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央行打响全面防御恶性通胀阻击战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17日宣布,从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去年以来连续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在过去一季度里先后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这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十次上调。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0.1%的历史高位。此举意在进一步收缩银行体系的宽裕流动性。据估算,上调0.5个百分点后,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600多亿。由于中国属于间接融资主导型融资体系,银行资金来源又高度依赖于存款,预计未来准备金率上调仍有不小空间。
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谢逸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准备金率4月21日起上调0.5个百分点是掀起国内甚至是全球抗通货膨胀新高潮的开端,意味着未来中央将继续实施紧收货币政策的信号。毫无疑问,国内通胀压力将继续处于高压的水平,上一次调整时间是在3月25日。这是中国央行自2010年以来第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是2011年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其实,央行没有被利益冲动冲昏了头,上存款准备金率是提前防止CPI和PPI再次破5%或破6%的防御性,目的是阻击通胀“猛虎”破6%迅猛势头,打好防通胀的“预防针”。因此,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吸收目前市场上过剩的热钱,收缩流动性,意在抑制通货膨胀。否则,后果很严重,甚至导致国内高速通胀进入恶性通胀,到时凶猛的通胀洪水就势不可阻挡了,虽然上存款准备金率冲破了天花板。
存准金率再次上调是应对国内通胀重要的举措金融手段,通过收缩流动性的累积效应,流动性资金收紧效果会逐渐体现。对市场偏负面时,造成短期对市场冲击。但是,市场稳定基础仍然存在,下半年的通胀情况可能会得到控制,无需恐慌。
存准金率再次上调,二季度会加息吗?谢逸枫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3月CPI超出了此前的市场预期,因此未来的高压调控势在必行,管理层或继续运用加息等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或者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来缓解输入性通胀。CPI超预期源于社会通胀预期增强。而通胀预期主要来源于货币信贷、上调油价、抢盐、日化和食用油涨价欲望强烈、啤酒涨价等因素。从GDP看一季度经济增长大体稳定,但通胀还是超出市场预期,预计二季度CPI大概在5%左右,央行年内还会继续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多种措施,预计加一次息到3.5%左右。
为应对输入性通胀可能形成的风险,应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面对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国内的持续紧缩对于缓解输入性通胀影响非常有限。中期来看,人民币续创新高,CPI维持高位,通胀在二季度能有效改观,预计三季度向四季度过渡中可能在数据上会有所反映。由于市场资金“被通胀”,将继续寻找抗通胀通道,由此引发市场重心中期振荡上移,形成一种“通胀型牛市”。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已经达到顶峰,为什么还要如此做,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谢逸枫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和通货膨胀的环比数据不断创新高及此前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等外汇占款创新高,是紧缩政策密集出台的最主要原因。首先是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CPI和PPI暴涨。数据显示,一季度CPI同比涨5.0% ,而3月CPI同比涨5.4%,创下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点。一季度通胀超出了市场预期,预计二季度仍会出台相关紧缩政策抑制通胀。
尽管1月份4.9%的CPI比预期有所回落,但前期抑制物价的一系列措施在中期可能逐渐失效,届时物价仍有反弹压力。食品特别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具有一定惯性,可能需要6-8个月的时间才能够消化。短期密集出台紧缩政策,有助于坚定市场对货币政策回调的判断,推动通胀预期回落。非食品价格目前涨幅正呈不断扩大的态势,加上此次中国上调CPI中非食品价格权重,将会推升未来CPI上涨压力。数据显示,2010年9月到2011年1月,中国非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从1.4%扩大到2.6%。
其次是货币信贷的压力也是促成央行加息之后紧接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另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方面,3月M2的增速较2月份有明显提升。3月末,M2同比增长16.6%,比2月末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3月新增贷款6794亿元,新增外汇占款大幅反弹则加大了市场对存准率上调的预期。央行公布的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4亿元。整个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
数据显示,中国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04万亿元,M2增速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是仍然高达17.2%。货币供应量方面,3月广义货币(M2)增速高于预期。3月末,M2余额75.81万亿元,同比增长16.6%,比上月末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4万亿元;2月增加5356亿元;3月增加6794亿元,目前来看,宏观调控比较成功。央行更新的统计数据还显示,3月新增外汇占款反弹至4079亿元的高位。这意味着,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已超过1万亿元,央行对冲压力加大,存准率上调预期强烈。一季度发放了2.2万亿新增贷款,也就是说,按照这个速度,今年新增贷款将达到8.8万亿。
再次是作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很多新项目和新规划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虽然加息已经抬高了资金成本,但是各地政府对信贷的需求还是很大。相对于加息而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控制信贷的作用更为直接。此外,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前,央行对公开市场的连续净投放也给流动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可以缓解公开市场对于流动性的回笼压力。数据显示,中国央行已经在公开市场连续14周净投放,仅2011年以来,累计净投放资金就达到了6350亿元。
最后是考虑到今年一季度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超过1.6万亿元,外汇占款增势不减,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依然倒挂,仅凭公开市场操作难以完成资金回笼,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符合预期。由于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时滞性,市场消化大约需要3-6个月的时间。因此,货币当局在出台紧缩政策时也应注意前瞻性和稳定性,节奏不宜太急。此外,物价上涨并非只有流动性过剩一个因素,市场供给、自然灾害等都可能推高物价。因此,抑制通胀不能单一依靠货币政策,还需要配合财政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
央行更新的统计数据还显示,3月新增外汇占款反弹至4079亿元左右的高位。这意味着,在2月外汇占款环比下降近六成之后,3月外汇占款环比攀升近九成,对冲流动性压力陡增。截至3月末,外汇占款余额23.7万亿元。2011年1月和2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分别达5016亿元、2145亿元。2010年,外汇占款新增3.27万亿元,月均为2720亿元左右。
4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激增导致存准率再次上调,4月份货币市场到期资金超9000亿,通过公开市场发央票或正回购,虽然也能净回笼部分,但还是难以完全对冲过量到期资金,故上调存准率在意料之中。此外,4月份热钱流入还会不少,即便上调0.5%存准率,还是不够完全对冲,故预期央行不久将发行长期央票。但是10次上存款准备金率冲破了天花板,不仅贷款成本提高,货币紧收的政策会让中国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加巨大的困难,实体企业更加日子难过。
何为存款准备金率RRR,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这个比例越高,执行的紧缩政策力度越大。
谢逸枫
2011年4月17日晚