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辩律师是教出来的还是炼出来的?


 

刘桂明按语:

      优秀的刑事辩护律师究竟是教出来的还是炼出来的?京都律师事务所以自己打造的'京都刑辩八杰'专业团队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在刑事辩护面临越来越多困难的当下,尤其需要更多的律师携起手来,以自己的专业实力与专业智慧,组成合适、对路、有效的团队,从而真正实现团队作战、协同作战的目标。

     刑辩律师究竟是怎样炼成的?京都所的成功实践对其他律所也许不无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专家称律师人才培养

可破刑辩困境 "八杰"模式受推崇

  中国的刑辩律师相比国外承担着更多的执业风险,这导致中国目前的辩护率极低,很多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得不到律师的辩护。对此,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副总编刘桂明认为突破刑事辩护的困境在于刑辩律师人才的培养,“中国刑辩第一人”田文昌律师则向记者详述了京都律所的“刑辩八杰”人才模式。 

  

刑事辩护律师的困境只是暂时的 

  有不少律师认为我国目前的刑事辩护面临绝境,而曾任<<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与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社副总编的刘桂明却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刑事辩护环境只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罢了。刑事辩护胜诉率低主要是有法制环境的缺陷、法律文化的缺失、法治意识的缺位这三方面的因素。” 

  “而同时我们律师整体刑辩能力薄弱,缺乏论辩技巧。我们教会律师法律知识,却没有教给他们怎么做律师,导致律师包括刑辩律师在辩护活动中没有一个程序而规范化的技能。我见过很多律师,做案子很不规范。从辩护的基本职责定位,到基本能力,到应用当中的各种技巧,都非常缺乏。”田文昌补充说。 

  他们认为这都是限制刑事辩护事业发展的因素。但对于未来的展望,他们均表示,困境都只是暂时的。刘桂明说:“执业环境的困难与困惑乃至困境只是暂时的、眼前的、局部的,我们不能只看到那些负面的、艰难的、泄气的,我们要看到长远、看到未来。” 

  

培养律师人才是突破困境关键 

  在刘桂明看来,要突破困境,除了现实的环境因素需要改善以外,律师人才培养是很关键的。他对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八位律师——“刑辩八杰”倍为推崇。 

  田文昌正是“刑辩八杰”的培养者。当记者问起人才培养秘诀时,他回答:“我们所的律师都会参加律所专门组织的培训,特别是同国外合作直接做培训,还有外界的比如律协的培训,再者,我个人的言传身教对他们也有一定的影响,还有所内的集体讨论相互学习。这几种培训模式加在一起就是我们独有的培养模式。这是一种综合的培养,也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一个优秀的刑辩律师实际上并不用花很长时间培养,田文昌律师说:“只要悟性高,成长很快,三年五年也可以变为优秀律师”。在他看来,成为优秀的刑辩律师一定要学会“偷艺”。田文昌举了“刑辩八杰”之一的韩嘉毅律师作为例子,“我曾跟韩嘉毅说过,你得学会偷艺,有的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技巧的东西有些是讲不明白的,跟着去听去办案子,有悟性的人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专家眼中的优秀刑辩律师 

  一个优秀刑辩律师的标准是什么呢?刘桂明认为,理想中的优秀刑事辩护律师应该:一不怕烦,二不怕累,三不怕事。 

  “刑事辩护业务是一项既繁重又繁琐乃至更烦恼的工作,不能怕烦;在律师会见与取证、阅卷与出庭之中,体现的是一项劳力又劳心的职业特色,不能怕累;刑事辩护还是一项用力不讨巧、吃力不卖好、给力不管用的工作,因此不能怕事。”他解释说。 

  而在田文昌看来,具备执业热情、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而又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良好执业技能的刑辩律师应该能称得上优秀,“但目前这样的律师比较少。” 

  除此之外,田文昌还认为优秀的辩护律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文字能力。“刑辩律师一定要写好辩护词,辩护词不在于词藻多华丽,关键在于要有逻辑性,要有说服力。” 

  

“八杰”培养模式应该被复制 

  “刑辩八杰”是京都律师事务所八位在刑事辩护领域有着突出业绩的律师:曹树昌、杨照东、金杰、韩嘉毅、王九川、朱勇辉、柳波、梁雅丽。 

  刘桂明认为“刑辩八杰”是京都所刑事辩护最大亮点的品牌效应,这种律师组合品牌模式应当得到复制。 

  他说:“在中国类似这种有作为、有实力、有影响的专业刑辩律师人才组合实在是太少。像京都这样的大型律师事务所,能推出‘京都刑辩八杰’这样的组合品牌,有助于提升业界信心,有助于提携业界后辈,有助于提高业界整体素质。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使更多的年轻人不断茁壮成长、不断发展提升。”

(文/《方圆律政》记者 冯建红 正义网记者杨柳)

来源:http://news.jcrb.com/jxsw/201104/t20110415_530268.html

 

 

 

附:记者采访提纲

1、记者:近年来,刑事辩护环境问题备受关注,一直在提律师辩护环境面临极大困境,有律师甚至称之为绝境。那么,我国刑事辩护目前处于一个怎样的状况?

刘桂明:谈到我国律师尤其是刑事辩护律师的执业环境,我不太同意面临绝境的评价。我认为,目前的刑事辩护环境只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可以说是正面临一个困难重重、困惑多多的困境。

 

2、近几年,刑事辩护业务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呢?

刘桂明:这些年的刑事辩护业务,可以说是呈现出一种越来越精细、越来越高端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发展趋势中,看起来辩护率很低但辩护力在提升,而辩护力的提升又在不同程度地扩大刑事辩护的影响力。

 

3、刑事辩护的胜诉率到底有多低呢?影响胜诉率的有哪些因素呢? 

刘桂明:现在,不少人认为刑事辩护的胜诉率很低。我个人认为,正如不能以胜败论英雄一样,我们同样也不能以胜诉率作为判断律师作用的直接标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误解。影响胜诉率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法制环境的缺陷、法律文化的缺失、法治意识的缺位。  

 

4、除了辩护环境外,从律师角度看,是否也有很大的不足和欠缺呢?

刘桂明:有些律师本身的不足与欠缺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刑事辩护事业的艰巨性与困难性缺乏应对力;二是对刑事辩护业务的专业性与神圣性缺少使命感;三是对刑事辩护工作必然面临的困难乃至艰难缺欠信心与雄心。

 

5、您理想中的优秀刑辩律师是怎样的?在目前的法治环境下,这样的刑辩律师多吗?

刘桂明:我理想中的优秀刑事辩护律师应该是这样一些律师:一是不怕烦。刑事辩护业务是一项既繁重又繁琐乃至更烦恼的工作,不要怕烦、不能嫌烦,应该是优秀刑辩律师的基本条件;二是不怕累。刑事辩护业务在律师会见与取证、阅卷与出庭之中,体现的是一项劳力又劳心的职业特色;三是不怕事。可以说,刑事辩护是一项用力不讨巧、吃力不卖好、给力不管用的工作。更重要,刑事辩护带来的是麻烦事不断、困难事不少、烦心事不提的困难格局。所以,这样实实在在、辛辛苦苦、兢兢业业的刑辩律师在全国不算太多。反而有不少律师对刑事辩护业务退避三舍,对刑事辩护工作不闻不问,对刑事辩护事业悲观失望,甚至有律师还唉声叹气、怨声载道:“刑事辩护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

 

6、“京都刑辩八杰”这个概念是您提出来的,您能对八位律师作一整体评价吗?他们的特质在哪?

刘桂明:“京都刑辩八杰”确实是我个人提出来的,其寓意就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仙故事”,当然也预示着他们在刑辩业务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领与前途。他们的特质就是不仅仅将刑事辩护视为一种职业,而是将其当成一项事业,都愿意为刑事辩护贡献自己的才华与魄力。

 

7、您认为,京都所最大的亮点在哪?是这“八杰”还是其培养律师的模式?在您看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模式?可以复制吗?

刘桂明:毫无疑问,京都所最大的亮点就是他们已经名声在外的刑事辩护业务。过去,我们都知道,在京都所拥有闻名业界的田文昌这样的刑辩大腕。现在,我们又发现了京都所一批新的苗子、新的人才乃至新的组合。而这“八杰”,又是京都所最大亮点的品牌效应。在我国律师界,曾有一个“京城四少”的优雅称谓。可是,这样有作为、有实力、有影响的专业人才组合实在是太少了!在刑事辩护事业面临诸多困惑、面对诸多困难、面向诸多困境的当下,我们需要不断培养并推出更多的组合品牌。在京都所这样的大所、这样还有不少专业品牌的大所、这样还有许多专业人才与苗子的大所,率先推出“京都刑辩八杰”这样的组合品牌,有助于提升业界信心,有助于提携业界后辈,有助于提高业界整体素质。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使更多的年轻人不断茁壮成长、不断发展提升。

  

8、目前甚至是未来,关于刑辩律师的培养问题,您有什么要说说的?

刘桂明:关于未来刑辩律师的培养,我寄希望于那些已经通过司法考试或者律师协会组织的有关培训模式。当然,刑事辩护是一项实践性很强、抗衡性很高、专业性很多的一种律师实务。为此,需要全律师界共同努力与关注。

 

 9、您认为如何改善目前的刑辩环境?困境是暂时的?

刘桂明:不能只看到当下而不去考虑困难,也不能只看到困难却不去考虑未来。执业环境的困难与困惑乃至困境只是是暂时的、眼前的、局部的,我们不能只看到那些负面的、艰难的、泄气的,我们要看到长远、看到未来。

 

10、寄语“京都刑辩八杰”。

刘桂明:祝愿“八杰”中的女将梁雅丽将每一个刑事案件辩出法律思想的优雅美丽!祝愿其他七位男士律师辩出阳刚之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祝他们真正地做到“八仙国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