药品80%是医院卖出去的,20%是药店卖出去,如果把OTC市场做大了,“自我药疗”这个概念同时也就推广了;第三、帮助会员企业打造品牌,实现大品牌、大企业、大市场的产业发展战略,同时,让会员企业加强自律。国家加大执法力度、加大整改,目的也是促进行业环境的优化;第四、为会员提供相关的咨询、培训和信息服务,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第五、我觉得借这次大会契机,特别是明年“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年会”、“世界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在中国召开的这个契机,在全国推广负责任的自我药疗。OTC这个概念在七、八年前中国也没有,通过政府、协会的努力,企业的参与,现在大家对处方药、非处方药有概念了。但是“负责任的自我药疗”这个概念是个新概念,作为行业协会有责任积极去推进、配合,使这个概念能在我们中国得到普及,这种工作应“由易到难”来推进。首先,店员的教育,然后才到消费者的教育。如果“负责任的自我药疗”这个工作进一步推进,那就是小病进药店,中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最后一点,就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OTC产业国际化的进程。明年我们的几个国际会议,将会探讨国内OTC企业的发展前景,把会议开得更具意义是我们要提前精心准备的。
中国的OTC产业要和国际接轨,我们协会可以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那么要做到这些,更好的让协会发挥以上作用,我觉得需要各位在座会长单位的支持。因为协会是我们OTC生产、经营企业的家,要真正发挥作用,首先就是要加强协会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协会的两位老前辈在行业里面德高望重,咱们也多多支持,争取把这个协会做的更有影响力。仅靠协会工作人员确实力量单薄,号召在座各位会长单位,能够各尽所能把我们协会变成行业里最具凝聚力、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协会,以便共同推动中国OTC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