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钱荒”影响中小企业融资
今年以来,我国一些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困局。在连续5次上调准备金率后,银行体系累计冻结流动性超过1.8万亿元,一部分中小型银行可贷资金明显紧张起来,就在5月下旬,中短期限的银行间市场。
从6月起,银监会要求中外资银行的表内贷款/存款比例(贷存比)不高于75%,银行存款压力倍增,由于中小银行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因而银行可贷资金的减少也直接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融资压力的加大,一些企业不得不缩减了生产规模。一方面应着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让优质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另一方面,应加强宏观政策的结构性调控,让信贷资金进入到应该进入的地方。拆解利率曾一度达到5%以上的高位。
除了打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外,有专家建议,在总量调控不放松的情况下,还应加大结构性调控力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当前可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性调控方面更为灵活的优势,在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优惠措施。
在看似“钱流”紧张的背后,市场却呈现出冷热两重天。记者调研发现,就在有的小企业不得不缩减规模时,一些大企业却并不缺钱,继续买楼买地搞开发;在制造类商贸类传统工业行业整体“求资若渴”的同时,投资类领域资金却相对充裕。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表示,这种现象凸显出当前市场上资金流动的结构性矛盾。“在流动性收紧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资金流动出现了结构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有的企业钱很多不知道往哪儿投,有的企业又急缺钱找不到钱;有的行业因融资链紧张不得不缩减规模关门停业,有的行业却因资金扎堆带来产品价格畸高,泡沫化现象严重。”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出于对通胀高企的担忧,高通胀同样“逼迫”着中国央行进一步上调利率。本周末,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公布5月份的相关经济数据,而此前市场普遍预计,中国5月份CPI将再创新高至5.5%或5.6%,而6月份CPI则将继续高企。因此,尽管尚无法确定中国央行是否在6月宣布再次加息,但是市场对于6月或7月再次加息,有着极高的共识。
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保持“一月一提准”和“隔月一加息”的节奏。但由于银行“钱荒”,特别是经济增速已经开始出现明显放缓的迹象,这一态势将在下半年延续。CPI高点将至 ,中国央行在6月或7月加息之后,年内最多还有1次加息可能,甚至不加息,年内总体加息次数将低于年初的预期。加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提高利息的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进而迫使市场的利息也进行增加。加息的目的包括减少货币供应、压抑消费、压抑通货膨胀、鼓励存款、减缓市场投机等等。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行业结构转型升级、融资成本偏大等使部分中小企业陷于困境,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则更加明显。中小企业目前难贷款,即使能贷到,利率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30%至50%,融资成本大大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货币政策不断收紧,银行贷款资源有限,银行“钱荒”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近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在满足审慎监管要求的条件下,优先支持其发行专项用于小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其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贷款可不纳入存贷比考核范围,避免“钱荒”误伤中小企业。
聚焦钱流:资本方傍大款 中小企业融资难
银行“钱荒”影响中小企业融资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