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的“不满意”抵得过4000万元吗?


官员“不满意”就要推倒重来吗?
官员的“不满意”抵得过4000万元吗?
江德斌
    成都在2008年投资数千万建成的面积近万米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在今年4月被拆除完毕。而对于为何投入巨资建设的工程仅仅三年并且还未使用就被拆除,当地政府称,他们不满意建成后的整体效果,并表示拆除价值数千万的建筑政府并无损失。(据6月13日中广网)
    高达4000万元的投资,建好还从没使用过,只因政府官员“不满意”,就被一拆了之,投下去的钱全都打了水漂。这个被拆掉的建筑群,本来就是仿古设计的假玩意,目的就是搞商业开发,没啥历史文化价值。对于这种复古式的建筑,事先都有过规划设计,也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可见乃是合乎程序的,却不知为何官员一个“不满意”,就要推倒重来呢?
    从2004年开始规划到现在,跨越7年时间,4000万元投资,历经建设和拆除,大慈寺周边还是一片荒地。昔日集复古建筑、历史文化、商业经营于一体的美好梦想,都已付于残垣断瓦,仿佛一夜之间又回到了原点。按照成都市锦江区政府的话说,该地块包括建筑已卖给开发商,虽然拆掉了4000万元,却不是政府财政的钱,政府并未有所损失。
    这个解释把政府的责任推掉了,似乎只要不花财政的钱就行,哪管它如何折腾。可是,这只是表面上的不相干,实际上4000万元损失将由全社会埋单。开发商可以将4000万元纳入重建成本里,最终将以销售价格来摊销给公众。而且,拆掉的4000万元投资,乃是由大量的水泥、钢筋、木材、人工等构成,一拆就把这些社会宝贵资源全给浪费掉,变成了一堆建筑垃圾。至于那长达7年的时间成本,更是无法估量的社会损失。
    由此可见,所谓的损失与否,不能单纯考量政府的财政投入,还要综合考虑社会的总体支付成本。从本案来看,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乃是由成都市政府出台规划大方向,锦江区政府实施操作具体规划,一句话都是上面的官员在“自摸”,下面的普通市民则全然不知晓内情。建或拆掉是上头说了算,满意不满意也是上头的意见,市民只如打酱油的路人甲一般,没有人征求过他们的看法,虽然他们才是真正的利益相关人。
    而这并非成都市一地的特色,也是全国各地所共有的现状。不管是公共设施的建设,还是商业化经营的历史文化大开发,地方政府主导参与过深,普通民众却被晒在一边。虽然打得都是“为民服务”、“民心工程”等冠冕堂皇的旗号,但基本上只是在立项、要钱的时候挥舞一下,其后便被抛在脑后了。如果不改变这种“不为民只为官”的做法,那么各种匪夷所思的事件还会继续上演。
   
    2011.6.13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1/0613/08/76DPC21L00014J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