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故宫是一面高高的红墙,国宝在里头,我和同学们在外头;长大后,故宫是一本厚厚的书,文化在里头,我们朝拜在外头;后来呀,故宫是一个大会所,有钱人在里头,游人在外头;而现在,故宫是一根丢了魂的木头,面对多少指责的人头,我的悲哀徒生心头。——感谢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小诗,我们虽无那优美丰厚的乡愁情感,却可借用过来聊以表达对故宫的无比悲伤之情,就在在这几天,在故宫连续发生了丢人现眼的事情之后。
故宫最丢人的事情举国皆知。在戒备森严的深宫大院——有网友说,这哥们躲过人、骗过狗,突破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个烟雾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飞过重重銮殿,跳下10米高墙而不死,不伤——居然盗走9件国宝!您说,这还不算最惊险且又最丢人的事情吗?看官莫急,殊不知故宫最丢人的事情还真不是丢了9件宝,是什么呢?
故宫,除了文物还丢了什么?
故宫丢失了在一座文化宝藏里长期浸润而应该具备的文化厚重。这文化厚重的含义太深邃、太丰富也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这个没多少文化的人也说不清楚,但我具备小学以上文化水平,从锦旗刚见报我就知道故宫给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撼祖国强盛 卫京都泰安”和“智勇神警 盗贼克星”中的“撼”字绝对应该写成“捍卫”的“捍”。但当记者问我时,我还是非常认真地咨询了几位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确定无误后才告知记者“撼”是错的。至少在这一点,我的文化修养要比故宫这帮人强得多。其实,在故宫为此的公开致歉信中,将“撼”解释为错字,稍有语文常识的都知道,这也不是错字,而是别字。全国特级语文老师韩军说:“致歉信通篇都用‘错字’表述,这真是错上加错了!”就是这样的致歉,也如小脚女人般姗姗来迟,而且还是强词夺理之后。先别说什么文化厚重了,找个具备一定语文知识的人不难吧?找本字典翻翻也不难吧?到了故宫那里怎么就这么难?这除了说明今日故宫的管理者越来越少文化、没文化,无以其他解释。斯文扫地,颜面何存啊,故宫!
故宫丢失了在一座文化宝藏离长期浸润而应该具备的许多美德。比如谦逊,比如诚实,比如有错即改,比如真诚待人等等。就说道歉吧!刚丢了文物召开新闻发布会,听说发言人道歉,我还心中窃喜,这发言人真不错,会道歉呢,还会说对不起。没有想到晚上我看电视图像时,这种感觉基本全无,可以说那歉道得既不真,也不诚。从发言人的神情上、语气中和动作里,都看不出丝毫真诚之意,尤其是面对记者质询其百般推托,而只会用“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的空话来搪塞。道歉的美德在故宫已经荡然无存还表现在他们的第二次道歉上。字写错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了不的,尽管这错出在故宫身上实在滑天下之大稽。然而,故宫先是推托、狡辩,甚至公然声称无错“‘撼’字没错,而且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在有文化的和没文化的一片哗然之后,故宫才迫不得已出来致歉。而这封致歉书里除了推托责任之外,就是百般狡辩,看不出半点真诚悔改之意。看来,道歉在故宫已经沦为一个道具,一个玩物,一个根据需要在不得已时而为之的行为,呜呼!
故宫丢失了在一座文化宝藏离长期浸润而应该具备的许多智慧。包括对一件事物的辨别能力、判断能力、驾驭能力等大的方面,也包括回应人们的各种质询和追问的能力。大的方面咱不说了,从盗宝到赠旗,再到建福宫入会协议被曝光,这一连串的丑闻故宫就没有一件判断对的,判断准的。我曾经怀疑他们的心智为何如此低下,莫非这是深宫古殿长期浸泡的结果?咱就说这小的方面吧,回应质询和追问的能力,也是如此拙劣。国宝被窃,盗贼被抓之后,社会疑问丛生,比如嫌疑犯如何躲过了闭馆后的巡查,又是如何逃离现场的?故宫的安保系统为何没有报警?嫌疑犯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处理的被盗品等等。至于很多常识性的疑问比如他如何飞墙跨殿,十米高墙跳下不伤等,均得不到及时、准确且有说服力的回答,以至于民间多有嫌疑犯是“顶包”之说。这些不难回答的问题怎么就这么难答呢?莫非心中有鬼?处理锦旗事件更是笨得不能再笨,打个电话咨询一下就可明白的问题却搞得社会沸沸扬扬,我甚至怀疑故宫不傻装傻、不笨装笨,义务为我们语言学界普及常识吧?!最不智慧的,或者说到现在还是一团迷雾糊里糊涂的,就是芮成钢曝光“天价会所”之后,得不到故宫方面任何正面回应,先是“躲猫猫”,后是死鱼不张口,现在我看有点“死猪不怕开水烫”了,就是不说,你奈我何?我猜想,故宫是不是在迷惑与忐忑中等着领导批示呢?多蠢啊,多蠢,故宫!
其实,故宫丢失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夸张一点说,人类所有精神文明的成果在这短短的几天内都被他们丢失殆尽!他们这几天的表现,哪里像一个国家副部级最有文化的文化单位啊,简直连生产队、工厂车间和小作坊都不如!不夸张的说,故宫这几天的表现完全忘记了或完全没有做好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信息公开的要求,没有做到党和政府要求的提高运用传播规律同媒体和公众打交道的能力,至少,在危机公关方面是绝对的不及格。谁也不愿灾难突然降临,坏事突然发生,问题是当盗贼成功、当错字传出、当丑闻曝光该如何应对?这里有思想道德品质问题,有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也有技巧、方法和手段的问题,不幸的是,故宫一个都没有。作为一个最有文化的单位,悲莫过于此,生不如死啊。
有评论以“故宫一字失去了什么”为题这样指出,在一系列的时间中,舆论对故宫多有质疑,正因为故宫不是坦然面对错误进行反思,反而对公众信息不透明,对舆论缺乏诚意。说得很好。如果让我用最简单的话回答,故宫在一系列事件中失去了什么的话,我说失去了两个字:文化。
一个失去了文化的故宫,不管它在还是不在,文化就在那里,故宫却已消失;一个失去了文化的故宫,不管它在还是不在,故宫虽在那里,文化却已消失。无论我们和故宫有关还是无关,国人都值得从中汲取教训,在捡回故宫不小心丢弃的文物的同时,更应捡回被故宫随手丢弃、并以此为荣的文化厚重吧……
故宫,除了文物还丢了什么?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