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要戒除贪念——该收心了!(4月26日)
关键词:教育 就业 创业 心态 贪念
这个世界很乱很乱,搅动的我们的内心也焦虑不安。
幼儿园的时候,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否则上不了好小学;上了小学被教导,不好好学习上不了好中学;中学的时候被教导,不好好学习上不了好高中;在高中的时候被教导,不好好学习上不了好大学;上了大学被教导,外边的就业竞争太激烈,读研究生才是正道;研究生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处于就业夹缝中的尴尬位置,于是乎那些曾经劝导自己好好学习的人,都反过来抱怨——谁让你上学的时候只知道读死书,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
当初是投入巨资去出国留学,但留学之后才发现,留学是最奢侈的消费,学成归国,除了服务于外企,已经很难有容身之处,因而不得不为那些国际资本鞍前马后地效劳,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各为其主是职业道德,既然拿老外的钱却时刻考虑乡亲的利益,不遵守就要丢了饭碗,那饭碗正是十多年修行所得来的结果;但就难以避免地要替他们从本国百姓手中掠夺更多的利益与财富。这就会让那些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的父母家人,以及乡亲族人感觉纠结。
——把孩子培养成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学校,绝大部分老师都在优秀生身上花费了更大的心思,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却只会怒其不争。毕业之后,发现学校里的优秀生,大体上都与曾经的老师不相往来;反而是哪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对老师的感情更深刻一些。
毕业之后才发现,哪些过早地踏上社会甚至辍学的人,居然很多都事业有成~~至少他们比哪些学历更高,更有专业素养的同学积累了更多的物质财富,从物质标准衡量更像是成功人士。
毕业之后才发现,其实学历越高竟然越成为包袱,让自己很难放下,只有放在肩上或者顶在头顶,即使自己想放下,聘用你的老板都不一定会乐于接受——那不单纯是自己降低薪酬预期的问题,更多的是人家担心委以重任会给他自身带来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毕竟十多年以来养成的思维方式并非朝夕能改之,有些时候严谨过头往往会适得其反。
我们终于发现:个人生活品质跟职业发展息息相关,职业发展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得是否顺利,而企业是行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行业是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产业受到政策影响、市场影响、资本影响,不仅是微观企业与专业区域内的因素,宏观经济层面甚至国际上的风吹草动,都在时刻对自身市场温度的提升与降低,起到微妙的影响作用。所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高瞻远瞩,谋全局而不谋一隅,谋万世而不谋一时。焦虑之情油然而生,内心压力陡然加大。
即使你是自立门户,成为自由而骄傲的创业者,都难以避免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同时媒体的一个质疑与爆料、专家的某个假定性的观点的论证,以及领导的某次微服私访,甚至市场中的某个小小的环节失控,都会形成泰山压顶之势,非人力所能承担。
所以这之间就是一个彼此讨好的关系,个人讨好老板,老板讨好客户,客户讨好政府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讨好政策制订者,政策制订者讨好国际财团或者政治力量。同时专家讨好传媒,传媒讨好资本与政治。政治与资本是决定社会发展与变化的终极力量,资本推动经济,只要有利可图就无孔不入,政治则为了政权稳定而对资本进行制约与管理。
资本与政治相持不下,总是难以和睦相处;但是可悲的是,当资本与政治握手言和的时候,往往是对民族利益与历史文化传统损伤最大的时候。
即使你尽职尽责地把企业运营到上市,并且给股东创造极大的投资回报,也往往会由于一着棋走错,而招致满盘皆输的结果。得罪了小人,还会被追杀到无处藏身的程度。
即使你苟延性命于乱世,聚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都难以避免受到媒体与道德的追杀,即使到弥留之际都要受到某些良心层面上的声讨。
所以,生存与发展要戒除贪念——该收心了。
细细想来,其实不是每件事情都跟自己有关,真正跟自己相关的事情少之又少;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发表评论的。你发表或者不发表见解,事情都要发生,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值得去关注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跟你相关。
真正跟你相关的人与事情少之又少,你是出手帮还是不帮,人总是要面对各种困难。
只是你的关注于身外的事情,关心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就相对少了。在你关心别人的时候,关心你自己的得失,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就相对少了。
自私与无私原本就是需要辩证地去看的。相对自私会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相对无私又给自己带来了形象上的传播。自私地为自己谋取利益,前提是要让别人展示自身的需求,并对你有充分的信任。然后你必须有强大的后盾能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问题。
只有在生活无忧的前提下,才会对自己利益之外的事情给予关注。
其实或许关心他人,关心那些与自己貌似无关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洒脱。过于关注自身,反而会强化自己的焦虑,由于关注别人,反而会对焦虑有所缓解。
原来,你根本不能对每个人都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时光流逝之后,才逐渐意识到:其实你很少腾出时间来善待最亲近的人,为自己活着。你总是为别人的事情牵肠挂肚,即使他们是跟你一辈子都不会有任何瓜葛的生命体甚至非生命体,你总是忧心忡忡于宏观经济的大厦即将倾覆,自己却仅仅是那个大厦下面无足轻重的一颗草芥,同时,在讨好自己与家人的时候,却是出奇地吝啬。
标签并不是越多越好,你需要给自己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瘦身,需要让你的标签更清晰一些。
作为智者,你首要的是让别人有意识,在方向上不发生偏差,不会出现缘木求鱼、南辕北辙的现象;其次是让他们有目标感,可以预期得到自己的利益以及实现利益的周期性的安排;你则是在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不管是在名与利方面,还是在得到更多的机会与动用更少的资源方面,你虽然最终是要实现自身价值,让自己有生存的空间,但前提条件必须是利他的。
所以你需要把自己的资源转化为工具,让别人得到并保持住自己的竞争优势。出于职业道德,你需要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不能去做的。
所以——该收心了!
贾春宝
2011年4月26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中国EMBA专栏http://www.chinaemba.com.cn/home/space.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