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万铁路通车运营4个月纪实


 这是一座被人们苦盼了一个世纪多的 “连心桥”。它一头连接历史,一头担起现实,在圆了国人百年梦想的同时,也为西部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架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钢铁大动脉。

  这是一条被人们寄予了无数热望的“金腰带”。它历时7年通车运营,使贯穿沪、苏、皖、赣、鄂、渝、川7省市的沿江铁路大通道全线连通,把长江沿线一座座重镇串珠成线,成为沿长江经济带加速融合发展的推进剂。

  这是一支被人们刚刚谱写的 “进行曲”。它鸣响嘹亮的风笛,唤醒沉睡的武陵山区,打开人们被大山屏蔽已久的视野,释放出人们心中积蓄已久的激情,唱出一曲感天动地的激越大歌,久久回响在巴山楚水间。

  这座 “连心桥”,这条 “金腰带”,这支 “进行曲”,就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丰碑——宜万铁路。

  2010年12月22日,在北纬30度的坐标上,宜万铁路4806次首发列车在世人的期待中疾驰而行;2011年4月22日,4个月后,经受住首个春运大考检验的宜万铁路,极大地满足了沿线人民的出行需求,给沿线经济带来的拉动效应成倍放大,成为沿线、西南乃至广大西部地区群众走出西部的新通途。

  4月26日,是100多年前为川汉铁路宜万段亲手打下第一颗道钉的詹天佑先生150周年诞辰。实现377公里空间和100年时间历史跨越的宜万铁路,以安全、平稳、舒适、高效的运营成绩,向这位 “中国铁路之父”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连心桥”托起万千期待

  “穿山不惧险,闯过九十九道关;架桥不怕难,越过九十九道涧。铁路工人哟,情暖清江水,泪洒武陵山,个个都是英雄汉。啊,蜀道不再难,山路不再弯,宜万铁路连川汉。啊,小康路上迈大步,一步一重天!”四个月来,这首名为 《盼了一百年》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地歌谣,一度取代了传唱久远的 《龙船调》,在八百里清江上空和宜万铁路沿线久久飘荡。

  宜万铁路,这座穿越时空的 “连心桥”,让400万恩施人民和其他各地人民,以铁路的名义,心手相牵。

  2011年1月19日,铁路春运大幕开启。在途经武汉和恩施的K619次列车上,宋祖英的 《好日子》反复播着。武陵山区土苗山民,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好日子。

  “回家过年,路上再不会那么‘惊心动魄’了。”家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旅客刘芳感慨地说。在武汉学习、生活已近7年的她,以前每次回家,都不得不坐汽车翻山越岭,颠簸20多个小时。恩施境内蜿蜒崎岖的山路让她提心吊胆、身心俱疲。

  “宜万铁路通车后,坐火车回家只要8个多小时,方便,安全,路上舒服多了。”刘芳一脸幸福的笑容。

  “从武汉那边开过来,一过宜昌东站,感觉立刻不一样。”同车的乘客覃宇恒兴奋地说。 “上新铁路 (宜万铁路)前还有点颠,一上来就舒服多了。”

  运营初期,宜万铁路开行旅客列车5对,1月11日起增至14对,连通北京、广州、武汉、重庆、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春运开始后,宜万铁路还加开了5对旅客列车,充分释放运能,方便人们出行。4月20日调图后,宜万铁路又增开两对旅客列车(其中一对遇节假日开行),基本满足了沿线百姓的出行需求。

  安全、平稳、舒适、高效的宜万铁路,如一瓶年份久远的醇酒,散发出阵阵浓香,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通车运营以来,宜万铁路捷报频传,客流呈 “井喷”态势:

  ——2011年元旦小长假期间,通车运营仅10天的宜万铁路就发送旅客3.85万人,日均发送0.96万人,平均上座率为158%;

  ——2011年春运期间,宜万铁路发送旅客94.67万人,日均发送2.37万人,平均上座率为195%;

  ——2011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宜万铁路发送旅客7.37万人,日均发送1.84万人,平均上座率为180%。

  这一串串数字,彰显出宜万铁路的巨大魅力,也凝聚着广大铁路职工的辛劳和汗水。

  宜万铁路沿线桥隧多、坡道大,地势险,站间区间长度普遍在50公里左右,安全防控压力很大。为了确保通车运营后运输安全,在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的大力配合下,武汉铁路局、成都铁路局切实抓好提前介入工作,调配精兵强将,科学制订计划,周密部署方案,细化安全防控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合理推进。

  2011年1月1日,完成使命的铁道部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撤销,宜万铁路项目管理和建设管理工作由武汉局统一负责。随后,武汉局宜万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

  风笛声在清江两岸飘荡,喜气洋洋的土苗山寨迎来一拨又一拨客人。

  宜万铁路,这座承载着万千期待的“连心桥”,时刻牵动着武汉局宜万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的心。

  “凡是能想到的、有利于宜万线安全平稳运营的事,我们都毫不犹豫、竭尽全力地去做。”武汉局宜万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助理汪宝柱的话掷地有声。

  宜万铁路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危岩落石和高陡边坡是运营期间的关注重点。在建设期间,建设指挥部已经对危岩落石和高陡边坡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了综合加固处理,并对重大工点进行了监视监控。宜万铁路通车运营以后,建设指挥部组织参建单位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特别是风险点进行了全面梳理,给接管运营单位提出了加强养护维修的意见和建议。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病害的沟槽,指挥部采用在沟槽上游设置钢筋混凝土拦石桩的措施,对沟槽的侧壁及沟底采用混凝土进行护砌以加强防护。

  建设指挥部还在铁路与公路交叉处做好了防撞处理,在铁路下穿公路处做好限高架和限宽架。指挥部还拟在重点桥隧增加视频监控,以便随时掌握安全情况。

  宜万铁路是沪汉蓉通道的一部分,为满足沪汉蓉通道长期运营要求,指挥部还受命对长阳站客运设施进行改造。面对鄂西渝东山区马上就要来临的雨季,防洪设施、排水沟等的强化排查工作也提上了指挥部的议事日程。

  “一定不能放松警惕。我们会始终本着服务运输的宗旨,持续不断地完善这条铁路。”武汉局宜万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邓超说。

  建设指挥部的通力配合,让武汉局、成都局接管运营部门感到很踏实,但深知运输安全重要性的他们依然如临深渊。

  2011年春运开始后,恩施站分管客货运输的副站长张国恩和他的同事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有休息。在恩施站,只要有列车进站出站,你就能看到张国恩和他同事的身影,只有看着那些背着大包小包的旅客都上了车,他们心里才踏实。 “恩施站这块儿,我最担心的是安全。因为一开始有一个磨合期,加上又是新的组织管理模式,一点都不敢马虎。”张国恩说。

  宜昌车务段大力推行 “问不倒、问不烦、问不厌”的 “三问工作法”,广大职工以 “宁可少售一张车票,也不让一名旅客带着遗憾离开窗口;宁愿多说一句暖语,也不让一名旅客带着失望抱怨铁路”的服务理念,耐心回答旅客问题,为旅客提供贴心服务。

  曲线、道岔、钢轨接头等是影响线路质量的关键,荆门桥工段职工全面检查,补强整治,消除隐患,确保设备质量动态稳定、绝对可靠。农历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恩施线路车间各工区工班长及业务骨干放弃休假,制订详细作业计划,用好用足 “天窗”点,大力提升线路设备质量。

  在建设指挥部和各运营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宜万铁路顺利通过首个春运的考验,通车运营4个月以来,全面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输,为旅客提供了贴心、优质服务,受到了旅客们的一致好评。4个月来,宜万铁路共发送旅客208.41万人,日均1.71万人,平均上座率高达172%。

  “金腰带”舞出清江之美

  4个月,与恩施各族人民的百年苦盼相比,与长达7年的建设工期相比,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就在这短暂的一瞬间,恩施人民突然发现,他们与山外的联系,变得方便起来;他们与山外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他们通向山外的道路,承载的已不再是心酸的记忆,而是四溢的甜美。

  时空距离的拉近,使 “周末游”成为宜万铁路沿线老百姓最热衷的选择,人们的生活方式、出行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火车通了,出门方便多了。”正在恩施站购买火车票的饶女士对记者说。饶女士一口气买下了5张火车票,准备周末全家一起去宜昌逛逛。宜万铁路通车后,许多恩施人都利用周末乘火车到周边城市游玩,近在咫尺的宜昌成为许多恩施人首选的目的地之一。

  “恩施还没有3D电影院,很多人都到我们宜昌来看3D电影,周末好多3D电影院里恩施人比宜昌人还多。”家住宜昌天河国际影城附近的李先生不无感慨。

  利川人更有意思。由于方言和生活习惯的相近,利川人更乐意往西翻越齐岳山,到重庆万州去。一到周末,许多利川人就会相约花上10元钱左右,坐40分钟火车到万州吃火锅。而在宜万铁路通车前,这一顿火锅的代价则是50多元钱和两个多小时盘山路上的颠簸。

  宜万铁路,这条与沿线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金腰带”,让鄂西渝东的老百姓感觉到哪儿都不再遥远。

  “以前从成都到宜昌,得先坐火车到达州,在达州转慢车到万州,在万州坐轮船到宜昌,特别麻烦。”K1196次列车上,去宜昌探亲的王强满心欢喜,不断赞叹着宜万铁路带来的便利。

  与王强一样感慨的还有万州旅客赵友才。赵友才在湖北做生意,已在宜昌安家。赵友才说,以前回万州很不方便,坐快艇要花8个多小时,现在坐火车只要4个多小时,方便多了。

  千百年来,进出川渝主要靠水路。每年春运,进出川渝的农民工达50余万人次。今年,万州站发送旅客量近40万人次,这意味着,铁路分担了70%多的旅客运量。

  宜万铁路通车后,恩施的交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直在百姓出行中扮演主角的 “公鸡” (恩施群众对公路和飞机的形象简称)变成了 “铁公鸡”,两强相争变成了 “三国演义”。而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客源争夺战中,公路和飞机 “完败”。宜万铁路通车以来,恩施地区公路客流量下降50%;铁路通之前恩施的航班有6趟,几乎趟趟爆满,现仅剩2趟,还常常坐不满。乘快艇原本是宜昌与万州间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然而在铁路面前,快艇也败下阵来,由原先的每天5班降为1班。这一变化的直接受益者是老百姓。宜万铁路通车运营后,已为沿线乘火车出行的旅客节省1亿多元出行费用。

  风笛声声,鸣动清江;车轮滚滚,载客四方。

  宜万铁路,这条光芒四射的 “金腰带”,使八百里清江水也格外灵秀动人起来。

  从恩施走出去的人多了,到恩施来的人也络绎不绝。恩施街头,操着外地口音和土家妹子为饰品讨价还价的人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在往年是没有的。

  “没想到坐火车来恩施的游客这么多!没想到游客对恩施的市场这么感兴趣!没想到恩施各旅游景点在铁路通后这么火爆!”恩施州旅游局局长田贵周提起宜万铁路带给恩施的惊喜,一口气说了三个 “没想到”。

  3月18日21时,武汉局Y515次“恩施号”旅游专列载着700多名旅客开往恩施。武汉到恩施的旅游专列计划每周五发车,周日返回,每趟可载近千人,今年预计可组织25趟次。

  在今年7天春节假期中,来恩施观光的游客达15.09万人,同比增长188.87%。1月至3月,恩施共接待游客195.24万人,实现旅游收入90396.84万元,分别比同期增长56.05%和59.78%。

  同样的效应也显现在宜昌。宜万铁路通车,拉长了鄂西生态圈的旅游线路,使宜昌由过去的旅游终端变成了旅游集散中心。过去,很多游客参观完三峡大坝,就会打道回府。但现在,他们可以乘火车,继续到恩施旅游。宜万铁路给他们带来了多样化的旅游选择。

  据统计,2008年有100万人到恩施旅游,2009年有600万人到恩施旅游,2010年沪蓉西高速公路通车后,到恩施旅游的一下就增长到了1000多万人。恩施州政府测算,2011年,随着宜万铁路通车和交通状况的改善,会有约2000万人到恩施旅游,将比2010年增长近一倍。

  结合这些数字,恩施州州长杨天然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说: “每个人到恩施如果消费1000块钱的话,2000万人就是200个亿,旅游资金周转很快,每年周转4次,200个亿就成800个亿了,可以大大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事实正如他所言。在恩施,随处可见正在建设中的宾馆。恩施目前的星级饭店共有47家,还有4家五星级酒店在建。然而,这些新开设的饭店、旅馆仍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清明节的时候,很多游客来恩施后根本找不到地方住。以前是酒店 ‘求着’我们要拉生意,现在是我们 ‘求着’酒店找床位。”导游小钟的笑有些无奈。

  恩施州铁路旅行社董事长吴刚最近刚拒绝了一单100多人的旅行团生意,“没办法,实在安排不下了,酒店都住满人了。”吴刚摇摇头,有些遗憾。

  “宜万铁路的高效运转已经直接带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房产置业和零售行业的繁荣发展。而从长期来看,它的作用必将向着更加深远的层次延伸。”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尊文表示。

  “进行曲”串起动听音符

  峰峦巍巍,林海茫茫,清江粼粼……古老而美丽的鄂西渝东山区,2.4万平方公里土地没有一寸铁路的历史已经作古。

  宜万铁路,这支穿透武陵大山的“进行曲”,将沿线城市串成一个个动听的音符,弹奏出铿锵有力的乐章。

  自古以来,蜀道难,难在东出川。1979年,襄渝铁路通车运营,东北出入川渝的问题得以解决;2006年,渝怀铁路通车运营,东南出入川渝有了便捷通道。然而,东北也好,东南也罢,出入川渝走的都是大曲线,而非直接往东的直线。

  宜万铁路通车运营,将川渝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联络曲线拉成一条直线,使身为铁路 “盲肠”地段的万州和宜昌变成 “枢纽”,也使铁路 “盲区”恩施变成了铁路新干线上的 “明珠”。它以纽带的形式,将东中西部更直接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沿线、西南乃至广大西部地区走出西部的新通途;也将 “进行曲”中一个个动听的音符,深深地嵌进作为整体的铁路网中。

  万州,是一个水陆交通发达的城市,但是以前铁路走到这里却成了终点,从万州坐火车出行不管去哪里都得绕道达州。万州区铁路建设办公室主任许思伦说: “以前从万州往东,必须先到达州,再走襄樊,绕得太远了。现在走恩施、走宜昌,直接就出去了,节省大量时间,也方便了运输。”

  万州盛产柑橘,以前这里的柑橘主要靠水路往外运,但水路运输时间长,农民不敢把橘子卖到太远的地方。宜万铁路通车运营后,万州的橘子能卖到更远的地方了,其他的物品运输也是如此。

  宜昌和万州的情形类似。

  宜昌地处焦柳铁路分支鸦宜线的末端,可算是东中部铁路网的西端,以前火车开到这里后就无法再向西行走。宜万铁路通车运营后,作为东中西部铁路重要的连接枢纽,宜昌的区位优势也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宜昌东站所在的伍家岗区如今可谓寸土寸金。 “宜万铁路刚开工时,伍家岗的房价每平方米才800多元,如今已经涨到5000多元了。”住在宜昌东站附近的市民王先生说。

  而在宜昌东站一侧,湖北稻花香集团正是看准了铁路带来的运输优势,投资15亿元建起了 “三峡物流园”。

  宜万铁路,这支正被激越传唱的“进行曲”,点燃了万州、宜昌等沿线城市依托铁路优化发展方式、挖掘发展潜力的激情。这一点,在刚通火车的恩施表现得尤为突出。

  “飞机和高速公路都是富人的出行方式,铁路是真正的平民化大交通,宜万铁路把恩施接进了全国交通的一张大网中。”恩施州铁路办主任周昌发也深有感触。

  在周昌发办公室的墙上,高悬着一幅恩施未来的铁路线路规划图。宜万、安恩张、恩黔等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恰恰在图上形成了一个汉字 “大”,隐隐透露出恩施未来腾飞的 “大野心”。

  恩施的野心并非空穴来风。宜万铁路将恩施 “接进”以铁路为核心的全国交通大网后,恩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迅速显现,并快速转化为势头强劲的发展优势。

  2010年12月24日11时,一列装载着1200吨原煤的火车从恩施站货场缓缓驶出,这是恩施站开站以来装运的第一辆货物列车,目的地是武汉。

  原煤的发货人、咸丰县小场坡煤矿公司副总经理郑安平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1200吨原煤从恩施走铁路直接到武汉,比水路运输节约成本18万元,扣除其他损耗,减少成本支出10万元不成问题。 “另外,水运一趟耗时近半个月,而铁路运输不超过2天就可到达,时间上的效益更大啊!”郑安平说。

  据统计,宜万铁路通车运营4个月以来,货物发送量为3.51万吨,主要品类是煤炭、铁矿和高岭土。货运到达量为6.42万吨,主要品类是化肥、粮食和钢材。

  宜万铁路建设过程中和通车后,恩施招商引资的步伐加快了很多。到2010年底,恩施到位的招商引资资金是50多亿元,比宜万铁路建设前增加了3倍多,预计今年还将增加。

  “铁路不通,谁会来?谁也不会来。通了,都抢着来。”周昌发笑着说。虽然不主管招商,但因常年在外为铁路奔波,周昌发交友颇多,宜万铁路通车后,一些投资者便找到了他,希望通过他牵线来恩施投资。 “这两天浙江有一个民营招商团过来,他们想开发几个大溶洞。还有前段时间恩施到广东东莞招商,一个利川市就签了一笔12亿元的大单。”周昌发底气十足地说。

  早在宜万铁路建设时期,就有不少大型企业看中了铁路通车后恩施巨大的发展潜力,已经提前一步在恩施布局。其中,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00多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80多家。中百集团、武汉钢铁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北京新兴铸管集团用了3年时间在巴东站附近建成了一座500万吨的铁矿粉厂,宜万铁路通车后,其运输成本比原来通过公路节约了2/3。

  恩施、宜昌和万州,宜万铁路线上三颗熠熠生辉的耀眼明珠,将随着全面融入铁路网的进程,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能,散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在激活沿线城市发展潜能的同时,宜万铁路更舞活了神州铁路的大格局。

  宜万铁路往东,在建的汉宜高铁年内即将开通,并在武汉与同样将于年内全线贯通的京广高铁相交,加上此前就已联通的合武、合宁、沪宁高铁,东出宜万,可直达全国经济最为繁荣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宜万铁路往西,达成、达万铁路分别于2009年、2010年完成电气化改造,加上正在建设中的渝利铁路、成渝高铁,紧密联系起潜力无限的成渝经济圈,并通过既有渝黔、成昆、襄渝等铁路,辐射资源丰富、地域广阔的西部其他地区。

  作为关键联络线的宜万铁路,还是沿江铁路大通道的和沪汉蓉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宜万铁路通,则沿江铁路大通道通;宜万铁路通,则沪汉蓉通道指日可通!

  如果将弯曲的沿海经济带比作弓,京广经济带比作弦,那么沿长江经济带就是一支利箭,骄傲地搭在弓和弦上,随时准备以雷霆万钧之势激射而出。宜万铁路通车运营,点活了沿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铁路交通运输干线——沿江铁路大通道。这条坚强的钢铁脊梁,沉稳地连接起东部的繁荣经济和西部的富饶资源,串起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武汉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圈和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圈,促进长江经济带深度融合发展,必将为西部地区经济腾飞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