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岁的年轻人:新加坡的国宝许哲女士


   [转] 爱使生命年轻^-^110岁的年轻人^-^新加坡的国宝许哲女士

    许哲居士,生于西元一九00年,今年一百零八岁,是天主教的老修女。她从小受英文教育,中文程度不是很好,但仍坚持看中文佛经,读了佛经以后认为佛的教诲很好,值得学习。天主教教友看到她读佛经,问她为什么要看魔鬼的东西?她回答说;我信奉的是「爱」的宗教,大家都是兄弟姊妹,「我看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一片光明」。许哲于二00二年一月二十九日礼请净空法师为证明师,皈依三宝,并受五戒。净空老法师称她为修女居士。

                                                     

        许哲居士虽然一百多岁了,身体状态像三四十岁的人。她的饮食很简单,早上喝一杯牛奶,中午吃一些青菜和水果。她认为人不需要吃很多食物,吃东西太浪费时间。要去买,要煮,还要洗碗。她喜欢吃生蔬菜,不煮,不加油盐,说生吃能完全保持蔬菜的养分,水煮过养分就少了一半。节省下的时间可以看书,也可以做有益他人的事情。

                                           

     晚餐喝一杯酸奶(优酪乳),若不饿就不吃。从小吃素,因吃海鲜类过敏。听说阿罗汉心地清净七天才吃一顿饭,她要学学。现在一天吃一餐,以后两天吃一餐,再一段时间三天吃一餐,慢慢来,这样可利用的时间就更多了。

        她从来不买衣服,穿的衣服都是从垃圾筒捡回来的。能穿的洗一下就穿;不能穿的就修改。她觉得世间还有很多穷人没有饭吃,没有衣穿,自己去买一件新衣服太浪费了,觉得对不起那些苦难的人。她自己住一个房子,除了在书桌及床头柜上放一张母亲的相片,厨房多半是烧水用的,其他什么摆设都没有。有些社会人士送的表扬纪念品也给丢掉了,说是累赘。

        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第一件事是静坐,其次做瑜珈运动,然后到外面散步,练脚力,下雨天就拿著雨伞行走,从不间断。现在一星期有两天出去教人静坐。每天一定读书,读到喜悦时经常忘记了睡觉。她说读书要有取舍,好的内容留下来,不好的就当作陌生人走过一样,不为所动,生活简而有序。

        她从来不发脾气,第一、伤害自己,第二、伤害对方,第三、其他人听到也受影响。发一分钟的脾气,要三天才能恢复得过来,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所以不要生气。在养老院有时跟同事们处不好,她总是责备自己不会做人、不会做事,做得让别人不欢喜。从不说别人的过失。看到社会上有恶人恶事不往心里去。看到好事善人要记住向他学习。

      许哲每天都在为众生做事,她说自己的身体是为一切老人、病人、苦难人服务的工具。自己不用照顾自己,相信老天会照顾她的。她常说自己是一百零多岁的年轻人,眼不花,耳不聋;‘我们想老就会老,想年轻就会年轻。假如你脑筋不要想老,一百多岁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

      有人给她钱和物品,她说自己不需要;‘这些也不是给我的,是叫我替他们帮助一些苦难的贫穷人、老人、病人,我是善心人的义工,我替他们送布施’。许哲现在照顾二十几个很穷的老人,每个月送一些米、油、糖和罐头给他们。用别人捐钱给她的钱替这些老人付房租、电费、水费,甚至付医药费。许哲说;‘我对待每一个穷人,就像对待总统一样的恭敬’。 

        许哲居士五十岁到英国去学护士(因年龄太大打了一次妄语,报小了十二岁)。学成之后,几十年来全心全力照顾病人、老人。目前在南非、印度、马来西亚及尼泊尔等地,已有十多所老人院。目前希望办一个家庭式的老人院,不是机关、医院的性质。她希望来到家庭式养老院的老人,都能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的温暖。

        此上内容来自网络,为便于阅读水莲略加整理。一百多岁的老人还有理想再办一所养老院,我身边很多五六十岁的人已经开始颐养天年了,心态不一,天壤之别,健康来自善心善念和无私的奉献,有一颗爱心,生命才会永远年轻。

  許哲居士人生精華語錄

  ◆ 心靈平和給人安樂是健康快樂的祕方。

  ◆ 不開心的人總是傷害別人。

  ◆ 不做的事: 不惡口,不生煩惱心,不猛火煮食,不食肉,不沾咖啡,茶,酒。

  ◆ 必做的事: 靜坐,布施,閱讀,運動,吃大量生果蔬菜。

  ◆ 吃只是維持好身體來做事。

  ◆ 健康快樂的祕訣:只是「給」。

  ◆ 我不知道什麼叫悲傷。

  ◆ 最開心的是31年之後,我重回檳城見到微笑的媽媽。

  ◆ 我們曾經孤苦無依過,我希望沒有人會再受那種苦。

  ◆ 我一直在照顧大自然的「兒女」,相信大自然也在照顧我,給我健康。

  ◆ 我保持健康不是因為求長壽,我只是不想因病而連累他人。

  ◆ 在宇宙中我們是幼稚兒,宇宙之母會給我們最好的安排,我接受一切。

  ◆ 千禧年對我沒有什麼特別,不管是坐在那裡和誰談話,我享受每一天每一刻。

  ◆ 生命意義在於真誠,不貪。如果要我現在閉目而去,我也知道我沒有留下什麼,我對生命無悔無憾。

    五月,台湾刚进入夏季,和新加坡的天气差不多,许哲居士应邀赴台,领取周大观文教基金会颁发给她的「全球热爱生命奖章」,我有幸陪同她前去领奖,同时也看到另外从世界各国,远赴台湾的11位得奖人,才知道自己及大部份人是何等幸福。除了许哲居士之外,所有得奖人都是在生命线上辛苦挣扎求存,多数一生下来就必须与死神搏斗的人,让我确实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与得人身之不易。现在能见到他们来领奖,表示在人生的旅途上,他们已走出一条助人助己的大道,实在令人敬佩。

  而和他们很不同的是,许哲居士虽然一生也在奋斗,一生的艰辛也不亚于他们,但她是整个的付出,完全为别人,没有自己。她今年105岁,年轻、健康、有体力,与许多上了年岁的人很不一样。她牙齿完好无缺,只不过在她年轻时,约八十七岁,为了扶一位被人赶出门的老婆婆,才跌断了一颗牙齿;视力也比一般年轻人好,看报纸,写很小的字都不需要戴眼镜。主办当局很快就发现了她的这些特点,改而请她作下一届的颁奖人。

  许哲居士是新加坡的一位传奇人物,提起来许多人都认识,我是因为老师 净空老和尚的介绍,说她五戒十善已修满一百分,才慕名去亲近她,若非老和尚讲经时的极力推荐,我们凡夫俗眼怎能认识此位大善知识!我们在佛经中所学的是理论方法,许哲居士则实际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若能做到她行持的几成,加上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至少也生人、天两道,不会堕恶道。

          

   许哲居士今年105岁,不但不需人照顾,自己还在照顾比她小二、三十岁,二十多位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破碎家庭。每个月定期分派米粮给他们,也为他们缴交房租、水电费。我亲近她三年多以来,观察到她的心量之大,除了老和尚之外,少有人及。她所布施供养的范围,小自即食面,大至一家人居住的房屋,她都布施。十几年前,她的姊姊往生后,留给她一笔不大不小的遗产,她把遗产全数拿来布施,买了十几栋房子,给当时急需房子住的贫困老人,及破碎家庭。而更可贵的是她的内财布施,一生为穷人奔波劳碌,把自己忘掉,完全没有自己,所谓的「我执」,一般人很难舍,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到。

  

    我们需要向这位老菩萨学习的实在太多太多了,看到她的日常生活,常常让我惊讶;从她的行持中,我才深深体会到,我们做人是应该像她那样。我们都知道她自己住的房间很小,但是我们不知道在和她同一个屋檐下,有一间属于她自己的宽敞主人套房。我认识她这么久以来,已经习惯她的房子中间有一道门是锁着的,直到有一天,那个房间里面的冷气机坏了,打开来给工人进去修理,我走过无意中撇了一眼,才发现原来是间光亮的主人套房,我很惊奇为什么她不住自己的主人套房,要睡在既小又没有冷气的偏房。我很好奇的请问她,她回答我的唯一理由就是,「我们要把好的给别人,不好的留给自己。」我听了为之动容。我们平常听老和尚讲经,是常听到这句话,耳孰能详,但是没想到有人居然能做到这种程度!她自己每天住在家里不睡套房,却让给不常常回来的干侄女住。而且这么多年来她一向甘之如饴,好象是自然应该这样做,若非无意中让我发现,她自己绝对不会说。

  不知您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超过一百岁的人,半夜十二点走十分钟路程到巴士站,接一位五十岁的人回家。这位超过一百岁的人,就是许哲菩萨,那位五十岁的人,就是和她同住的干侄女,听说已有孙儿女。我向老菩萨说出我们一般人的观点:那位女士已经是作祖母的人了,应该是她照顾您,怎么可以…?老菩萨泰然的说:「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半夜回家不方便,我方便。」老菩萨意思就是说:「她年轻漂亮,怕她遇到色狼;我老了,没有人会看得上眼。」而她对我,也是非常关怀照顾,但是,阿弥陀佛!我还不敢浪费自己的福报至此。这大概就是学佛的人,与不学佛人的差别吧!

   其实老菩萨对每一个人都很关怀,就看对方愿不愿意接受而已。就像诸佛如来平等护念一切众生,众生有接受,有不接受的。迷惑颠倒造业的人,就无法接受佛的护念,业障障碍了他;业障消除,心清净的人,自然能感受到诸佛如来的慈悲加被护念。

              

   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老菩萨都能做到,我很好奇。像我们很难舍的「我执」,我曾就此问题请教老菩萨:为什么您能一心一意的照顾别人,完全不想自己?她轻描淡写的回答我:「我照顾别人,有许多人也会照顾我;如果我只照顾自己,就只有一个人(我自己)会照顾我。」这可是她几十年的亲身体验所做出的结论,用来教我们后学,诚为金玉良言。既然照顾别人,自己可以得到许多人的照顾(还是自利,以毒攻毒,以自私自利克服自私自利),衡量得失,还是照顾别人比照顾自己划算得多。而且只懂得照顾自己的人,一定常受患得患失之苦,而懂得完全照顾别人的人,渐渐就能达到无私无我的境界,利害得失自然看得很淡,随缘自在,又能得到许多人的照顾,当然健康快乐。所以我们如果想得健康长寿,又常得许许多多人的关怀爱护,就请和老菩萨一样,一辈子只照顾别人,把自己忘掉。所以她这个开示,很契现代社会人的根机。

   

  当我陪她到各处分发红包,给受她照顾的老人时,她告诉我,他们给她最大的礼物,就是他们开心的笑容,他们的笑容使她年轻。她告诉我:「我是最开心的人,他们每个人只有一份开心,我有20份开心。」为什么?有20位左右的老人家,每个月收到她亲手派发的红包(用来看医生、付房租水电费等)。令我想到老和尚的话,老和尚说菩萨培福、修福、积福─享福,享的就是培福、修福、积福,与我们凡夫全然不同。一般人总认为有钱财地位才是享受,享钱财地位等等之福;而菩萨把福报无条件给一切众生享,看到一切众生幸福快乐,自己倍增快乐,这才是她的享受,因为一切众生就是自己。

  所以老菩萨常常告诉我,你们高兴,我就高兴。什么事情她都没有意见,她说只要我们高兴怎么做就怎么做,她一味随顺。但是对于照顾老人,她又很坚持她的原则,所谓择善固执。曾经有一位义工数度要求替她照管钱财,她坚拒不受,她告诉我,那些钱不是她的,是用来照顾老人。那点有限的存款,几十年来都由她自己运作,如果钱归那位义工管,她拿什么照顾老人?后来那位义工愤而离开,不再亲近她,真可惜!不过这位义工也很有善根,隔了不久,又托人送了点钱给老菩萨。发生这件事之后,她告诉我,她说:「我们人死的时候,只有良心会跟着去,来生去何处,上天只会审查我们的良心好坏以作决定,而不是财富地位,一切都带不走。那位义工来很好,不来也好,不来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只是本着良心做人。」

  她强调,人家为什么捐钱给她?是因为她的工作,知道她会用来照顾贫困穷人,才捐钱给她,所以,她从来不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自己没有赚钱,如果用一分钱,就是在穷人身上抢一分钱来用,怎么忍心!而她所需穿的衣服,都从垃圾堆中拣来,一辈子穿佛门所谓的粪扫衣。而且她的粪扫衣一件可以穿几十年,不像我们一般人,一件新衣也顶多穿几年,不流行的衣服纵然很新也不再穿。有一回我陪她到电台接受为时一个钟头的华文访谈节目,她身上穿的就是她最好的一件,几乎达三十年之久的粪扫衣,实在令我惊叹不已!万分佩服。她那件衣服,我曾经在她85岁时,所做的一个杂志封面上见过。她曾经做过好几个杂志封面人物。

  

  人家捐给她再多的钱,像几十万台币,她也从来不花在自己身上一分一毫。不仅如此,她在1941年之前,用自己的劳力,辛苦赚取的薪水,她也说不是她的。我很奇怪,为什么?她有她的坚持,她说:「我为什么有体力,有健康去赚钱?全赖上天给我的,不是我自己有健康体力。上天照顾众人,我当然也要帮助上天照顾人,一切人都是我的兄弟姊妹。」老菩萨这么跟我说。所以她从1932年开始,就把所赚取的钱财,扣除自己微薄的饭钱、房租,以及上班往来的交通费之外,悉数捐给当时的流浪汉。当时她是在香港,从事报馆秘书的工作,报馆是一间德国老板开的,付给她的月薪相当高,是一般人的七倍半。而香港当时有许多人无家可归,流浪街头。

  

  往年她从英国到南美洲,再到乌拉圭、巴拉圭、阿根廷、巴西、波利维亚等国,开设老人院,以及义务照顾病苦,只身离家在外三十多年,当时她年逾八十的老母亲,仍住在马来西亚槟城,写了一封信给她,要她回来,信中说道:「世界上穷人有很多,妈妈只有一个。」因为母亲的这句话,她于1961年回到槟城老母亲的身边,1963年再带母亲到新加坡与姊姊同住,她在新加坡一直住到现在,极少出国。她很欣慰的告诉我,她回来后还有福气照顾她母亲整20年,母亲过世时她也随侍在侧。她母亲也是健康又高寿,104岁往生。             

  

  85岁她自称还很年轻时,被迫从自己开设,而且办得很好的老人院退休,她只好另设一个小型的HEART TO HEART SERVICE,「心连心之家」,继续义务照顾贫病无依老人的工作。而她自己开车也开到85岁,因为当局不再续发汽车执照给她,当时她想争取,她问发汽车牌照的人:「我的体能检查都通过,视力还比一般人好,你为什么不续发执照给我?」那个人无可奈何的说,原因是年龄:「你     已经85岁了,所以我们不可以发牌照给你。」

            

  大部份人都见过老菩萨表演瑜珈,她告诉我们,她是年轻的时候(也已69岁高龄),在36年前,拜一位从印度到新加坡来的印度老师学瑜珈,之后每天练习,一直到现在。她认为每天早晚做两次瑜珈,是保持她的身体灵活健康最主要的因素。她也常常教我们,你心里想自己年轻就是年轻,想自己老就是老,也即是老和尚时常教导我们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全看自己怎么想。不只是个人的身体,小自正报最小的汗毛,大至依报的虚空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从心想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每个人心想不同,所以把一真法界,想成十法界。

  在台湾时,有许多记者来采访,曾经有人很客气的问她:「请问您老人家,是怎样保养身体?」她回答人家:「老人家?不是我。」把我们笑翻了。而她的心境确实很年轻,所以她不老。她有一片光盘,名为「101岁的年轻人」,相信许多同修都看过。和她在一起,她常常是众人的开心果。她待人一味真诚,从她的谈话可以感受得到,她所说的言语,都是从清净心中流出,直截了当,绝不拐弯抹角,反应灵敏,头脑清楚,与任何人谈话,谈笑风生,105岁的高龄,依然幽默有趣。

                                         

  她曾经很清楚的指着她自己的身体对我说话,令我印象深刻,她告诉我,「这个身体不是我」。我问她何以故?她说:「这个身体,我叫它不要起皱纹,它不会听我的话;我叫它不要饿,时间到了肚子还是会饿;指甲自己会长;想长高一些也不行。可见身体不是我,只是暂时借我用而已。」她又强调,纵然如此,我们还是要好好的照顾这个身体,让它可以为别人服务,照顾别人。至此,我就能理解老和尚所说的,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

   现代一般人,给人打工,唯一的,也是最主要的条件─薪水高,工作轻松。如果有一间公司比他现在做的职务待遇高,不管现在的公司对他有恩无恩,他就跳槽到别家去了。但是老菩萨恰恰相反,她年轻的时候,从四十多岁开始,给人打工唯一的条件是,人家不付给她薪水,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而且工作再怎么辛苦她也不怕,重要的是那些穷苦人既付不起医药费,又需要她。

  

  老菩萨在四十七岁那年,才到英国读了四年专业护理,我问她为什么要选择英国,在自己国家读不好吗?她说她小时候没有书读,她是一个世纪前(1898年出生于中国汕头)的人,中国当时社会重男轻女的观念非常严重,当她才五、六岁大时,抱着一枝比她人还高出许多的扫把在扫地,看到坐在桌前写毛笔字的舅舅,她抗议:「不公平!你人这么大,用这么小的扫把(毛笔),我人这么小,用这么大的扫把。」她的舅舅骂她:「走开!你是女的!」从那时起,她暗自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读许多许多的书,不要一辈子给人扫地。身为女子,在当时社会,她确实没有资格入学,所以不识华文字。她告诉我,但是在英国,她是外国人的身份,外国人不懂得外国的语文是很自然的事情。我想,纵然她当时持有中小学的文凭,英国校方也未必承认。而又有一个问题,这间学校只招收17-25岁的学生入学,她大大的超过了求学年龄,如何令校长收她这名老学生?她说,她写了一封信给校长,说明她发愿终此一生,把整个生命奉献给穷苦人、病人,而为了更正确有效的照顾他们,所以她必须懂得医学方面的知识。因此校方破例接受她的超龄入学。诚然,她一生做的就是照顾贫病人的工作,所以老天爷也特别照顾她。

  在台湾有许多热心的菩萨,在各地为她办了共七场的座谈会,正好让她环岛一周。观众当中最想知道的是,她是如何保养身体,超过一百岁的高龄还不见老,都问她平常吃些什么,睡眠多长,等等的问题,我看许多人还是不得要领─每一场讲座我都和她一起上台,她要我坐在她身边─最后我就解释给大家听,正如老和尚常讲的,健康长寿的因是无畏布施,她从1932年以来至今,都做的是义务照顾无依老人、病人的工作,所造的因深,所结的缘广,非一般人所能及,当然比一般人健康长寿;我们应当学她照顾病苦,而不是学她吃什么,怎样保养身体。事实上,她也从来不会注意自己应该吃什么,才有足够营养,何况她一天也只吃简单的一餐。

  又有人问她,你都照顾别人,谁照顾你?她答道:老天爷会照顾我。她常常比给我看,说我们的头顶上空都有一位神在看着我们。至于善恶,她心目当中无所谓善恶,更无是非。

  常听净空老和尚讲经的同修都知道,她一生没生过病,也不曾发过脾气,所以就有人问她,如果有人对你发脾气,你怎么办?你会怎么做?她回答说:那是他发脾气,不是我发脾气;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意思是说应该问他怎么办,不是问我怎么办。我们知道瞋恚堕地狱。

  又有人问她,你所照顾的老人之中,有脾气很不好的,对你发脾气,你会怎么做?她说:我会静静的握着他双手,对他微笑。她又补充说,对于那些骂她的人,她会念很多「阿弥陀佛」给他。她解释道,人为什么会发脾气,为什么会骂她,是因为他内心磁场紊乱,她念佛希望能帮助他,把他心里面的脏东西去掉。我从老和尚那边学得,我们的「心是虚空法界,身是国土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个自己」,所以我就体会得她这个做法,就是清净自己法身的工作。我们之所以会看到别人的恶行,是我们自己的恶心所起现行,不能怪别人,要检讨自己。「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点老菩萨真作到了。人家不欢喜她,她绝不会怪别人,她会回过头来反省自己,是我自己做得不好,应当如何改进。老和尚所演述的理论,她都做到了。她三年前才请老和尚为她作皈依,她的一切行持虽然不是从佛法中来,但是她所演绎的与佛法不谋而合,所以《金刚经》上说,「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我们要向老菩萨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陪同她到台湾的这段期间,半个多月,朝夕与她相处,获益良多。我曾经好奇的请教她老人家,您早晨睡醒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当然,我们学佛人早晨醒来第一个念头是「阿弥陀佛」,是最好的─她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希望全世界人都平安。这是我们要向她学习的。我又将之扩大为,希望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皆安乐。这样观久了,心量自然大,所谓「量大福大」。而她现在确实福报很大,我们所能看到,外表的她是健康长寿,内在的她则自在安乐,心想事成。她告诉我,她这个人很奇怪(好象说别人似的),常常,像今天刚动个念头要吃什么,才走出几步,还没到小院子外,就有人送来给她,通常都是不认识的人,开车停在她家门口,就递上一包东西给她说:这个给你吃。而所送来的东西,正是她心中所想的。经常都这样,所以她的冰箱一向满满的,从来无须花钱买。

  

   还有一点是我们后辈所不及的,她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她绝不会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华文,她所听到的,如果不懂得怎么写,马上就要我们写给她看。在台湾时,常常是拿着餐用纸巾就要我写,我当然很乐意。她更是喜欢看书,看到好书就忘记睡觉。近年她家的小客厅,又增加了两个大书柜,都是人家捐赠的。她除了每个月善心人士送来,等待分派给老人的米粮之外,就属书最多。

  老菩萨既然无我,当然也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四相俱离。她无我相,所以健康长寿,七十年来总不疲不厌的照顾别人;无人相,心中没有一个恶人,她说她看到恶人、恶事,就像看到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一样,知道有人走动,不留印象;无众生相,所以她心行纯净纯善,没有丝毫执着;无寿者相,令她长寿不老,她的一句名言是:「只要长寿,不要老」。完全是菩萨的境界,很值得我们学习 。

  新加坡国宝

  许哲终其一生都是无薪的“人间义工”,以110岁高龄仍在服务、照顾贫病老苦的人们。她说:“爱人,是我的责任。”

  许哲一生创办了九所养老院,但她的关怀之心,并不局限于养老病院内。每个角落都有贫苦病弱的人们,她走进他们的家,每个月送去金钱和食物。

  有一天,96岁的许哲经过一位她曾经照顾过的106岁的老婆婆的家。那是黄昏时刻,天色已暗,许哲看到老婆婆家门扉半掩,觉得很奇怪。心想,如果人不在家,门应该是关上的;如果有人在家,门应该会打开,为什么会半开半关?于是,她推门进去,看见老婆婆躺在地上。“婆婆,你怎么躺在地上?”“我三天前跌倒,不能起来。”老婆婆说。许哲赶紧扶起老婆婆,倒水喂她喝下。因为老婆婆已经受伤三天,动弹不得、无法梳洗,身上发出异味。许哲帮老婆婆洗净身子,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到外面买了一碗稀饭喂老婆婆吃。随后,许哲联络红十字会的救护车,送老婆婆到医院。许哲帮老婆婆办好住院手续,老婆婆不让她走,她便留在医院陪伴老婆婆,一直到夜晚十点半才回去。第二天一早,许哲又赶到医院探望老婆婆,护士小姐告诉她:“老婆婆昨天半夜两点已经去世了,她走得很平静、很安详。”许哲感到很欣慰,因为,婆婆走时干干净净,而且吃过了稀饭。她说:“婆婆给我最好的‘礼物’,就是她在临终前让我握着她的手两分钟。”那真诚的爱,透过手心的温暖,陪伴着老婆婆平平静静地离开人间。

  除了关怀老人,她也收容、照顾孤儿和受虐儿童,供给这些孩子食宿、读书。她认为,没有坏的孩子,只有需要爱的孩子,孩子因为没有爱才会变坏。这些孩子长大后,有人知恩图报,一生视她如母,恭敬尊重;也有人忘恩负义,在社会上有了名利和地位之后,便瞧不起她,即使路上相逢也视而不见。对此,她笑笑:“我所做的只是很平凡的事,就好像有人渴了,我就自然地倒一杯水给他喝。他们记不记得我,不重要。”

  一世纪的漫长岁月,她无私地奉献,无条件地爱人。她说:“我们曾经孤苦无依过,我希望没有人会再受那种苦。”

  智慧小语:当一个人能够放下小我,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的时候,就没有悲伤,内心流淌的只有源源不断的爱。我们应该学习许哲,关心整个世界、关心所有的众生,而不是只关心“我”和“我”的亲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