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郑和下西洋》序 祝勇


前天看到央视9套纪录片频道又在重播《1405,郑和下西洋》,我把以前写的序再贴上来,给大家分享。

 
  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招贴画和我的书《1405》封面

1405,郑和下西洋》序

                              .祝勇.

20044月,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主编陈骞找到我,希望我为中央台即将拍摄的人文纪录片担任总撰稿。这时我除了知道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以外,对于六百年前那场海上奇迹几乎一无所知。但有趣的是,我刚刚完成一本以明代政治为背景的小说《旧宫殿》,并因此而通读了明史和一些明代史料,正对明史充满兴趣,即将开始的工作,令我感到新鲜和刺激。

由于当时的航海档案在郑和身后就被销毁,所以,对史料的搜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给写作和拍摄设置了巨大的障碍,我和摄制组的陈骞、吴琦等人为此绞尽脑汁,许多马拉松会议应运而生。我的脑子里经常冒出一些古怪的问题,比如二百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彼此如何保证通信联络的及时有效,类似的问题,几乎没有资料提供准确的解答。最需要的证据几乎已经全部消失,我们面对的或许是永远的谜团。但这也是我们的兴趣所在,它使我们的工作同样成为一种冒险。

本书并非拍摄剧本,而只是这一工作的一个副产品,它的写作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画面思维向书面思维转换的过程,它比剧本更适宜阅读。

对于历史的迷局,我并不比任何人知道得更多,这决定了我不可能用全直视角,而只能通过未知视角来讲述郑和的故事。在历史面前,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探寻者。

在技术问题之外,我试图在本书中涉及一些在电视中不宜表达的思考,那就是怎样用全球化的视角,看待郑和下西洋的举动,以及全球化进程对于中国历史的改写。这显然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希望自己能够触及它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