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8个督察组分别对上海、北京、重庆、天津、江苏、浙江、陕西等总计16个省市进行了督察。督察组选取省会城市和一个本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地级市,对保障性住房、房价控制涨幅指标、住房规划编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遏制等内容进行检查。
随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前往西安督察的一位督察组成员向记者表示,姜部长明确向西安市提出了要求,一是要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再有就是要抓紧听取社会各界对西安市近期公布的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调控措施。
这里面透露出一个信号:国务院督查组在给力民众对楼市调控特别是房价的话语权!
也许,以后各地房价控制效果及不及格,会以民众的满意度来衡量了。
另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1年3月份5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但是,新建住宅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同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个,比2月份增加了1个,同比涨幅回落的有46个城市,比上月增加了16个2011年3月份,同比涨幅在5%以内的有26个,比2月份增加了2个。
其实,时值“国十条”1周年,又值“新国八条”一季度,楼市调控步入量缩价滞期。各地的保障性住房还是如火如荼的开展的,就是房价,让老百姓依然纠结,也让中央放心不下。
我认为,目前的房价用一个词来表述很恰如其分,那就是:忐忑!开发商忐忑,购房者忐忑,政府也忐忑。
诚然,房价主要靠供给的关系来调节,督查组的分赴各地,也只能在民众的预期上给些安慰,以后,房价的涨跌与起伏,尚需伤筋动骨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和完善。
我觉得,在中国,由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不能靠短期的土地和普通商品住房大量供应来平抑或扭转高昂的房价,而应利用各地在大张旗鼓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同时,继续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辐射范围,在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住房平分秋色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一些事情:
一是,加大宣传,让年轻人转变观念,租房也是“住有所居”,只是房租要纳入政府强制性管制,并且要政府多提供公租房的投放量。
二是,要学新加坡,政府牵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比例占到全国住房市场的80%以上,只有20%以内的是普通商品房,那么,如果中国到那时,房价就不是民众纠结的问题了,20%的高端商品住房不论房价多高,也不会掀起量变到质变的波澜。
三是,地方的土地财政,不能再一如既往的依靠房地产,否则,这是房价越调越高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