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重城市发展而不重民生福祉,是“树木”城镇化悲剧的源头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国家有关部委在全国掀起了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活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满足城市景观的需要,各级政府城市绿化中一味的追求栽大树,各地苗圃只有向大自然要大树,先将山上的古树、大树移植到苗圃,培育一年以后在出售给城市,结果却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更对珍稀树种造成了毁灭性打击。2011年4月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的《大树古树“被”下山》道出其中的缘由。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目前很多城市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完全忽略了这一点,为了更快达到预想的效果,不惜重金把上百年的古树用在城市绿化上,这都是城市的领导、腐败分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坏生态环境,来装点自己的官帽而已,这大概就是树木城镇化了,让树木也成“城市市民”了!

  城市需要景观,难道农村就不需要景观了吗?增加了城市的景观,破坏了农村的生态,最终会使城市、农村的生态条件更加恶化。移栽到城市的大树,成活率也是个问题,其生态效益也只能有原来的千分之几。在人类生态环境如此恶化的情况下,我们还在继续破坏着环境,这些决策人要么就是没有环保知识,要么就是错误的政绩观在指导自己的行为。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生态平衡的保持,常言道: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像这种为赚钱和“绿化城市”而肆意滥挖古树和珍稀树木的行径,就是对人民的犯罪,就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在这种城市化建设中,当地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人和经营这种生意的人相互勾结,就必须严惩不贷,对经营者,除了重罚外,还必须判以重刑。

  现在的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论调,导致了整个社会思想都是以金钱利益为目标;导致现在住房、医疗、教育新三座大山压得人苦不堪言。何必再搞这些花拳绣腿式的运动,何必要乱七八糟的标语、口号呢?不喊口号,不举大旗,老百姓安居乐业不是很好么?

  近年来,在大力推进城市化指导思想的引领下,我国城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新一轮城市化进程已经涌起,并呈现势不可挡的趋势。虽然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逆转,但我们一定不能急功近利,盲目扩张,走粗放经营的老路,走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能只重数字不重人,只重城市发展而不重民生福祉,这样的发展对经济、对社会、对民生又有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