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后,碳减排承诺如何实现


  4月3日至8日,联合国今年首次气候变化谈判在泰国曼谷正式启动,本次会议首要任务是商讨2012年后减排承诺的法律约束力问题,虽然各方讨论激烈,但收获甚微。这多少给今年底在南非德班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蒙上了阴影。

  在本次会上,发展中国家主要关注《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后,国际气候制度的走向。虽然发达国家重申了减排决心及气候资金资助,但是对于未来减排的国际承诺,却没有明确表态。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气候变化政策主管汀·格尔表示:“哥本哈根及坎昆气候大会所获成绩有限,同样,本次曼谷的气候谈判,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很多国家都希望有所进展,并释放出积极信号,但是,分歧依然不少。”

  去年底坎昆的气候变化大会确实达成了一系列成果,包括到2020年为贫国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承诺清洁技术转让及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努力等。这些成果仿佛是悬崖勒马,以防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走向无果而终的绝境。但是,在曼谷,又有新问题出现——怎样将承诺落到实处、怎样去推进,特别是《京都议定书》的命运将如何。

  在《京都议定书》2008至2012年第一承诺期内,40多个工业国家都明确了约束性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承担义务性减排责任,他们希望未来仍照此趋势发展,因为强制性减排将影响经济发展。在第一期承诺后,《京都议定书》2012年后的第二期承诺应该是更为严厉的减排目标,但是到目前,还没有任何替代《京都议定书》的相关协议来约束全球主要经济体。

  各方在短期内能否达成一项决议来指引2012年后的减排工作,这将直接决定我们能否将全球温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也将直接决定海平面会否继续上升等重要气候问题。事实上,联合国所规定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仅为科学家所认为的60%,这就是说,要想将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内及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人类应该做出更多努力。

  一个更为严格的气候法案对形成全球能源政策及为投资者提供政策风向尤为重要,同时,全球碳市场市值也将因此达1200亿美元。如果发展中国家也制定减排目标,其经济发展将更为高效,因为这能推进清洁能源在交通和建筑等行业的发展。据安永最近一份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达2430亿美元。但问题是,如果发展中国家没有做出相关减排承诺,发达国家就不愿意在未来做出进一步减排的承诺。

  这种缺乏信任的讨论使大会陷入僵局。《京都议定书》是在信任的前提下达成的。许多富国表示,《京都议定书》已经不能正确反映现有情况,目前发展中国家才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发展中国家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都没有正式加入《京都议定书》,他们严厉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的期限,并希望出台一项新决议。印度、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则予以反对,并表示,《京都议定书》必须存在,富国也必须做出更多来减排。欧亚政治风险咨询集团分析师蕾蒂表示:“新兴经济体不想放弃《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分歧导致事态停滞。”有关国家表示,任何对《京都议定书》的倒退都将威胁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

  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代表团团长认为:“我们目前没有一个可替代的决议,这种可替代的决议也不可能来得那么快。我们必须承认《京都议定书》,至少是在第二承诺期内,这是通往更广泛决议的桥梁。”

  美国被指是气候谈判的路障,因为美国国内一直没有通过气候法案,共和党的反对意味着美国到2020年,不可能实现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的承诺。美国气候特使斯特恩表示,如果减排真正落实到每个主要国家,美国是不反对未来实行约束性减排目标的。但是,他表示,没有必要将减排目标写在国际条约里,因为这是各国自己的计划,这也与发展中国家意见相左。一家NGO的气候谈判资深专家表示,美国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做所有事情,其实,富国才是加大碳减排,实现新减排承诺的主要方。(来源:英国路透社,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