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4月5日)


 

出口退税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4月5日)

 

关键词:中国经济  出口退税  传统  国际化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历经多次大幅调整。

所谓出口退税Export Rebates)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际惯例。

出口退税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是造成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因素之一。

出口退税不仅使得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鼓励中国产品更多地涌向国外去“赚取”外汇,更多地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使得外销产品不仅承受更高的质量要求,而且享受更廉价的优势,更引发了中国经济对外向型依赖。

 

由此有些怪现象我们就依稀可以看得懂了:

为什么同样是在中国加工的产品,加上运费等成本之后,反而比在国内的价格更低?即使转了一圈之后再转回来,都比没有在公海一日“旅游”那么一圈的产品价格更低。难道我们的“国际友人”比我们更贫穷?难道我们理应承受比他们更高的成本?

——非也!是享受到的出口退税变相补贴国际市场,让他们享受到更实惠的价格。

由于政策鼓励出口,所以很多时候中国人生产出来的东西,会优先用于出口,就如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有了好东西自己舍不得用,而要优先选择当成礼品,送出去。自己用的永远是等而下之的东西。即使那送出去的东西绕了N圈之后再被送回来,已经发霉变质,都要延续为这种游戏提供动力。

——出口退税竟然在将中国的千年传统发扬光大进程中,同样起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同样,为了保护国际化的形象,鼓励进口,或者充分满足中国人日益增长的物质享受的需求,即使是贴上了一个国外的牌子,是国外品牌在国内的OEM产品,跟国产品牌相比,都要出现巨大的价格差异。这不仅满足了中国人追求洋货的虚荣心,更给那些除了一个国外的名字之外,什么都没有的“假洋鬼子”们牟取暴利的绝佳机会。

当然,所得到的利益之中的相当比重是要给外方做管理费的。

——那品牌管理费变相为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的进攻助阵!

由此“假洋鬼子们”以及追捧洋货的中国民众们都在遵循的原则,那就是要竭力维护洋品牌的美好形象与声望,毕竟自己是付出了更高的成本才得到的虚荣心,一旦把那张面具揭开,除了证明自己看走眼了或者犯傻之外,别的都无法证明。

那些品牌的拥有者,不管是真洋鬼子还是假洋鬼子,自然可以什么话都不说,闷头赚大钱。并以此形成在他们角度看来的“良性循环”。

——理论上可以作为“侵略性”的税收政策,却成为被侵略、被搜刮的循环因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会形成一种被市场约定俗成的现象,那就是只要是来自海外的产品,即使再垃圾似乎在中国都有权利漫天要价,因为那在民众的心中意味着更高的品质与服务保证;所以就出现了洋品牌在销售政策与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双重标准;相反只要是中国生产的东西,再精美都要在价格上被打回原形,被就地还钱,由此中国制造永远都难以打上中国创造的标志。

在人才资源方面,就出现精英阶层出国留学“镀金”,比如通过就业、通过跨国婚姻,能不回来就不回来,从留学变成移民,即使回来,也先摆脱中国国籍之后再回来,回来之后就身价百倍。其实在他们心中,虽然中国依然是祖国,但内心或者出于无奈或者出于屈辱,那个被抛弃的东西已经成为被歧视的符号了。

由此,在那些曾经出去过的人心中,在那些还没有机会出去的人心中,不管是精英还是富豪,以及正在以精英和富豪作为人生努力目标的人,前赴后继地朝国际化顶礼膜拜。

或者是抛弃不断升值的人民币而追捧一直在贬值的外币,或者干脆在国外开立一个安全的外币户头,时刻为应对国内金融机制监管做好准备。

——由此造成中国经济的整体性溃败,并逐步演化称为精神上的东亚病夫。关于这个话题,本人曾经在2010年7月26日的文章《警惕~中国再度沦落成为东亚病夫》中深入说明。

 

出口退税支撑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廉价,并让那些产自中国的商品纷纷采用价格战自相残杀,这一方面削弱了中国企业的创造力,难以建立创新机制,技术、品牌与售后服务体系,就很难得到资本的支持,一窝蜂地对外出口,除了导致倾销的罪名,更多的就是资源被横遭破坏,员工的合理薪酬总是被置于可怜的境地。

——这难道不是胳膊肘朝外拐的行为吗?

 

在生产能力得到突飞猛进发展,库存量迅速攀升,内需难以被拉动的时候,出口成为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强有力支撑,而为了鼓励出口,执行出口退税本无可厚非,更何况这是国际惯例。别人都那么干你却谨小慎微,就不单纯是吃哑巴亏的问题,还会挨打。

中国的出口退税之所以给中国经济造成内伤,并形成恶性循环,核心在于没有坚定地提高门槛,实行内外有别的市场价格,就如在加入WTO之前所实行的对内与对外“双轨制”价格体系一样,来华所享受到的政策相比于本土政策,要更严格更苛刻一些,让他们付出的成本更高昂一些;走出去的产品,在定价上,也需要考虑内外有别的因素,鼓励对外定高价,价格差异越大,所享受到的出口退税“奖励”就会越多。

对进口产品也是一样,要课以重税并在多方面提高准入门槛,让国内理智的消费者不对进口产品丧失理性地追捧,形成森严的市场壁垒。如此才能为国内相关产业提供相应保障的环境。

——假如税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变相“保护费”的概念的话,那么收了保护费的政府为自己这片土地上的纳税人提供尽可能多而全面的保护,才是合乎逻辑的。

 

低调永远是中国执政者面向世界的主旋律,但这往往被媒体与外人误读为高调。因为全世界人民需要高调的中国。

只有抬高捧杀中国,才能突出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益处,才能说明中国是赊欠世界的,才能说明中国人的回馈世界是责无旁贷,不仅做得远远不够,而且被回馈者还不一定感恩戴德。

那就等于是让中国持续地为世界人民做贡献,而世界人民永远有理由坦然接受,不需要考虑中国人的成本与代价,也不需要考虑中国人的心理平衡问题,对吗?

所以,对中国实行捧杀,确实是符合掠夺者、侵略者的强盗逻辑的。当然,中国人由于得到了美好的形象与标签,内心倒也不是很失衡。

——如此一拍即合,皆大欢喜,配合默契!

 

高调是为了付出,低调是为了积蓄。

积蓄是对自己好,付出是对别人好。

只有对别人好,才能得到别人的感激与回报,当然,未必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也有很多人以怨报德,民间讲是“喂不饱的白眼狼”,还会有来自东郭先生的启示。

从这种角度看,出口退税虽然是国际惯例,但大体只有中国才承受来自国际社会的投诉,这貌似不公,但从中国整体经济角度看,出口退税作为推动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举措,所起到的作用确实是需要辩证地去看。

 

贾春宝

2011年4月5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

 

附: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历经的大幅调整。

1995年和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大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由原来的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调整为3%、6%和9%三档。

1998年为促进出口进行了第二次调整,提高了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至5%、13%、15%、17%四档。

此后,外贸出口连续三年大幅度、超计划增长带来了财政拖欠退税款的问题。2004年1月1日起国家第三次调整出口退税率为5%、8%、11%、13%和17%五档。

2005年进行了第四次调整,中国分期分批调低和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 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适当降低了纺织品等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退税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IT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2007年7月1日执行了第五次调整的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经过这次调整以后,出口退税率变成5%、9%、11%、13%和17%五档。

2008年8月1日第六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第七次调整就是将从2008年11月1日实施的上调出口退税率政策。此次调整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届时,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将分为5%、9%、11%、13%、14%和17%六档。

2008年12月1日起执行了第八次调整的政策,涉及提高退税率的商品范围有:

(一)将部分橡胶制品、林产品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9%。

(二)将部分模具、玻璃器皿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11%。

(三)将部分水产品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13%。

(四)将箱包、鞋、帽、伞、家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商品的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五)将部分化工产品、石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商品的退税率分别由5%、9%提高到11%、13%。

(六)将部分机电产品的退税率分别由9%提高到11%,11%提高到13%,13%提高到14%。

2009年1月1日起执行了第九次调整的政策,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具体规定如下:

一、将航空惯性导航仪、陀螺仪、离子射线检测仪、核反应堆、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14%提高到17%。

二、将摩托车、缝纫机、电导体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13%提高到14%。

2009年2月1日起执行了第十次调整的政策,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

2009年4月1日起执行了第十一次调整的政策,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具体明确如下:

一、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不间断供电电源(UPS)、有衬背的精炼铜制印刷电路用覆铜板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

二、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

三、将六氟铝酸钠等化工制品、香水等香化洗涤、聚氯乙烯等塑料、部分橡胶及其制品、毛皮衣服等皮革制品、信封等纸制品、日用陶瓷、显像管玻壳等玻璃制品、精密焊钢管等钢材、单晶硅片、直径大于等于30cm的单晶硅棒、铝型材等有色金属材、部分凿岩工具、金属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

四、将甲醇、部分塑料及其制品、木制相框等木制品、车辆后视镜等玻璃制品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五、将碳酸钠等化工制品、建筑陶瓷、卫生陶瓷、锁具等小五金、铜板带材、部分搪瓷制品、部分钢铁制品、仿真首饰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

六、将商品次氯酸钙及其他钙的次氯酸盐、硫酸锌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

2009年4月1日,国家正式发文,中国纺织企业出口退税从原来的15%上调至16%,希望借此推动纺织企业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