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再现 温州中小企业“扎堆”倒闭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近日,几家温州中小企业连续遭遇资金链断裂,进而或破产、或倒闭。温州乐清老牌企业三旗集团濒临破产的消息余音未了,本月又传出温州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波特曼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消息;几乎同一时间,温州另外一家知名企业江南皮革也因为巨额欠款而倒闭。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忧心忡忡。他说,在央行货币紧缩政策不改的情况下,不少温州企业无奈下走的是民间借贷或者高利贷的路子,这样造成企业融资成本一路水涨船高,部分温州中小企业因为承受不起而倒闭。
“审批严,贷款难,三年一小难,五年一大难……”这是众多中小企业贷款者对银行的普遍认知。近年来,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商业银行求大、求稳、避险的心态短期内仍然没有根本改变,中小企业群体经济薄弱、贷款难的状况依然存在。据统计,截至2010年9月底,中小企业贷款仅增加了约30亿元,占新增贷款的23.62%。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除少部分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较易获得银行贷款外,大部分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据统计,银行贷款占中小企业全部资金来源的比例不到10%,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占全部银行贷款的比例也不到10%。
目前银行推出的产品就是应收账款、股权质押、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等,而中小企业中真正能够满足银行要求资质的并不足够。多数软件开发企业由于企业可供抵押实物少,无形资产质押变现难,抵押担保信用程度低等问题,企业急需资金很难通过银行“输血”。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尽管银行提供了一些可以给中小企业贷款的产品,但是由于这些中小企业自身的硬性条件,造成了实际上并不能享受到银行提供的这些产品和服务。
融资困扰几乎是各国中小企业的共同难题,并非我国独有,但我们应该找出一般性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一是中小企业的风险大、不确定性大、破产率高。通常创办期5年的时间内,破产率高达30%-50%;二是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规模小,决定了固定成本可分摊性弱,规范信息的成本支出是不经济的,为此难以提供规范和标准信息以供决策判断;三是财务不透明,财务缺乏必要的账务,财务制度不正规、不规范,无法正确地判断财务状况;四是交易费用高,即贷款的运作费用高,通常信息收集、调研、分析、决策的费用是大企业费用(按单位计价)的6-8倍。
同样,我国民营企业也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涉及规模、技术、资本、财务、制度、规范等,从民营企业自身来看,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匮乏,而且偿债能力弱,加上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的相对落后,财产抵押实力不足,没有完整的、令人信服的信用记录,缺乏信用基础,加大了银行向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极大压缩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特别是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要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另外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也不健全,因此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平衡发展与规范、效率与风险的关系,提高企业自身发展和治理的素质,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引导民营企业向资本社会化方向发展,尽管家族式管理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市场惯例和规范也要求必须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并加以改良和融合。
21日,国内金融机构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5%的历史高位。流动性再次被收缩,银行提高贷款门槛的现象屡见不鲜,据业内人士透露,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率和4次上调利率,2011年有部分银行的信贷额度一季度已经用完,有部分银行把信贷额度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由于中小企业从银行正规渠道融资难,被迫转向民间高利贷,赚的钱还不够还利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共同影响下,融资难有可能成为压垮部分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锦上添花是好事,雪中送炭更可贵。”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科技创新等功不可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不能作秀,地方政府和银行要真正为中小企业办实事,避免货币紧缩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负效应。
中小企业融资难再现 温州中小企业“扎堆”倒闭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