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计划
一、复习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语文课程标准》依据,对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复习,重点对小学六级十一、十二册各单元的目标要求进行训练巩固,对学生进行听写、背诵审题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答题技能进行训练。有效地提高复习的效果。
二、复习要求:
(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词语(以十一、十二册的生字词为主)或句子。认识、正确书写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注意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区别。
2、汉字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1-12册生字表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学会用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方法识字。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词语
词语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词语的复习重点是对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特别关注:①近、反义词,成语,关联词语;②词语搭配;③根据要求写出词语;④用指定的词语造句;⑤正确地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义;⑥体会、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句子
复习重点:①扩句、缩句;②按要求改写、仿写句子;③用词造句;④体会句子含义(内涵)及表达作用;⑤修改常见的病句;⑥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⑦整理句子;⑧积累格言警句及精彩句段(包括优秀古诗文)等;⑨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阅读复习要求。
复习的重点是理解与感悟,按《新课标》的要求,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的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简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等。能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境。按要求背诵、默写优秀诗文(重点是第十一、十二册中要求背诵或默写的课文)。
(三)口语交际复习要求
要求学生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交际需要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四)习作复习要求
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应用文。作文的复习要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记实作文复习,主要解读“写什么”,要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归纳头脑中已有的写作素材。想象作文的复习指导通过看图作文,读写作文,给材料作文,写童话故事等方法进行,要求想象大胆合理,叙述有条理,有中心。
三、具体做法
1、复习课重在指导学生系统整理知识,深化理解,强化语文能力的教学手段,巩固知识,复习指导体现六性:即①体现目标性;②讲求序列性;③注意联系性;④突出方法性;⑤发挥主体性;⑥具有趣味性。
2、抓好学困生的辅导。要提高全班总体成绩,学困生的辅导是关键。要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必须从几方面做工作。①找准对象,了解学困原因;②学困生缺漏哪些知识,要从平时的练习中发现;③针对学困原因,教育引导;④预设目标,力求达到;⑤设计针对性练习,强化训练。
3、讲练结合。在复习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以练习为主,强化训练。
4、搜集、自编复习练习题,共享资源,加大学生练习量。
5、充分利用县教研室下发的复习资料,总复习阶段的分类练习,综合练习每次严考严改,做好批改分析,及时查漏补缺。
6、合理安排复习时间:①5月上旬全部授完新课;②5月中旬转入总复习,主要复习整理十一、十二册内容;③5月下旬进行分类总复习;④
四、复习时间安排
时 间 |
复习内容 |
复习训练要求 |
|
汉语拼音 |
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组词熟记字母表 |
|
汉字 |
区分形近字并组词,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 |
|
词语 |
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一词多义、关联词搭配、选词填空、体会、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等 |
|
句子 |
①扩句、缩句;②改写、仿写句子;③造句;④理解句子含义;⑤病句修改训练;⑥修辞手法;⑦乱句重组;⑧名句背诵积累;⑨标点。 |
|
阅读 |
①课内阅读训练 ;②课外阅读训练。 |
|
口语交际 |
口头表达训练与书面表达训练结合 |
|
习作 |
复习各种类型的习作,想方设法提高低层生习作水平。 |
|
查漏补缺 |
通过作业训练查漏补缺 |
|
复习11册 |
结合练习进行 |
|
复习12册 |
结合练习进行 |
|
综合训练 |
讲、练、评 |
|
考前准备 |
学生自查自补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