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别墅谁的福利房


  这厢,“北京多家大型央企借保障房名义搞自建房”的风波还未平息,那厢,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又出爆料,被网民在网络上曝光集资违规建设豪华别墅。在中央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公权部门的“福利房”事件却频频爆发,这是为何?建别墅的钱又从何而来?别墅最终卖给谁?

  面对公众的质疑,有关部门却回避推诿,人行苏州支行宣称违规别墅是“集资建房”和“员工个人行为”的回复,更是让人觉得在侮辱公众的智商。据说,涉嫌违规的别墅“越溪庭院”在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东侧,项目由5套独栋别墅、74栋联排别墅构成。别墅外观采用青白色系仿古设计,园中景观尽显奢华。根据有关报道,此批别墅最小面积为每套250平方米,最大达410平方米,供应给人民银行苏州支行内部员工,价格最便宜只需要每平方米5000多元,约合当地市价的一半。

  5000多元的价格,够给力的吧?的确,对于老百姓来说,真是可望不可及。当然,这样的美好待遇只属于少数人。没错,这的确是少数人的福利。一边是无权无钱的百姓望高房价兴叹,另一边是有权有势的公权部门大兴土木建别墅,那价格低得做梦都要笑醒。这两边的差距咋这么大?也难怪,每每此类事件每每曝光了之后,质疑声四起。

  更让人觉得可笑的则是银行方面的解释了:别墅项目是“员工个人行为”!让人看到了,似乎咱们的领导恨不得立马和这些事情撇清关系。这莫非说明了此地无银三百两?而按照银行方面的逻辑与解释,那问题就更严重了。试想一下,员工大抵也属于上班族这一范畴吧?这上百栋别墅,这上班族,哪来的钱来盖这豪华极致精巧绝伦的豪宅呢?如果真的如银行说的个人行为,看来得好好摸摸这些员工的底了。

  诚然,那样的解释,必然是蒙混不了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要知道,从2006年8月14日起,一律停止审批党政机关集资合作建房项目,已获审批的项目必须按照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执行。通知还要求经济适用住房要控制在中小套型,中套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小套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按理说,人行苏州支行理应带头遵守这一规定。而这建于2007年的“越溪庭院”即便属于集资建房也明显违规,况且这批别墅每套面积都达数百平方米,也明显违反经适房的建设规定。

  这样一个明星违规的项目,开始又是如何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监管部门在这关键时刻,又到哪里去了?我想,面对公众的关切,人民银行苏州支行及有关部门理应直面问题,而不是采取推诿办法让公众自己去“猜谜语”。既然当初敢于这样做,那么如今有什么不敢于担当的呢?越是不敢担当和直面媒体和公众,就越说明了有问题,如果有非常强硬的理由难道还需要去编造一些荒唐可笑的理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