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想必大家都在追思亲人。清明原本是没有假期的,现在是个小长假。放假前,有公关公司的小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些车展的事。临了,快放电话了,人家来了句,老师,节日快乐!弄得我有点哭笑不得。人家可能是说顺嘴了,可想起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又觉得真是有点不寒而栗,自己差点成了被祭奠的对象了,要是那样,这个节日也只能被快乐了。
那还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组织河北辛集皮衣进京展销活动。在筹备阶段,每周要去两次辛集,单程大约有四百多公里,那时高速公路还没有修通。为了节约时间,都是下班后五六点钟出发,到那里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左右了(当时开的是柳州五菱的面包车)。第二天早上谈事,十点多钟往回返。
一次回来的时候走在京石高速公路的北京段,真的是太困了,两只眼睛酸痛得要命,怎么也睁不开,恨不得用个小棍把眼皮撑起来(不是硬要模仿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是真的感觉),头开始疼了起来,心跳加快了,还有点憋气,不时地出口长气,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眼皮也是一会就闭上了,使劲再睁开,就这样坚持着,只想着快点到家睡个觉吧……。突然,坐在我身边的同事推了我一下,才发现我瞬间睡着了。已经从行车道穿过超车道,将车开到草坪上了,离排水沟只有不到一米远了。好在从小玩航模,手中的动作比较柔和。另外也有过多次摔飞机(模型)的经历,心理素质还成,慢慢地将车开回到了公路上。
试想,如果当时后边有车要超车,他可不知道我是睡着了,那要是撞上,可就没有我的今天了,如果当时我的同事提醒得再晚一两秒钟,那也有可能会翻车的,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对老司机来说,疲劳驾驶或许是件常有的事,但却是应该极力避免的。据统计,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起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酒后驾车出事故更是让人追悔莫及的事情。2010年全国就查处了63万起酒后驾车——这个数字真是吓人,为了一杯酒值得吗?
本人坚决奉行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原则,倒不是出于惧怕警察,而是出于教训。
那也是九十年代的事了,那时还没有规定酒后不得驾驶。有一天喝了点酒,当然我的一点儿酒也是有点儿量的。在北京二环的朝阳门桥上等红绿灯,前边是一辆夏利出租车,变灯后本来可以通过的,可他突然停了下来,我也看到了,于是紧踩刹车,可就是反应慢,追上了,他的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人家不依不饶,只好给了五百元了事。
还有一次,也是酒后,那真是酒壮怂人胆,开着我那辆五菱面包车,在二环路上油门踩到底,都跑到时速120公里了,还觉得不快。通过这两次经历,切身感到,酒后就是不行,不但反应慢,而且贼大胆。要是真的撞坏了人,那还不得一大堆麻烦,说不定还给自己下半辈子找了个“爹”呀、“妈”呀的来侍候了。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上车一定要系上安全带。今天早上看新闻,说是在国外,有一辆奔驰车在停车楼驾驶员操作失误,撞坏了栏杆,从六层楼上冲了出去,翻了几个滚,还撞在了下边的房子上,副驾的一边已经残缺不全了,但驾驶员却无大碍,除了人家命大外,只因系着安全带。从照片上看,安全气囊并没有出来。肯定又是因为没有撞到气囊感应器。所以就算车上装了380个气囊,咱也别把它当回事,要保命还是安全带最可靠。
其实咱这里平均每天都会有大约300条鲜活的生命被交通事故夺去,即使朝鲜战争也不过每年阵亡10万人左右,咱可不要凑这个数,想想家人时刻盼着亲人回家呢。
值此清明节,我们怀念故人之际,由衷地提醒亲爱的朋友:珍爱生命,安全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