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最广泛的合作是数学的应用,没有数学的科学几乎不能称之为科学。然而我认识到大自然是如此的充满奥秘,以至于由衷的敬畏,并深感卑微。在经济学中我感到通过其他学科的视窗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事情的本质,行为经济学便是其中之一,我们的“动物精神”,的确在以一种强大的力量作用于经济。大自然的智慧表现为多样性与整体性,不断的进化和发展,对于人类社会亦是如此,它是一个伟大的经济设计师,我们或许从中学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智慧。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牛顿第一定律下,物体在理想环境下,(不受摩擦力或空气阻力),将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在经济学中,经济的发展要受到来自各方的作用力,其中最大的力量便是政府干预,我们假设失去政府干预,经济运行将会怎样?很难说事情会是由于人们不再受限制,便超越法律和规则边界,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腐败,欺诈盛行,社会信用支离破碎,人们想的不是努力工作,而是怎样通过欺诈获得利益?事情会如此糟糕吗,还是比这还糟糕?的确,从短期来看,事情会是那样的令人吃惊,不敢相信;然而,我们相信长期来看,即便不存在政府的干预,人们在混论的争斗中也会逐渐的形成大家都应当遵守的规则,没有政府干预说华尔街的人们应该怎样做,对他们而言,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他们会知道怎样做,规则是逐渐形成的,社会信用也是逐渐建立的。
首先说明政府在许多方面的作用,包括税收,转移支付,惩罚不遵守规则的人,使其遵守法律,维护我们的法律尊严等。我所指的政府干预在一个自由市场的体系中,政府参与市场干涉的存在,我们不能假设一个极为和谐的环境,否则政府将是无效的。应当说明的是,市场和政府的形成都是一个自然过程,在人类社会中,失去什么都无法想象。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以及不必要的认为自我束缚,或人为壁垒。出于人为设计的政府干预,本身会朝着不确定的方向作用,即便方向确定,也很难有恰到好处的结果,事与愿违经常出现。
在政府干预的作用下,打破市场均衡状态,应当说明的是市场一直是自我波动的过程,而不存在什么均衡,但政府的干预会将这一自然波动改变趋势,我们承认趋势的改变有好的或坏的结果,但我们更注重的是长期的均衡过程。我们自信于自然的力量,并怀疑政府过分干预的有效性,且相信其部分破坏力。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二定律:在确定的力F作用下,物体将保持加速运动,然而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和稀缺的世界中,我们怀疑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事情往往会偏离方向。
我们很清楚政府干预在这方面的力量,政府在经济衰退时,由于人们的信心趋同于失效和恐慌趋同于一致,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趋同,以使经济衰退深化,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2008年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吸收了希勒教授的信心政策,我们也可以看到,奥巴马所做的恢复信心的努力。经济衰退深化作为一个趋势,政府干预的力量开始显现,原因在于人们无法接受突然地失去曾经拥有的财富和一份工作,以及社会的高失业率,价格暴跌,社会停滞,经济下滑,经济成本以及社会成本让人们寄希望于政府能够有所作为。政府干预涉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扩张,这是一种自然社会力量和人类社会力量的博弈,我们不清楚自然经济会以多大的广度和深度持续衰退,也不知道它会以怎样的时间长度和繁荣程度复苏,但应当说时间将会很长,这一点我们确信无疑。而政府干预在大部分时间力,将缩短衰退的深度和广度。但它在美国大萧条时代,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当我们寄希望于政府时它却无所作为,或许一些更为有效的证据源于中国古代的经济史,由于政府缺乏一种认识,也没有那么多的知识该如何行动,导致只能以朝代的更迭结束经济危机,政府在如此的经济衰退中有所作为几乎是不容置疑的。
在这一个力量逆转的过程中,实际是内生力量与外部力量的较量,外部超越内部力量,而使趋势逆转,保持外部力量的方向似乎是很容易的,问题在于趋于极端,即我们需要开闸放水,以供给市场的货币需求,然而加速运动是存在于自然过程的而不是政府干预的力量,而只是一个可能是好的结果。即便不存在政府干预,复苏也会加速,只不过事情可能要艰难得多。
我们所强调的政府干预的边界只限于超出我们预期的事件,而需要对违背自然规律的行动保持冷静。如同经济衰退一样,繁荣到高潮的过程也是政府干预和内生力量的结果,在人们都失去理性的情况下,我们无法预见到之后的衰退,大部分经济学家,投资家,还有政府本身,都与疯狂共舞,以至于还沉溺在繁荣之中,甚至加速这个过程,这超出了我们的智慧边界,过多的干预的有效性还值得怀疑,由于一种政策的滞后效应,我们并不确定经济将走向何方,毕竟繁荣的背后尽是悲惨的状况,我们的作为往往会从疯狂转向恐惧,随之的货币政策从紧缩走向宽松,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经济坠落的一部分,
由于人类智慧边界所限,我们或许得到自然智慧的帮助,我们的行动受限于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尽管我相信政府在很多方面的作用,但不得不承认,我们不知道的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我因此怀疑这种政府力量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就像由于美国次贷危机,我们遭遇经济危机,我们需要发行货币,要发多少,财政扩张要怎样做?从2008年的危机看,中央银行的作用显现出来,四万亿,财政部大规模支出,以使得我们在2009年出现了引领世界的增长,我们很高兴,但2010年下半年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在遭遇那令人厌烦的通货膨胀,如何评价当时的所为,这本身是一个短期取舍的问题,增长的收益和通胀的成本怎样评价,没有什么量化的答案,这也是个付出与收获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不为自己的过错买单,总有人要承担损失。我们并不具备让事情恰到好处的智慧,但我们有能力接近这一行动,但这同样是不确定性的,我们也会犯错。有时我们会陷入目标不确定的状态,我们是需要快速的复苏,尽管可能一两年后我们会遭遇严重的通货膨胀,还是选择较小的作为,但这复苏之路将是漫长的这本身就是很难取舍的,大部分政府会选择前者,毕竟衰退很难受,但我们将会陷入频繁的经济波动中,而无法控制经济,就像患了多动症,不能自控,还会陷入对政府干预的迷恋中而无法自拔,这是一个自我反馈和互相反馈的过程。所以说政府干预点燃了人们的短期的信心,并使我们依靠自信,和这个国家一起走出衰退,但很难说这个信心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我们的情绪随市场波动,也以巨大的推动力助长这种无止境的循环,结果便是实际上政府干预缩短了自然商业周期,从历史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些。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我们给物体一作用力,物体会给我们相反的作用力。这一点已由实验和常识证明,然而生活中鸡蛋碰石头的例子依然给我们深远的思考。运用到经济学中,也体现了这种相互的作用力,仍然以政府干预的角度来看,作用力对于主体和客体是一致的,而不同的是这种对两方的效果是不同的。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而石头安然无恙,我们的拳头和石头抗衡却会伤了我们自己。我们的动机是美好的,但结果却不这样,这并不是告诉我们应当容忍它们或什么都不做,而是说以多大的程度和怎样的角度去行动。
经济中的政府干预适得其反的例子真是太多了,比如过分的福利制度,向欧洲那样的。我们不止一次感受到,福利制度中存在的这种相互作用力,我们政府给人们一种生存的保障,我们以转移支付来实践,这出于政府的对他的子民的责任,而这种给人们生存下去的作用力却以他们的一部分社会成本作为反作用力,表现为人们失去了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当经济繁荣时,人们依然保持这种惰性,人们在权衡努力工作会获得的收获和不劳而获的收益以及闲暇的收益,这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会使他们做出选择,如何估计带来的社会成本,我们不知道,但应当说这种成本不会很小,那种有智慧和能力的人们本来可以生活的更好,却在这时会
我的结论是得出:政府干预应当谨慎为之,应当清楚自己的干预边界。我认为的边界便是自然和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当由它们自行解决,政府的干预在于使这一过程得到保障。 自然社会在时间的自我运行机制下,经济的发展归为自然运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