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庆:论中医式管理模式(一)


论中医式管理模式(一)

  曾军庆(thinkmost),2011年5月14日

1、为什么要提出中医式管理模式?

    现代西方管理模式在环境日益变化动荡的今天,因其过于工具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越来越受到诸多批评与挑战,更为致命的是,它无法很好的运用于西方主流文化以外的环境。就如同管理大师艾柯夫所说的:“基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的规律(不同于因果关系),必须确定其所运用的环境,没有一项规律是适用于所有环境的,因为如果是的话,环境条件就不必要了,所以用这样的世界观来看,就没有普遍规律了”。

    而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集大成者,其蕴含的 哲学思想和思维模式,甚至话语体系,作为一种文化基因,都 深刻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意识思维中。所以,基于这一事实也好,假设也好,曾军庆认为,把中医学之道、理、法的精髓移植、嫁接、运用、融入到经营管理实践中必定能更好的指导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也必将为世界管理思想史和学术界作出自己的贡献。进而,本人试图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所谓的“中医式管理模式”。  

2、什么是中医式管理模式?

    所谓中医式管理模式,在曾军庆看来,是指一种充分运用、融合了中医学的诊疗与养生的思想、理论、方法的、具有浓厚 中国本土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中医学之道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 实践的必然产物。

3、为什么可以把中医学之道应用于经营管理实践?

    于学彬(1997)认为,是因为“作为自然物质的人与作为 社会组织的企业有很多相通之处。人体和企业都是有具有不同 功能的互相联系的相通所构成;其内部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 盾运动;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具有统一性;两者又都具有完整的‘生命’过程。”

    康恩倍(2009)认为,“经营企业有如调治人体。企业有盈利与亏损之别,人体有健康与疾病之分。有人身体康健,精神旺盛,尽百年而长寿;有人却疾病缠身,萎靡不振,不到半百而夭亡。企业也是如此,北京每年据说有6,000多家企业申 办执照,但可惜多为夭儿,好比是春天树叶纷生,秋冬一到, 纷纷而落,真正成为常青树的企业寥寥无几。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好比自然界的疾风暴雨;养生必明天地人道,企业也必须知道如何经营管理。”

    吕海林(2006)认为,“将企业管理与中医治病之道相结 合的前提就是:把企业当作一个和生命一样的一个演化发展过 程。有了这个前提,中医理论对人的病的描述就可以用来对企 业进行描述,并将治病的措施应用企业的管理当中。 ”

    这三位学者都指出:中医学的研究对象(人体)和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对象(企业)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诊治调养人体生命和经营管理企业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所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可以从中医学之道得到启示。翻译成“系统”语言, 就是:人体系统和企业系统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诊治调养人 体生命系统的事理活动和经营管理企业的事理活动也有很多的相似相通之处。至于具体有哪些相似相通之处?会得到怎样的 启示?这是后面要重点阐述的内容。

    系统方法论学者罗伯特.L.弗勒德和迈克尔.C.杰克逊在他们所著的《创造性解决问题:全面系统干预》一书中提出:在 日常语言中“系统”一词的含义十分空泛,通过深入考察系统 的一般概念,以及赋予一定的内容和添加“过滤镜头”从而获 得“系统隐喻”才能更好审视“现实世界”,提供具有洞察力 和创造性的决策和“解决问题”方案,并且不会出现系统隐喻 与现实问题搞混的风险。他们探讨总结了七个系统隐喻:机器 (封闭系统观)、有机体(开放系统观)、大脑(学习的系统 观)、文化(强调规范和价值)、团队(一元的政治系统)、 联盟(多元的政治系统)、监狱(强制的政治系统)。根据此观点,中医学的研究对象--人体--属于复杂一元系统,背 后有三个相应的系统隐喻:有机体、大脑、团队。
   
    范冬萍(2008)认为,为了认识、解释和预言一种现象,需要从不同层次进行研究。高层次的过程既“具有不同于低层 次的实体、自然类和因果关系”,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和 服从于低层次的规律”。

    所以,如果拿企业系统(经营管理过程)与人体生命系统(诊疗养生过程)相比较,那显然企业系统过程(经营管理过 程)是“高层次的过程”,人体生命系统(诊疗养生过程)是 低层次,高层次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受制于和服从于低层次 的规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中医学之道作为研究人体生命系统(诊疗养生过程)的学问智慧可以用于指导企业系统 (经营管理过程)的,或者说中医(的研究对象)与企业经营 管理(的研究对象)之所以有很大相通之处,是基于这样一个 基础--即:企业组织和人体生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成复杂 一元系统--“有机体”、“大脑”和“团队”。
 

相关连接:曾军庆:论中医式管理模式(二) 论中医式管理模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