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发力精准 成交量“拐点”已现


“组合拳”发力精准 成交量“拐点”已现
本市楼市进入新一轮结构转型期
本报记者 刘英潮
发力精准的楼市新政“组合拳”产生了效应:阳春三月,本市楼市未现成交活跃的“小阳春”行情,当月商品住宅成交量竟比受春节假期影响的二月份还下滑四成。而且随着本市近期连续出台《天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以及2011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本市房地产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层次结构转型,带动各方对楼市的走向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小标一)新盘销售压力增加 买卖方预期更理性
随着楼市调控的“津十条”政策出台及3月1日起正式执行,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天津商品住宅成交量为6286套,日均成交套数仅为203套,成交面积为62.02万平方米,环比回落幅度达到44.09%。其中,市内六区的成交面积环比2月下滑四成以上,比去年同期相比,下跌超过65%;成交均价为15217元/平方米,环比2月上涨1.39%,比去年同期仅上涨3.92%。而环城四区的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8670元/平方米,环比2月下跌了13.22%,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从房产新政执行以来,不少市民反映接到的楼盘促销短信明显增多,其中不乏万科、金地、招商等众多知名房企楼盘频频向人们示好。记者在多家楼盘调查发现,楼市成交呈现较为低迷的态势,部分项目已经出现价格松动。市内有的均价为3万元的高档精装修楼盘上月悄悄将单价一次性下调了2000元,西青、津南等近郊楼盘频频推出特价房,蓟县、武清等远郊县部分楼盘开盘优惠幅度从85折扩大为82折。尽管业内龙头企业万科地产尚没有举起降价大旗,但是其在滨海新区加快了推新盘的力度,同期在东丽的新盘入市价也低于市场预期。融创集团的高层负责人表示,在严厉的宏观调控下,楼盘一定要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快进快出”,即加快建设和销售的进度,毕竟“限购”使得人们出手更慎重,业内竞争也更加激烈。
经历了几轮宏观调控的买房人显得比以往更理性了。在一些售楼处,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买房人不仅密切关注着楼市新闻,还会实地考察楼盘的性价比,冷静分析目标楼盘的前景,“恐慌型”和“跟风型”购房行为基本绝迹。正在选购婚房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从今年“两会”后,他感到本轮调控的力度非常大,而且身边已有亲友因在“限购”之列而放弃了购房,既然买房人少了,开发商口气不那么“牛气”了,他一定要更好地把握买首套房的机会,从品质和保值性等方面对楼盘进行更全面的判断。
(小标二)保障性住房成亮点 业内解析新一轮楼市转型
在3月的楼市中,保障性住房成为了大热门。在本市连续多周的热销楼盘排行榜上,一些限价房楼盘成交量胜过了众多商品房而位居前列。同期,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公租房带动了全市中低收入市民的咨询申请热潮。
3月15日,本市出台了《天津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从16日起,本市开始接受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截至3月31日,全市共受理公共租赁住房申请555件,发放资格证明527个。首批公共租赁住房推出三个项目,包括秋丽家园、秋怡家园和福桥里,分别由各区房管局受理符合“三种补贴”条件尚未租赁住房的家庭。房地产人士指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覆盖更多的城市中低收入者,让许多人从“买房住”改为“租房住”,体现了楼市结构调整的新方向。
此外,商品房市场的走向也引人注目。由搜狐焦点网在本市主办的“2011房地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辉清指出,“十二五”期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房地产市场的转型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要体现“民生”的特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国家对住宅市场投机炒作严格限制及打击一定会成为一个长期目标而不是一个临时性政策,国内住宅市场一定会改变成一个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住宅市场的投资资金会逐渐撤出,部分投资者会进入商业地产市场。特别是考虑到今年加息背景,开发商的资金链必然更加吃紧。未来影响楼市调控效果的主要是税收政策和信贷政策,建议人们从这些方面密切关注楼市的动向,做出自己的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